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还需补齐短板加速建设
来源:人民邮电报 更新时间:2022-01-10


连日来,西安严峻的疫情给百姓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反复崩溃的西安“一码通”更是引发了舆论的关注。

疫情发生以来,健康码在数据统计、精准分类、大数据追踪等方面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科技利器”。对于政府管理者来说,健康码等数字化疫情防控工具是政府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在城市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对于百姓来说,健康码、电子核酸证明都是堪比身份证的关键证明,一旦出现故障必然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此次西安“一码通”出现问题的背后,一方面印证了数字化工具不是城市治理的补充手段,而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在数字政府建设上依然存在诸多短板,在信息共享、数据安全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

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速

实际上,数字政府建设不仅关乎政府的管理效能,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加速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仅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更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以及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实现路径。

新年伊始,从中央到地方,均加快部署数字政府建设。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年,政务信息化建设总体迈入以数据赋能、协同治理、智慧决策、优质服务为主要特征的融慧治理新阶段;逐步形成平台化协同、在线化服务、数据化决策、智能化监管的新型数字政府治理模式。

多地也将数字政府建设提上日程,加速推进,提前部署。日前,重庆市发布数据治理“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全面建成,全市数据图谱与城市信息模型基本建成;数据汇聚率不低于90%;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可用性持续提升,数据共享开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天津市发布智慧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基础设施智能互联、民生服务普惠均等、社会治理精细高效、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试点创新落地应用的智慧城市发展格局,打造全国智慧低碳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甘肃省发布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服务型数字政府,有力引领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发展。

在政策的持续引领和数字化应用的落地推动下,数字政府建设成果丰硕,“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掌上办”等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明显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便利程度。

数字政府建设出现短板

但在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速之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正如本次西安“一码通”崩溃,暴露出数字政府建设的诸多短板。此外,适老化服务不够、传统服务和线上服务不并存等问题也饱受诟病。

2021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时代治理现代化研究报告》指出,我国数字政府建设还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如建设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地方政府关注数字平台等大型数字项目建设,但对治理的赋能效果及平台的使用情况关注不够;创新治理与体制机制的矛盾,官僚制原有的组织规则、运行规则、信息传递规则与数字时代的信息扁平化流动及开放型组织建设不适应。

此外,尽管数字政府建设取得诸多成就,但是地区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一些优秀应用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数字政府建设虽在不断加速,但是用户体验不好、承载能力差等问题也先后暴露出来。此前,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就指出,虽然一些城市在数字治理上实现了率先发展,但我国城市整体数字治理水平仍然偏低,均值仅为0.2799,且各城市间的差异较大,62%的城市数字治理指数小于均值。

数字政府建设是一项需要多方协调和长期开展的系统工程。一方面,需要加强技术保障,技术能力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更是保证城市精准管理、正常运转的关键。另一方面,转变思路,不仅要加速发展,更要重视用户体验,要以“人民需不需要、满不满意”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一些使用电子产品不方便的老年人,要兼容为其提供传统服务;而对于确有需要的民众,与其号召“非必要不露码”,还不如转变思路,加强技术改造,提升承载能力。此外,还要加强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数据共享,不管是健康码还是社保医疗等公共服务,其线上办理均离不开各部门间数据的畅通,保障数据流动的畅通,方能让服务高效便捷。(记者 苏德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