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建设已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建设数字政府 加快数字化发展”为主题的2021(第十六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暨数字政府建设峰会将于11月26日-27日在广州举办。为增进社会公众对广州数字政府建设的了解,广州将于11月16~18日举行首次数字政府公众开放日活动。《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执行主编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所长陈杰对广州数字政府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
广州数字政务,企业与居民均评价“良好”
近年来,广州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使之成为广州高质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广州数字政府建设究竟成效如何?广州蓝皮书《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显示,“十三五”期间,广州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蓝皮书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个视角出发,对广州数字政府建设现状进行了评价。
政府部门的评价结果显示广州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评价较高,特别是硬件设施建设评价最好;政府公务人员的数字化工作素养较高;数字政府建设在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服务流程等方面改善成效明显;数字化公共服务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入学教育、社保服务方面改善明显。
企业的评价结果显示,广州数字政务服务质量处于“良好水平”,硬环境优势明显。企业对数字政务系统稳定性、安全性、信息质量的认可度较高,认为数字政务平台具备提供高质量信息、界面友好、导航清晰等优点。
居民的评价结果显示,广州的数字化公共服务处于“良好水平”。居民对服务平台系统的稳定性、简便性和总体质量的评价都达到了“优秀”的等级,显示了广州“数字政府”建设在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
《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同时指出,目前广州数字政府建设还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在体制机制方面,省级统建平台难以满足广州市属业务部门数字化建设的个性需求。从长远来讲,省级数字政府统建有利于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区的数字信息共享,简化人口在跨城市流动中办理公共服务事项的程序。但是短期内,广东省的“统建”更偏重于“同建”,因更强调“共同性”而忽视地方发展“特殊性”。广州在省内各城市比较中,其业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始终处于第一梯队,比如人社、民政、卫健等业务部门的数字政府系统建设起步早,且在与居民需求的磨合过程中,已多次进行系统迭代升级。但省一级别的统建平台更强调各城市“同”的共性,广州诸多部门原有的业务功能被简化,其结果是导致省级统建系统并不能满足像广州这种起步早、要求高的“个性”城市发展需求。
在配套设施方面,广州数字政府建设中越来越需要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此类人才目前仍比较缺乏。有关数据共享的法律法规需要上位法的支持,而目前全国性的可操作化技术标准较为缺乏,或与部门规章相冲突,导致数据在共享过程中部门权责不清、问责不足等问题出现。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系统性的努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陈杰表示,针对省级统建中出现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按照“平台上移,业务下移”的原则将平台和业务两项职能剥离。所谓“平台上移”,是由于数字政府建设的层级越高,数据获取的需求就越高,但对业务处理的需求则会减弱。所以国家或省级统建应侧重打造相对开放包容、可对接的信息平台,留有充分的数据接口,为后期大量数据的汇集打好硬件设施基础。“业务下移”是指由市一级具体负责业务系统运作,主要是对接民众需求,以直接面向基层的优势不断优化和迭代系统。
针对人才不足和配套法律不足的问题,要着力提供平台建设配套资源,努力提高机制灵活性。譬如,尽快出台数据标准、质量、流程以及组织管理和数据安全方面的规定。在下达系统升级或附加项目开发等政策的同时,要配置以资金、技术、人才等配套保障。
平台经济创造大量就业岗位,但劳动关系面临新挑战
近年来,在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催生下,灵活就业蓬勃发展。《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指出,随着产业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快递小哥、电商主播、自由职业者等等各种新兴就业类型不断涌现。同时,生鲜电商、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快速发展,尤其是爆发式成长的“互联网+”新业态,如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激发了线上消费活力。
蓬勃发展的平台经济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但劳动关系也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课题组通过广州市平台经济从业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平台经济从业者受教育程度不低,但职业技能水平普遍不高,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过低、劳动时间过长、缺乏劳动基准保护、职业风险大、社会保险缺位等劳动权益保障问题。
因此,可以从加大宣传监督、精准识别劳动关系类型、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等维度入手做好平台经济从业者保障工作。
数字化实体经济成为广州稳就业的重点举措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广州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就业形势严峻。大力发展数字化实体经济,也成为广州稳就业的重点举措。
《广州社会发展报告(2021)》指出,面对严峻挑战,广州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盯紧困难群体、新增就业、失业再就业等重点领域,精准施策,推动各行业复工达产提速扩面,拉动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一是政策“组合拳”发挥托底效力。广州制定出台“统筹32条”“稳增长48条”以及暖企政策1.0、2.0版,围绕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实施“促进就业9条”,政策措施的靶向性、普惠性和有效性不断增强,援企稳岗拓就业成效显著。
二是运用科技与创新手段激活就业市场。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结合数字政府建设,开展全市就业形势监测分析预警。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开放人力资源市场线下招聘,组织开展“广聚英才、同心战疫”线上招聘公益活动。研究共享员工、居家办公等灵活就业方式的配套保障办法,支持制造业、物流等符合条件的企业与员工商讨带薪灵活上岗。
三是重点人群就业得到有效保障。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服务台账,开展规模化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购买社会服务、增加公益性岗位,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机制,全年共计划安排38.98亿元用于支持就业创业。支持在穗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拓宽高校大学生就业渠道。下大力气稳定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海珠区制衣、花都区皮具、白云区化妆品、番禺区汽车零部件和增城牛仔服装、家具等企业,均未出现大规模倒闭失业情况。
四是“三大工程”促就业作用增强。推进“粤菜师傅”羊城行动,统筹开展“请进来”学制培养、“送上门”短期培训、“普及性”远程教育、“组织化”劳务协作等活动,支持广州酒家等“老字号”牵头建设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工作室。“南粤家政”羊城行动重点开展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推动51家庭管家等行业领军企业率先打造羊城家政示范门店和参与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建设,建立母婴、居家、养老和医护等专业培训体系。
陈杰结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认为当前稳就业可以以数字化作为重要支撑,主要着力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发展数字化实体经济。从广州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具有独特优势,为稳定就业带来了新力量。首先,广州出台了发展数字经济的纲领性文件《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若干措施》,发挥数字经济对稳就业的关键性作用。其次,广州第三产业吸纳了七成以上的就业人口,逐步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聚集,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第三,广州拥有完备的各类产品供应链,为发展在线新经济,如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等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在线新经济的迅猛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
二是支持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广州中小微企业丰富,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中小微企业为主的市场主体。疫情后稳就业工作的重点在于帮扶中小微企业发展,分门别类找准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难点,精准施策。
三是开展劳动者技能培训。广州就业结构性失衡现象较为明显,传统产业部分失业劳动者求职难与新兴工种招不到人并存。技能培训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抓手。加大如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工种培训,解决部分失业问题的同时促产业升级发展。(新花城记者谭敏 记者骆昌威 杨耀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