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凯:智慧城市“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1-11-23

汪玉凯:智慧城市“重复建设”问题突出 很多数据库利用率不到20%

自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至今,中国的智慧城市几乎占了全球试点的一半。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看来,智慧城市的兴起,成为实现中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应该说这个成效是很明显的,但仔细考量,这些年在智慧城市建设上花了这么多钱,我们的投入和产出到底成不成比例?”11月16日,汪玉凯在参加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数字化转型推进超大城市治理”研讨会时表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各地差异很大,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出现明显的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以公共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汪玉凯提到了一组数据,“很多数据库的利用率不到20%,只有百分之十几,用得好的也不到40%,而美国的数据库利用率都在40%左右。”他强调,在城市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提升公共数据治理能力,首先应该加强智慧城市中的公共数据基础设施的统筹,防止重复建设。
汪玉凯表示,虽然一些大公司与地方携手共建数据中心,一方面的确能够比较快地改变数字基础设施短缺的现象,但如果不改变观念、不改变数据治理能力,一味大手笔建设很多数据中心,“造成的浪费是不可想象的”,“最后大家也都得不到很好的应用。”
他提到,运用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共识,在城市里注重数据治理,意义不可小觑。但在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在公共数据治理方面,还存在另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从“三难”到“三通”再到“三跨”的目标的实现。
“过去叫‘三难’,资源互通难,资源共享难,数据互联互通难;然后是‘三通’,指的是网络通、业务通、数据通;现在是‘三跨’,分别是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汪玉凯解释说,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就在数字治理短板——短板背后的逻辑是政府部门相互分割,体制机制上存有障碍。
另一方面,公共数据治理也出现了新的“三低”,即整合度低、资源共享度低、开放度低。他以国家民航局开放每日航班动态实时数据为例解释说,通过一个手机软件即可为普通公众提供便捷服务,如果没有开放这一前提,数据就只能躺在“政府的库里”,什么作用也发挥不了。
“所以公共数据资源如何由‘三低’变成‘三高’是关键。”在汪玉凯看来,公共数据治理难度的背后,主要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权力问题。他认为,开放政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路径,具体又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政府的信息要公开;二是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要相互开放;三是政府数据要定期向社会开放。
他最后还提到,这次疫情应对过程中,中国在数据利用方面的确上了一个大的台阶,但同时也暴露了问题,值得认真反思。“比如现在人工智能的刷脸,很多不是应用不够,而是应用过度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和个人数据保护的关系;包括在处置过程中,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就把人扣了的现象。”
汪玉凯表示,当社会进入常态化治理过程中,如果这些现象还不断出现,会严重影响城市的形象,也会影响到数字治理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