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食安示范城 | 泸州市率先实施集中监管仓信息化监管加强“人物”同防
按照省、市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泸州市于1月23日印发《泸州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各区县要大力建设集中监管仓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与市市场监管预警中心实现数据对接”,并着手统筹部署集中监管仓监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1月底,泸州市各区县建成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以下建成“集中监管仓”)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行。为持续优化集中监管仓运行管理,切实发挥阻断疫情传播作用,泸州市依托现有的“泸州市场监测预警中心”信息化平台,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一代智能性技术与监管工作深度融合,于4月中旬建成覆盖全市7个集中监管仓的信息化系统。
目前,该系统已实现四大功能:
一是实现信息网上录入、网络储存。即将货品来源、运输车辆、进口货物“两证明一报告”等信息,通过实物拍照+网上录入实现网络存储,方便随时查阅。
二是缩短物流时间,实现快捷出仓。货品经过全面预防性消毒和核酸检测为阴性后,系统即可自动生成出仓证明,打印盖章后可立即发放商户。
三是可实时监管和指挥调度。在仓内重要场所和重点环节安装视频监控,在市预警中心可实现对全市7个集中监管仓实时在线监管,对现场货物出入仓、货物及人员查验、人员消毒作业、货物核酸采样作业等情况,实现实时掌握、实时调度。
四是数据分析、形象展示。将每个集中监管仓的每日信息和周期信息归集到市预警中心大屏,运用柱状图、线形图等数据分析方法,对进入泸州市进口冷链食品总体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科学分析,协助监管人员准确研判我市进口冷链物流疫情防控形势,精准制定防控及监管策略。该系统融合贯通的监管、追溯、服务和分析等功能模块,能更好发挥发挥集中监管仓在前端防控的“哨点”和“关口”作用,全面服务泸州市疫情防控工作大局。
全市7个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自2月投运以来,已入驻企业63家,累计入仓监管进口冷链食品764批次,总量达755.3吨;累计出仓货物753批次,总量达718.6吨;累计开展进口冷链食品外表面及环境场所消杀89971m2;累计检测核酸样本17313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下一步,泸州市将不断优化升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为集中监管仓的持续高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化保障。(数据截至11月15日)(泸州市场监管泸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