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为降碳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能源报 更新时间:2021-11-08

“数字技术将加快能源革命进程,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近日召开的“双碳战略与能源数字化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吴吟指出。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加速重构能源供给体系,深刻改变能源发展趋势。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此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能源企业未来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数字化赋能,不仅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发展效率,还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数字经济需求凸显

去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技术和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并列为生产要素,这意味着,数据资产已成为国家、行业和企业的重要战略资源。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原副司长马荣认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数字经济需求日渐凸显,可以支撑低碳发展体系建设,提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信心和能力。同时,多源数字融合还能支撑低碳发展体系建设,包括供能模式、碳排放核算、能耗预测等模型的建立。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到2060年,电能将占我国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70%,清洁能源发电占比要达到90%,打造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现代电力系统。

对此,朗新科技集团董事长徐长军认为,实现电网向清洁高效方向发展,一方面要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能源数字化,推动售电环节转型升级,让用电更便捷。因此,提升电网的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尤为迫切。

中国广核集团工程公司工程建设委商务委员黄火林表达了类似观点:“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接入、新型电力负荷的快速发展等,使得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强,而数字化正是认知、应对、驾驭这种不确定性的必要条件。”

支撑节能系统化

据IEA预测,仅在欧盟,增加存储数字化需求响应就可以在2040年将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削减率从7%降至1.6%,从而到2040年减少3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同时,数字化还可以使碳捕获和封存等特定的清洁能源技术得到提升。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加快能源系统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进程。吴吟认为,要把节能优先方针落到实处,节能系统化是关键,随着技术的进步,节能仍有15%-20%的潜力待拓展,数字化在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电力系统要和能源系统匹配,特别是现阶段,需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以电力为中心的综合能源系统相互连接,减少碳排放,以及提升经济性。”

推进碳排放管理体系建设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据了解,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将通过价格信号进行碳减排资源的优化配置,达到较低成本的减排。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交易额实际上还不高,尚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

对此,无锡双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业务总监张玉龙认为,企业是未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主力军,应尽快建立数字化的碳管理体系。“目前多数企业对碳的概念是模糊的,需要知道自己的碳排放源在哪里,怎么管理碳,以及减碳的潜力在哪里。利用数字化服务平台,企业可以进行碳监测、碳核查,同时还可以建立碳资产管理和交易的服务系统。”

马荣透露,今年或还有2-3个行业将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因此企业未来对数字化碳管理体系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各地都需着手建立碳中和服务数字化平台,为相关企业服务。”(记者 仲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