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场上的新走势
来源:中国国防报 更新时间:2012-04-15
 
  从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促使人类战争形态不断变化的同时,信息化战场上的作战行动等,也凸显出日趋明显的“两极”趋势。

  战场趋于“透明”,而“战情”趋于“模糊”

  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各类先进的战场侦察监视系统等的广泛运用,

现代战场上的“透明”度,较以往有了大幅提高。比如伊拉克战争中,为使战场变得“单向透明”,美军不仅部署了精密的太空“望远镜”,还大量使用了U-2、RC-135、EP-3电子侦察机和无人侦察机等空中“放大镜”。凭借这些信息化装备,美军指挥官认知战场能力大幅提高,随时都能了解“我在哪里,敌人在哪里;我在做什么,敌人在做什么”。据统计,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指挥官只能了解到10万平方公里战区内约15%的重大事件,而伊拉克战争中,这一比例达到了90%以上。随着各类战场侦察和监视装备的不断发展,未来信息化战场的“透明度”无疑会进一步增大。

  不过,现代战争实践还表明,信息化战争中,对抗双方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扫除自己面临的“战争迷雾”时,也在千方百计地给对方播撒新的“战争迷雾”,制造新的“战争阻力”,也就是在无法保证自身战场有效隐蔽的同时,力求通过隐真示假等来制造“战情”的模糊。近期几场局部战争中,美英联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无一例外地出现过失灵、失误,致使错判、误伤、自伤事件接连不断,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如科索沃战争中,美声称南斯拉夫军队在科索沃部署了300辆坦克,其中122辆坦克被摧毁或重创,但在南军撤出科索沃时,北约检查站清查后发现,南军只少了13辆坦克(其中6辆被北约空军摧毁,其它7辆则毁于另外原因)。伊拉克战争中,由于美军获取部队行动信息“模糊”,导致错误判断以至误炸、误射的事件频繁发生。如两架被请求支援用来打击伊军坦克阵地的战斗机误伤地面部队;美军“爱国者”导弹击落了两架联军飞机,造成3名飞行员死亡,等等。据统计,从3月20日到4月6日,误伤使美英联军损失了8架武装直升机和4架战斗机,死亡人数达50多人,占战时阵亡总数的25%以上。

  由此可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获取大量战场信息使战场趋于“透明”的同时,由于主客观等的原因,信息冗长、杂乱、真假难辨、信息泛滥等,也使具体和鲜活的战场情况变得相应“模糊”起来。

  战场空间趋于“广泛”,而作战行动趋于“有限”

  以住战争,由于武器装备性能低下,军队机动能力有限,各种作战力量只能在可视范围内进行较量,陆战场、海战场是主要作战空间。而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由于远程智能化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战场的物理空间被无限拓展,加之信息和信息流“无疆无界”,使得战场空间突破了传统的战场界线,由陆、海、空“三维战场”向陆、海、空、天、电、网、心理、认知等“多维战场”拓展。有关资料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战场范围仅有数百至数千平方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范围也不过数万或数十万平方公里。而海湾战争,战场空间急剧扩展到1400万平方公里;阿富汗战争是美军对网络中心战的初次尝试,其主战场基本上限于65万平方公里的阿富汗境内,但战争的相关空间却延伸到美国本土,遍及全球。

  战场空间的扩展,并没有像以住战争那样,由于作战区域和作战实体的增大而带来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相反,随着战场空间趋于“广泛”,具体的作战行动规模却趋于“有限”。正如人们已知的,信息化战场上,“精确”制胜的作战理念引领着作战行动,“打敌节点、攻其要害”成为作战行动的中心轴线,精确智能武器的出现,军队作战能力的大幅提升,又使“有限”的作战行动达成更大的目的成为可能。如以小规模的精锐力量通过打击对方的关键目标,像指挥枢纽、通信节点、重要补给设施等,就能使其丧失作战重心,达到“点一穴而瘫其全身”的目的。因而,以往那种韩信将兵,多多易善的作战方式,开始被“合理够用”的有限行动所取代。

  由此可见,未来信息化战场上,虽然战场空间不断趋于“广泛”,但在一枚精确制导导弹就可摧毁敌方指挥控制枢纽,或是一支小部队就能克敌制胜时,“有限”的作战行动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作战准备时间趋于“增长”,而作战实施时间趋于“缩短”

  传统战争,作战进程十分缓慢,时间持续较长,战争所耗时间主要集中于作战实施阶段。而步入新世纪后,战争时间的重心被大大前移,战争准备时间开始不断“增长”。如伊拉克战争,早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军就加紧对伊做好下一次战争的准备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增加卫星数量、增派特工人员等的获取伊军军事情报的行动。从2001年10月后,美军又向伊拉克展开了“先期作战行动”,如使用C-130心战飞机深入伊拉克纵深,在空中开设“电台”和“电视台”,使用5种不同频率的广播信号,对伊拉克民众展开强大的心理宣传攻势。在战争爆发半年前,美军还派出100余名特种士兵潜入伊拉克纵深,英军也派出了两个中队的特别空勤部队从约旦进入伊拉克西部地区,共同执行秘密作战任务。除此之外,在战前,美军还充分利用伊境内南北“禁飞区”的有利条件,使用运输机秘密地将大量特种士兵空投到伊拉克境内,实施侦察、定位、袭击等行动,其前后的准备时间长达数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在战争准备时间增长的同时,作战实施时间则趋于“缩短”。这是因为,未来战场上,所有作战单元都将实现网络化、一体化,可实时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战场信息,使作战的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等行动更加快捷高效。比如,从获取信息到实施打击,美军在海湾战争中需要3天,科索沃战争需要2小时,阿富汗战争则只需19分钟,伊拉克战争中这一时间则进一步缩短至10分钟左右。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效能的不断提高,“发现即摧毁”的作战行动方式将使具体作战行动的持续时间进一步“缩短”。

  作战力量部署趋于“分散”,而作战力量构成趋于“联合”

  以往战争中,由于武器装备的射程有限,指挥通信效能低下等,要实现火力集中,必须将所属部队的兵力兵器做集中部署。而信息时代,指挥通信已经一体化,可以对不同地域的作战部队进行实时指挥,加之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武器装备,打击精度更高了,火力“力臂”延长了,能够实现“在不需要集中兵力的情况下集中火力”。如:战役战术导弹的打击距离可从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命中偏差可达到远程的10-15米、中程的小于10米、近程的0.1-1米。同时,由于高技术武器的杀伤破坏力空前增长,过去那种集中兵力方式无疑等于自杀。因而未来战场上,在保证集中火力的前提下,作战部队的布署将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被毁伤率,实现以“散”求存的目的。

  同时,未来战场上,尽管分布在陆、海、空、天、电等多维战场的兵力部署趋于“分散”,表面上互不关联,但通过网络信息系统的联接,其作战力量构成则呈现出高度“联合”的趋势。因为信息化战争是敌对双方体系与体系的较量,任何单一军(兵)种、任何一种武器和技术都不可能主宰整个战场。因此,在信息化战场上,为快速、高效地达成作战目的,在力量构成上,将由单一军(兵)种转向多军(兵)种的高度联合,构成了紧密联结、互为补充的完整作战体系,实现了陆、海、空、天、电磁等多维一体化的综合火力打击能力,使作战效能大大提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步师向巴格达长驱直入,从表面上看是“孤军冒进”,实则时刻都会得到空军战机、海军舰艇等的及时支援。

  总之,未来信息化战场上,由于信息系统的支撑,在兵力部署趋于“分散”的同时,作战力量构成则趋于“联合”,从而实现“形散力聚”的作战能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