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储备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1-10-25

随着土地收储和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处于“收、储、让”各阶段的土地宗数不断增加积累、规模不断扩大,探索科学高效的土地储备管理模式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必经之路。

一、以收储流程为导向,实现业务线上化。今年上半年,我局测绘地理信息科联合南京国图公司与区收储中心多次会商,深入进行需求分析,在政务云平台搭建土地储备管理系统,目前已进入测试阶段。该系统根据收储中心土地储备业务的实施流程,将地块的“收、储、让”全生命周期进行串联,通过用户权限及流程配置,完成“一条龙”业务工作中相应的数据录入、图件上传、信息审核等环节,实现横向一体化管理。通过从分散管理到集中管理的转变,来促进业务效能提升。

二、以系统平台为抓手,实现档案电子化。随着收储工作的不断推进,形成了涵盖项目批文、土地权属、合同协议、地块界址、规划手续、场地污染调查、土地房产价值评估等一系列文字、图表、图形资料。由于各个收储地块所处生命阶段的不同,资料种类繁复,纸质档案的手工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高效办公需求。土地储备管理系统通过线上业务办理,把收储地块编号作为唯一标识码,给每一宗储备土地建立档案库,并与图形关联,精准定位,有利于逐步实现收储档案电子化管理,朝着可共享、可更新的方向发展。

三、以收储阶段为节点,实现台账数据化。收储地块矢量图形上传到土地储备管理系统后,通过智能处理,实现地块面积统计、分类,形成收储地块各阶段面积汇总表、收储计划执行统计表、收储地块实施进度图等电子台账,并能确保图形和数据的一致性。通过GIS技术融入土地储备管理,每个收储阶段的地块图形得到及时归集汇总,有利于全局查看、统计、分析土地储备项目的具体情况。

四、以空间规划为引领,实现多数据融合。新时期土地储备工作强调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土地储备规划和计划的科学编制。目前由于专项规划的引领不足,土地储备的工作模式仍处于计划跟着项目走的阶段。未来应逐步加强控详规划等多数据、平台与土地储备系统的融合,为科学打造可储备土地资源“潜力库”、土地储备实施“项目库”和储备土地“供应库”提供数据基数,促进土地储备在城市功能完善、布局优化、转型升级、生态优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提高国有土地储备相关业务的财务数据共享融合程度,加强土地储备财务与业务的衔接,有利于对土地储备专项债项目的管理及年度土地储备规模的把控。(常州市金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