城市数字化转型,能否在短暂窗口期取得突破、抢占全球科技高地,关乎转型之成败。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上海正全速冲刺。
有序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鼓励在购物节红包、园区补贴等场景定向使用,支持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环境改造升级......9月1日,《上海市促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正式生效,涉及27项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这是上海数字化转型“1+3+1+1”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核心技术突破体系
2020年底,上海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明确了城市数字化的总体要求,为科学有序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的政策框架。
《措施》提出,到2025年,推动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进一步提高,着力形成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制度框架体系。同时,着力强化目标引领、制度供给、精准服务、统筹推进,聚焦经济、生活、治理重点领域高频急难问题,立足于全方位激发各类主体的转型活力和动力,提出全面激发经济数字化创新活力、全面提升生活数字化服务能力、全面提高治理数字化管理效能、数字化转型建设多元化参与、系统全面的数字化转型保障5方面共27项政策制度和保障措施。
“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可以简要地分解为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三大板块,也可以理解为要通过千行百业来推进,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由细化到成千上万的企业、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来实现。”上海长三角产业互联网促进中心理事、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把美好的顶层设计变成基层真正可落实的行动,9月1日正式生效的《措施》为数字化转型打造了一个添创新活力、提服务能力、增管理效能、创多元参与、强转型保障的政策生态环境,有望起到全方位保驾护航的作用。
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动力
数字化转型,重在激发各类主体的积极性。
记者从业内人士获悉,发展数字经济让数据要素充分流动,首先要解决的是数据的权属问题,国企掌握的公共数据在产权上的权属争议最小,因此多方考虑从国企探索数据资产化试点。
据了解,上海此前已多次提及进行国企数据资产化试点。而上海市国资委将探索一套有利于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体系,如聚焦释放数据价值,探索数据资产价值量化,将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以数据资产价值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阶段性成效。
针对国企的数字化转型,《措施》明确,探索建立国有企事业单位数据产品进场交易机制。在重点领域探索数据资产化的实施路径,并在部分企业试点。同时,加大考核和激励力度,如将推行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一企一战略”和“一把手”负责制,要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投入视同于利润政策等。
“上月参加‘2021上海在线新经济论坛’时,普华永道中国上海合伙人、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特聘专家黄佳曾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的组长是谁吗?我当时脱口而出,2020年12月10日,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成立,李强书记、龚正市长任双组长。”劳帼龄直言,“这就是我们当年在企业信息化、两化融合,如今在企业数字化项目中一直在强调的‘一把手工程’。”
当然,数字化转型也存在一些阻碍。
上海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标“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的更高转型要求,上海市部分企业依然存在“不会转”“不能转”“不想转”和“不敢转”等问题。比如,中小企业“缺技术标准”和“缺公共平台”,难以依靠自身实现数字化转型;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平均税后利润低,“缺资金”数字化项目贷款难;国有企事业单位“缺激励机制”,数字化转型深度不够;互联网+医疗“缺政策”,首诊和差别化收费机制还有待突破等。
“在多年的企业数字化研究中,我们一直在强调,企业数字化是个大投入,IT部门是成本中心,项目的显形效益不会在这里体现,但它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效益。问题在于,如何考核。”劳帼龄表示,“如今欣喜地看到,27条措施中的第3条后半段明确:允许本市国有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相关项目投入,经认定符合视同于利润政策条件的,在经营业绩考核中可视同于‘利润’。可以说,这是上海支持数字化转型众多政策中力度非常大的一条,也是全国‘首创’的政策,将有力地解决因缺乏激励而‘不想转’的问题。”
为此,《措施》立足更加注重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更加注重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更加注重吸引数字经济市场主体集聚发展,来推动全方位、深层次数字化转型,营造更好的转型政策制度环境。
强化“人”“财”保障
记者注意到,《措施》提出了若干支持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人才政策。比如,在工作机制方面,本市将在部分委办局和国有企事业单位试点“首席数字官”制度,建立数字化转型和公共数据开放的勤勉尽职和容错机制。在领军人才方面,对数字领军人才等高级专家,聘用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含“双肩挑”人员),可不占所在单位的正高级岗位结构比例。
“这涉及两个重要方面。”劳帼龄分析称,一方面,试点企业“首席数字官”制度,单位自主认定数字化转型高层次人才,全市实施专业技术人员数字化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另一方面,推动银行设立面向数字化转型的特色融资产品,探索“云量贷”创新模式,试点将云平台提供的企业用云量作为中小微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的信用增进信息。
在劳帼龄看来,这是为整个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人”“财”保障,将极大地解决因缺人才而“不会转”以及因缺资金而“不敢转”的大问题。
数字化转型是全社会整体性转变,《措施》提出,要改革数字化项目传统建设模式,需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比如,将在全市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中试点“赛马制”和“最佳实践”等机制;以“揭榜挂帅”形式支持有条件企业参与“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应用程序与算法开发,探索实施使用效果与服务费挂钩的激励机制。
《措施》还提出,要创新数据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比如,上海将探索建立政府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建立完善多元化主体公平准入的运营体系。再比如,上海将依托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覆盖电能使用效率(PUE)、有效算力效率(CUE)、经济产出效益(EUE)等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数据中心有效算力效率评估和区域算力调度创新试验。此外,上海将支持数字经济民营企业总部,鼓励外资企业在沪设立数字经济功能型总部、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要聚焦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高能级市场主体,加快推动新生代互联网企业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上海品牌。(记者 潘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