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打造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山西样本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1-12-07

 

“各地区要按照省级统筹原则,充分利用全国一体化平台支撑能力,整合本地区移动政务服务资源,建设完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

“各地区原则上由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统一对外提供移动政务服务。”
“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
……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指南》,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建设,促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作出部署。
“《建设指南》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目前山西已基本实现,也基本完成了整合任务。”山西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省政务信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东洪颇感欣慰,“政府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我们将始终坚守初心,努力做到让群众办事由难办变好办,由好办变快办,办事体验更舒心,办事结果更称心。”

政务信息资源数据交换共享平台。
两年来,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扎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打通信息孤岛,再造服务流程,推动数据共享利用,有效促进了营商环境改善、政务服务效能提升。
层出不穷的新变化背后,数据共享是基础,数据治理是保障。在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中,山西省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山西经验”。
统一归口管理打破“信息孤岛”
如何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步伐?山西的答案是——抓好顶层设计,坚持统筹集约、务实高效推进。
要实现科学、精细、智能和高效化的政府治理,必须进一步加大机关内部改革力度,持续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业务模式优化,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和政务信息化共建共享,并在公共安全与个人数据保护之间探索新的平衡。
针对政务信息化建设领域机构设置“叠床架屋”、系统网络各自为政、数据共享阻力重重等突出问题,山西省从改革政务信息化管理体制入手,着力打破政务信息数据共享的体制障碍。
2018年,山西省在全国首家组建成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全部加挂政务信息管理局的牌子,将原来发改、工信等部门的政务信息化职责整合到政务信息局履行,统一归口管理信息化项目、运维及资金,确保政务信息化建设“一个口子对外”,实现了管理体制上下贯通、一体运作,走在全国前列。

时代云网络监管平台。
撤销省直各部门信息中心,组建省数字政府服务中心,承担政务信息化建设技术层面的设计、咨询、论证、指导和评估,督促落实政务数据共享工作。
同时,强化省直部门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务信息化统筹规划、集约管理职责,要求省直部门明确一个内设机构统一承担本部门、本系统政务信息化管理职责,提升统筹能力。
可以说,山西省通过重塑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运行架构,从体制层面彻底解决了政务信息化领域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导致的“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问题。
近两年来,陆续有陕西、河南、河北等十余个省份学习了解山西经验,借鉴山西做法。
“云网一体”攻克“数据壁垒”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山西的数字政府改革坚持统筹集约,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为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的“五个一”数字政府建设思路和要求,积极探索加快蹚出数字政府建设的山西发展新路径。
破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首要和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把各部门机房和数据中心撤并整合,推动信息系统迁移上云。
“打破旧的格局,必将涉及利益调整,因此,改革的阻力可想而知,工作也非常辛苦,甚至招来骂声。”回想起两年的工作,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政务信息管理处处长胡兴才感慨万千,“推动改革要做到既敢得罪人,唱黑脸,又要讲方法,笑脸迎。为了如期实现信息系统迁移上云,有一个单位总共去了十几次,这都是常态。”两年多来,胡兴才和他团队的工作人员不知跑了多少个机关单位,一遍遍上门服务,宣讲政策,讲发展趋势,讲服务保障,让大家理解改革、支持改革。

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内部协调会。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除政法部门以机房托管形式集中统一管理外,省直部门非涉密信息系统已经全部实现迁移上云。系统上云后,各部门数据中心全部撤销。财政、教育、不动产、交通、能源等5个行业云,11个市级政务云全部实现与省政务云对接打通,全省“1+N”的云基础架构已经形成,部门间的“藩篱”被“拆除”。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还透露道,“近期,我们正在积极协调政法委,推动政法系统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工作。”
同时,做大做强全省电子政务“一张网”。“目前,全省电子政务外网横向已连接114个省级单位,纵向实现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省到市、市到县、县到乡已具备‘千千百’规模的带宽。”两年以来,没有新增一条业务专线,全部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实现。
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后,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充分挖掘沉淀在省级政务云平台的500亿余条政务数据,有效激活数据要素活力,让沉睡的数据活起来、用起来,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提供坚强的数据支撑。2019年,“山西省以政务信息化改革为突破口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被给予通报表扬。
统筹集约建设,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近两年来,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坚持统筹、集约、共享、安全的数字政府建设原则,建设了一系列公共能力支撑平台,作为山西数字政府建设的公共产品,为省直部门业务应用提供坚强的数据支撑和应用支撑,大幅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山西建设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公共信用、空间地理、电子证照六大基础资源库,为省直部门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山西建成了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事项管理、统一电子证照、统一电子印章等公共基础支撑平台,为各部门业务系统提供强有力的共性应用支撑。
——以国产化替代为契机,山西统筹建设了全省集约化协同办公(OA)系统、门户网站集约化平台、督查督办系统、安全文件集中存储系统等,统一为各部门提供菜单式办公应用服务,满足各部门日常办文、办公、办会需求。
“今后,各部门无需再单独建设办公类信息系统。”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政务云公司副总经理李华说道,这就达到了政府少花钱,平台多办事的目的。
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副局长李和林说:“正是有了这些数字政府公共产品的支撑,山西省新立项审批的61个项目累计砍掉公共部分建设资金约11亿元,与以往相比,节支率达到一半以上,重复建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数据孤岛基本消除,资金大幅节约。”
数据共享提升政府履职和服务能力
底层打通后,最大限度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离不开各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百姓指尖轻轻一点,背后是几十个党政部门的合力支撑。
2019年以来,“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工作在全省上下开展。目前,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省直90%以上,市县平均80%以上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

领导驾驶舱移动端截图。
两年来,山西省政务信息管理局打造了“晋政通”“三晋通”两大移动应用品牌。
对面向机关提供服务的移动应用,全部通过“晋政通”实现。目前,省直各部门47个移动办公系统、领导驾驶舱、信息督办系统移动端已全部集成到“晋政通”。据山西省数字政府服务中心外网部部长陈伟介绍,在“晋政通”APP协同办公平台“领导驾驶舱”应用系统,就全面打通了各部门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实时对接,省领导能随时查看40余个省直部门提供的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指标等信息,随时监测安全风险,随时召开应急会议。
对面向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民生山西、健康山西等13个移动应用,全部集成到“三晋通”APP。“国务院刚刚部署这项工作,我们已提前完成了整合。”两年多的辛苦终换来回报,在胡兴才看来,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目前,“三晋通APP”注册用户达到2626万,占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三,2257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随时办、随地办。
去哪里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准备入职的秦嘉玮正为此事发愁。“赶紧下载个‘三晋通’APP呀!现在派出所都‘搬’到网上了。”秦嘉玮的朋友向他推荐。小秦下载“三晋通”确认身份信息后,“无犯罪记录证明”直接存在手机并可打印纸质版。“‘三晋通’太方便了!真是咱们老百姓办事的好帮手!”
办社保、迁户口、查法规、问医生……这些曾让老百姓“跑断腿”的事项,如今只要动动手指,打开“三晋通”App,就可以快捷高效地办理。“办事更轻松”让山西的老百姓体验到了政务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数据共享方便了办事群众,也提高了政府服务群众的办事效率。

山西省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为群众设立的“三晋通”体验中心。
“13710督办”系统,可实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动提醒、自动预警、自动督办,提升政府决策辅助能力;
“卫片执法防灾减灾信息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数据,实现“人在做、天在看”,及时发现、报告各类自然资源违法行为等;
新冠疫情报表一网通平台,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强有力数据支撑,同时大幅减少基层数据填报负担;
……
下一步,山西将通过实施数字政府新云基、新网络、新平台、新应用、新安全建设行动,加快数字政府建设的步伐。预计到2025年,“一朵云、一张网、一平台、一系统、一城墙”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力争进入全国第一方阵,高速、泛在、融合、智敏的数字政府高水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全面融入政府治理各领域,数字政府新基建成为山西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和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我们将把握改革机遇,发挥体制优势,奋力打造政务服务和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山西模式’,围绕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激发更多活力,释放更强烈的改革效应,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而不懈努力。”李东洪信心满满。 (图片由山西省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