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固本之策和长远之计。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和根本保障。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作为现代城市中的核心功能区,近年来,坚持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城区治理水平与效能显著提高。但随着城区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运行机制不协调等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治理与改革的深入推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市南区将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对城区治理体系创新进行系统谋划和精准施策,以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为主攻方向,着力于扬优势、强弱项、补短板、添空白,加快基层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的制度配套与流程再造,优化城区基层治理体系的协同效能机制,实现基层治理的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持续提高城区治理体系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为加快城区的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能力
扎实推进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保证。在城区基层治理进程中,市南区坚持党建引领,以加强党在城区的全面领导为核心,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能力转化为城区治理的强大效能,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整体效应。
一是加强区级层面“统”。市南区健全区级社区治理工作协调机制,制定和完善基层社区治理工作重大事项制度,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作用,加强全区基层党建工作的统筹谋划、系统指导,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
二是加强街道层面“联”。市南区强化街道“大党工委”的政治功能,落实街道区域化党建联席会等制度,把辖区单位、学校、企业、公益组织等资源整合起来,推动共建共治共享,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
三是加强社区层面“拢”。市南区发挥社区党委组织引领作用,建强片区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等基层党组织;发挥社区共建议事会协商议事作用,搭建社区区域化协商议事平台;落实党员“双报到”等制度,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网格长、楼组长等骨干积极性,优化完善民主参与路径,增强社区居民归属感和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
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城区治理重心全面下移
体制创新是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是打造新型基层治理格局的内在要求。街道和社区作为城区的最基础单元,是城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承载点和集聚点。在实际推进中,市南区以改革街道现有管理体制为突破口,推动城区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一是“瘦身”。市南区打破现有街道管理机构体系,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合并街道原有的内设机构,整合为功能型、复合型办公室,由街道处级党员干部担任办公室主任,变“分管”为“直管”,减少工作层级,促进机构扁平化、功能集约化,全力提升工作效能。
二是“赋权”。市南区以分类考评评价制度为抓手,建立街呼区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赋予街道对辖区内各职能部门解决事项的协调权。通过规范部门响应规则,健全完善任务派遣、处置反馈、督导考核办法,形成“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督导考核跟进”工作模式,实现“条条”“块块”双向发力、街道部门协同作战整体合力。
三是“提格”。市南区建强社区党组织,由街道处级党员干部担任党组织书记,直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工作,并常规参加街道党工委会议,实现街道部署“直通”社区党组织、“直落”社区工作站;制定社区居委会法定职责清单、协助政府服务清单,社区工作站设为事业机构,全面承担社区管理服务职能,推动社区居委会回归自治本位;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在改革中“归位”后作用发挥途径,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实施城区公共服务流程再造
全面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
城区公共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是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落脚点和着力点。在实施过程中,市南区根据街道社区管理体系出现的新问题及其新表现形式,加快公共服务流程再造进程。
一是改进工作流程,贯通政务服务网络系统。市南区坚决压掉街道政务服务层级,取消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将政务服务事项由原来的区、街道、社区三级受理审批缩减为区、社区两级受理审批,实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下沉社区工作站,公共服务事项业务系统全部贯通到社区,实现扁平化管理;率先推行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改革,把原来社区专项服务窗口整合为综合服务窗口,由全科社工为居民提供无差别的“一窗式”服务;选择人员较为密集的社区、商务楼宇,投放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居民可自助申报审批事项以及生育、养老、社保等各项高频公共服务事项的查询及证件打印,有效推进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
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市南区依托城市运行中心、社区综治中心、社区微信公众号等社区治理平台,线上线下多渠道搜集了解社情民意,定期梳理分解,精准了解并解决居民需求;制定并公布政府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三级公共服务清单,主动发布服务项目;发挥区域化党建统领作用,搭建多元共治的民生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民情日”“恳谈日”活动,收集居民意见和诉求,根据居民需求列出“问题清单”和“服务菜单”,社区按需“做菜”,提升服务精准化水平。
三是深化网格治理。市南区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整合“雪亮工程”应用、综治信息化、城市运行网格化管理服务督导三个平台,完成各项基础数据的采集及录入,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打好基础;实施“党建点亮网格”工程,结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双报到等活动,推动机关党员下网格、楼院党员浮出网格、辖区党员融入网格、在职党员回归网格,实现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网格、精准投送。
推动治理资源向社区聚集
提升基层治理综合保障能力
资源是城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的可靠保障。市南区将进一步拓宽资源聚合渠道,更新聚合方式,提高资源对社区治理的保障效能。
一是优化治理队伍。市南区下沉大批街道办事处党员干部、事业编制人员至社区,优化社区工作者年龄和知识结构,带动社区工作队伍素质提升和服务水平提高;扩大选人用人范围,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充实到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鼓励专职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执业资格考试,为通过考试人员发放考试补贴和职称补贴,助理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职称的专职社工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二是强化财务保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市南区继续大幅提高社区党组织和工作站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每个社区年度总费用由改革前的20万元/年提高到70-110万元/年;区财政部门同步制定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列明社区党建经费、服务经费、自治经费等科目,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
三是壮实、丰富服务载体。市南区投资10亿余元,建成集基层党务、公共服务、自治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提供50多项政务服务和20余项文化娱乐服务;扩展社区图书馆建设,形成覆盖所有社区的图书馆集群,居民可在家门口享受借书、读书、还书一体化服务;建设社区文化场馆,打造“社区音乐厅”和“社区剧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欣赏到专业、高雅的艺术。着力整治山头公园,打造口袋公园,极大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加大投入,开展老旧楼院整治行动,不断提升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环境品质。四是实现治理力量全覆盖,建好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推动社会治理力量落实到最基层。(作者系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委副书记、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