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来源:中华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风之兵

  世界军事变革与我军发展
  ——《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读书笔记

  昨日,放假几天来的第一次外出,但一个人的生活实在无聊,连逛街都一样,走着走着就不知该前往何处了,偶然看见一书店,不假思索便进入其内,结果花了三百大洋买了一套《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不为别的,就为总主编是张黎,虽然我一时想不起来他是何许人也,但我脑子里印象挺深的,总觉得老是在什么地方听到这个名字。

  《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

  世界军事变革的历史发展

  军事变革:军事变革是指由科学进步而引起的武器装备的演进,进而引起军队编成、作战方式和军事理论等方面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最终导致整个军事形态发生质变的特殊社会现象。

  世界军事变革发展史上,由于人们的认识和划分标准不同,出现了以美国著名未来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的三次军事变革、美国林德博士和以色列史学家克里沃尔德认为的四次军事变革、俄罗斯斯里普琴科少将认为的六次军事变革、以美国军事理论家克雷派尼维奇认为的十一次军事变革等多种说法。但就从整个军事形态是否发生质变来说,一般将世界军事变革划分为四次:金属兵器取代木石兵器的金属化军事变革;火药兵器取代金属兵器的火药化军事变革;机械化武器装备取代火药兵器的机械化军事变革;信息化军事变革。

  金属化军事变革的基本标志是,金属兵器取代木石兵器,职业化军队正式建立和发展,主要进行阵式作战,朴素的军事理论诞生,最后形成了崭新的金属化军事形态。金属化军事变革使得步、车、骑兵等职业化军队初步建立,海(水)军也开始萌芽。阵式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朴素直观的军事理论也随而诞生,在金属化军事时代,人们已懂得如何把多种单一的力合成为整体的力,无论是西方还是在中国,在军事理论与实践上,都认识到了只有将兵器中攻守、长短、远近、刚柔等各种器械加以搭配互补,才能形成兵器“力”的多样统一,发挥整体效应。个人认为,金属化军事变革带来军队作战能力的提高的同时更大的变化在于使军队从“打群架”的状态转化为“打仗”。金属化军事变革从公元前3000年左右开始萌芽,公元前后得到较大发展,到我国汉唐时推向高峰,历时2000年左右。

  火药化军事变革的主要标志是火药逐渐成为主战兵器,出现了炮兵、工兵、海军等新兵种,线式与散兵作战先后成为其主要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开始形成体系,最后以火药化军事形态取代金属化军事形态。火药的发明开启了世界热兵器时代,但火药的发明者中国并没有使火药在军事用途上发扬光大,相反13世纪到14世纪的蒙古对外战争将火药和我国传统的火器流传到西方后,使得西方战场上出现了火枪、手枪和火炮等热兵器。拿破化把炮兵作为主要作战工具推动了炮兵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8世纪初期,法国的沃邦元帅组建了近代意义的工兵部队;西班牙人率先将火炮装在军舰上,产生了近代意义上的海军;新兵种的出现和火药化兵器的运用,迫切要求一种新的体制编制,1787到1788年法国组建了师,建制师的诞生是人类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16世纪到18世纪末,线式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而后纵队战术逐渐取代了线式战术,到19世纪中叶,新的散兵线作战取得成功,并在19世纪下半叶在各国军队得到发展。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也在这一时期形成:战略理论和战略学渐渐形成,战术学形成并确立,战役理论逐渐从战略、战术理论中分离出来。从19世纪40年代起,马克思、因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战争,探讨战争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关于无产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问题,创立了独树一帜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机械化军事变革始于19世纪末,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历时近100年。机械化军事变革的主要标志是火力、动力机械与电子技术等相结合,军队由陆、海、空部队构成,合同作战方式与各种新军事理论体系问世,最后由机械化军事形态取代火药军事形态。最早进入机械化战场的是军舰,而1905年英国制出的第一辆坦克拉开了陆战场机械化军事变革大幕。飞机也在1911年到1912年的意土战争中首次走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合成军队得到迅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的发展,战略导弹部队、陆军航空兵、电子对抗兵等新的军、兵种诞生,合成军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诸军、兵种协同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二战后,军队的机动力、火力、突击力、电子对抗能力以及防护能力大为提高,合同作战进入核条件下实施高速机动、立体、纵深战斗的新阶段,尤其在登陆与抗登陆战役中,陆海空协同作战,已经成为一个基本作战方式。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现代军事理论形成并日臻成熟,空军制胜论(制空权)、机械化战争理论、制海权理论、闪击战理论、总体战理论、大纵深作战理论纷纷出台,人民战争思想也在这个时期出现。

  信息化军事变革开端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91年海湾战争后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风之兵2006年2月2号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背景

  世界新军事变革是人类社会由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必然产物,是大国战略需求与高新军事科技进步、局部战争实践等因素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

  社会转型促进了军事思维观念的转变。以美国为首,美军作战理论由上个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战,到海湾战争的海地空天电全维作战,到伊拉克战争的快速决定性作战,其发展轨迹留下了超前型思维方式的痕迹。

  社会转型促进了军队建设思路的转变。首先军队建设由原来的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部队的结构上,由注重作战功能单一的重装兵团为主的编制体制向作战部队编制小型化、一体化转变。作战指挥体制上,由传统的纵向树状指挥,向横向扁平化网状指挥转变。

  信息时代作战方式的特点:一是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先导,战场将逐渐实现数字化或者说信息化,人们将具有更强的信息获取、控制和使用能力,掌握战场信息的支配权也将成为夺取战场的主动权,并最终成为夺取战争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二,以实施全纵深精确打击为基本打击样式,随着战场透明度的加大、部队机动能力的提高和武器系统的反应速度的加快,战区全纵深连成一个整体,达到非线性化。在未来战场上经常出现的打击样式将是:充分利用各种精确打击武器、远程突击兵力和电子战系统,对敌方的整个战争系统陷于瘫痪。三,以非接触式作战为重要作战形式。四,以体系对抗为主要对抗方式。信息化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对抗是一种由多军兵种、多部门和多种武器装备构成的体系对抗。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美军武器装备的发展集中在两个关键领域,一是电子信息技术,重点发展C4I系统、电子战装备和隐身技术;二是精确制导武器和灵巧弹药。到海湾战争时期,巡航导弹、隐身飞机、C4I系统、战场目标攻击雷达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等一系列信息化武器装备开始首次投入作战运用。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军队虽然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走出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但其相当一部分已经实现信息化,已经具有信息化时代军队的性质,其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已属信息化军事形态范畴。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军队仍然属于机械化军事形态范畴,这就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军队形成了部分的时代差。另外局部战争实践表明,战场上的较量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落后就要挨打。这要求我国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背景下也必须进行新一轮的军事变革。

  强大的经常实力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基础,是信息化军队战斗力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化战争消耗的支撑。另外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是决定军事变革能不能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的动力和战斗力的基础,武器装备的改进有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将引起军队中各种关系的改变,从而带来作战方式方法的变化,影响军队的运动以及指挥和保障方式。先进的科技实力是带动发达国家新军事变革的龙头。美军就通过大量使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对原有武器进行高新技术改造和运用高新技术重新构建军事系统这三条途径,实现了信息获取和处理、全方位机动、远程打击、全维防护、综合后勤保障、一体化指挥六方面能力的飞跃。

  新军事变革的直接起因是越南战争,这场使美军付出惨痛代价但却声誉扫地的战争让美军开始反思失败的教训,并且在后来的作战思想、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和作战编面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为新军事变革的萌芽创造了条件。越南战争后,各种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接连不断,由于各种各样的敌我对抗乃至局部战争,世界各国努力谋求军事优势或者改善军事地位,加上机械化战争和核战争已经发展到了最高阶段,难以按照原有的模式和方式进一步发展,所以发展新作战手段,采取新的作战样式,追求一种新的能量释放形式,同时避免机械化战争和核战争固有的矛盾与问题就成为现代战争演变的必然方向。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通过对上个世纪90年代的各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研究认识到,未来作战将是“信息特征明显”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正在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在装备的发展上强调两点:一是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系统,特别是C4ISR系统和信息战武器,二是将各种武器系统融合成“多系统的大系统”,使各种作战能力一体化。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集中检验了美国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一是初步建立了完备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特别是建成了完整的全球性战略性战略级、战役级和战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二是信息战、信息战争、网络中心战等方面的理论成功地运用于指导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战争实践;三是“提出作战概念——开发新式装备——进行试验演习——用于作战实践”的战斗生成机制,提高了作战效能;四是“信息主导”法、“虚拟实践”法、“以商促军”法等加速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可行有效。

  越南战争拉开了新军事变革的序幕,贝卡谷地之战、美国空袭利比亚战争唱响了新军事变革前奏,海湾战争上演了新军事变??变发生。每一次局部战争的爆发,都在实践上对新军事变革以新的促进,在思想上给人们以新的启发,预示着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方向,促进新军事变革的发展。

  风之兵2006年2月3号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演变过程

  世界新军事变革经历了孕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全面展开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2年)和质变发展阶段(伊拉克战争至今)。

  越南战争中“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的使用为信息化军事变革埋下了种子,同一时期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信息化军事变革打下了基础。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以少胜多(叙利亚)打破了以往战争数量决定成败的原则,开创了质量型军队建设的先河,在此之后,美国创新了“发现——打击——摧毁”、“抵消战略”、“技术融合”等理论。苏联奥加尔科夫元帅提出先进技术的出现必将引起一场“新的军事技术革命”的“奥加尔科夫预言”。美国提出了适应第三次变革浪潮的“空地一体战理论”。

  海湾战争全面展示了军事高科技的最新成果,电子对抗空前激烈,精克制导武器充当战场主角,高技术机群大批量投入战场,指挥控制高度自动化等等。海湾战争可以说是新军事变革成果的初步展示,它明显地标志着在核 威慑条件下一个以电子战、导弹战、坦克战、计算机战为特征的现代战争——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可以说都是美国的实验性战争,美军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得到了综合展示和实战运用,多方面地检验了美国新军事变革的成果,加快了新军事变革进程,在这两场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提升了作战能力,信息战提高了打击效果,作战体系一体化增强了作战效果。在这两场战争后,许多国家都意思到军事竞赛的焦点将进一步从数量向质量转变,转向了高技术和信息领域。

  2003年3月开始的伊拉克战争,可以说是一场高度信息化的局部战争。与前几次战争相比,伊战技术含量更高、信息化特征更为明显:信息化武器装备得到了突出运用,如精确制导武器和军事航天力量的广泛运用。军队精干的编制体制发挥了强大的战斗力,美国军队部队更趋精干化、轻型化,具备更强的机动能力。一体化联合作战成效显著,陆海空天电联为一体,信息与火力紧密结合,心理战、信息战、空袭战、地面战和特种战同时运用,显示了信息时代联合作战的新特点。实时后勤补给初见成效,打破了以往的后勤保障体制。

  许多国家从伊战进一步认识到,武器装备是战斗力的基础,只有下大力发展信息化系统化的高技术作战手段才能赢得未来战争的胜利。各国的重点发展装备一是无人化、信息化作战系统,二是军事航天装备,三是精确制导武器,四是导弹和反导系统。另个伊战表明,传统的机械化装备经过信息化改造,仍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经验非常适合我国推进信息化建设。

  受到伊战的启发,一些国家在军队结构上也进行整体转型。一些国家在压缩军队总体规模的同时,优化军队内部结构,减少一般部队,发展重点部队,组建新型高技术部队,建立扁平网状式指挥体制,按实际需要编组合程度更高、整体作战能力更强的一体化部队,主要表现在:一是以精干、机动、快速反应为重点的军队变革方向和目标;二是适应联合作战的需要,进一步打破传统的军兵种结构;三是突出加强特种部队建设;四是陆军向进一步实现机动化、轻型化和信息化发展。

  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超前发展。美军将“震慑”作战理论纳入作战条令,并提出要对“快速决定性作战”等理论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使之发展成为指导美军实施军队转型的基本理论。创新军事理论,占据理论制高点,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俄军也进行探讨和完善了一些军事理论,如“第六代战争”理论、“精确打击”理论、“特种作战”理论、“空天一体战”理论等,以往不太重视的“信息战”理论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

  风之兵2006年2月4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概况

  在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中,国与国之间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和信息化程度的差异,使得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很不平衡,根据新军事变革启动的早晚和进展速度的快慢,可把军事变革的国家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领头羊的美国,第二类是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第三类是俄罗斯,第四类是发展中国家。

  美国是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先行者和积极推动者。美国新军事变革启动最早,依仗其超强的综合国力,对新军事变革投入最大,采取的措施、进展和速度和取得的成果等方面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美军已经-完成了对新军事变革的总体设计和战略规划;并且出台了以快速决定性作战为标志的作战理论;提高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4ISR)的互联互通能力增强,打击兵器和弹药基本实现精确化、智能化、隐形化,新概念武器将大规模用于战场;进行了向信息化军队转型的体制调整改革;通过几次大的局部战争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经验(这是美军始终走在世界新军事变革前列的重要原因);形成了推进新军事变革的一整套方法:一是以远期规划与目标为牵引,二是以军事理论创新为先导,三是坚持系统设计与分阶段实施相结合。

英国是美国的军事盟国,其新军事变革紧跟美国军事变革步伐。其目标一是建设一支少而精的军队;二是加强联合作战能力:第一组建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第二是建立三军联合后勤保障体制,第三是设立跨军种的专业联合司令部和部队,第四是成立三军联合指挥与参谋院校;三是完善国防管理体制。

  法国新军事变革的目标在于建设独立自主的防务:一是强调保持核双重威慑能力,二是建设小型职业化军队,三是加大研制先进武器装备,四是推动欧洲防务合作。

  德国是典型的实力型军队,其军事变革的目标由原来的本土防御转向海外干预。采取的措施有:一是削减军队人员数量,逐步推进职业化。二是扩充快速反应部队规模,提高对外干预能力。三是着眼提高效益,实行社会化管理。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确立了谋求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的战略目标。具体一是实现自卫队由国土防卫型向海外参与型的转;二是稳步推进军事组织体制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高新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第一大力提高航空自卫队和海上自卫队的远程作战能力,第二是大力发展天基情报侦察系统,第三是提高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第四是加快进行发展战略武器的准备。

  苏联是最早觉察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国家,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经济上的持续恶化,军费投入大幅度减少,不能维持苏联时期的庞大军队,上个世纪90年代其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将兵力减少到120万人,2000年,俄罗斯启动了新一轮军事变革,目标是通过深化军事改革推动俄军整体现代化建设,以维护其国家利益和世界大国地位。
  首先加强了新军事变革和未来战争理论的探讨:一是提出了“使用远程高精度突击武器和防御武器、以新的物理原理制造的武器和电子战兵力器材进行的战争——非接触战争”的“第六代战争理论”,二是制定了“信息安全学说”,三是形成了独特的“信息战理论”。
  第二是强化在空间和战略核力量领域的传统优势,2001年6月1日宣布成立航天兵,由战略火箭军分出的反导防御部队和军事航天部队为基础组建,由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部直接指挥,主要任务是保障俄太空领域安全,是世界上第一支航天作战部队。在战略核武器方面,俄一方面继续保持“三位一体”的核打击力量,一方面在削减核武器的同时提高战略核武器的机动发射能力和命中精度,增强生存能力。
  第三是发展具有俄军特色的信息化武器装备。一是抓紧研发传统优势项目的新型武器装备,二是发展信息武器装备,三是积极研制新概念武器[激光武器、等离子体武器、非相干(无方向性)光源、高功率微波武器、次声波武器、信息武器(计算机病毒和假信号)、非核电磁脉冲武器(高能微波弹头)、新一代核武器等]。
  第四是建设一支均衡发展的现代化、职业化军队。军队将在2015年内裁减至85万人左右,计划将空军和航天兵合并,组建新的航天空军。
  第五是实行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一体化。

  发展中国家在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相对来说居于不利地位,但新军事变革还不得不进行。一是调整了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高度重视军队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应付外部潜在的综合性威胁,注重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加强对争议地区、海域的控制。二是加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争夺,各国都在谋求在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同时建议自主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三是通过积极采购先进武器装备、重视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和调整改革军队结构等措施推进军队现代化进程。

  风之兵2006年2月5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内涵

  新军事变革是把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改造成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过程,其主要标志是信息化武器系统逐渐主宰战场,出现知识密集型的信息化军队,主要采用一体化联合作战方式,军事理论及其体系彻底革新,其实质是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军事理论、组织结构、军事人才等方面的整体跃升,实现军队建设和战争形态的根本转变。

  在新军事变革中,目前各国重点发展的军事高技术有下列四大类:一是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军事探测技术、军事通信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主的军事信息技术;二是以复合材料、灵巧材料、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纳米材料为主的军事新材料技术;三是以太阳能、核能、燃料电池、新型高能量密度材料和能量束为主的军事新能源技术;四是以军事航天技术、潜水技术、隐形技术为主的军事工程技术。

  世界新军事变革最强大的动力和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以信息化为基本要素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的出现。一是精确制导武器:1,对地攻击战术导弹系统,包括反坦克导弹、空地反辐射导弹、巡航导弹、联合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等;2,对舰攻击导弹系统;3,防空系统,包括机动战术防空导弹、便携式防空?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将呈现出精度高、射程远、隐形化、智能化等信息化特点。


  二是作战平台的信息化:陆上、海上、空中和无人作战平台都将具有信息作战能力,这些武器系统并不没有摆脱机械化战争时期的武器平台,但这些武器系统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立兵器,而是信息作战系统网络结构的节点,各平台通过C4ISR系统联结,构成一体化信息作战体系。未来作战平台的发展将出现高度信息化、隐形化、轻型化和小型化、智能化、无人化等趋势。

 三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C4ISR:通信、指挥、控制、计算机和情报、监视、侦察)一体化建设。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一般由传感系统、导航系统、指挥中心和通信系统组成。从各国的情况看,综合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继续大幅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能力,实现一体化无缝链接,提高生存能力。
  四是信息战武器系统多样化。信息战武器分为软杀伤和硬杀伤两种,具体有计算机病毒、预置陷阱、电磁脉冲武器(利用电磁能对敌方的电子信息系统进行干扰、破坏乃至摧毁的武器)。
  五是新概念武器系统进入实用化。如美国的激光武器、电磁脉冲武器、失能武器等,英国的钢化塑料坦克及配备的电磁炮,俄军等离子武器、激光武器、近程战术高功率微波武器等。
  六是新型核武器系统的实战化。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俄罗斯等国开始研制第四代核武器,称为剪裁效应弹,可根据需要增强某种核爆炸效应或使核爆炸能量定向发射,如中子弹、冲击波弹、感生辐射弹等。另外国外还在研制将核爆炸能转换为定向能破坏的武器,如激励X射线激光器、定向能核电磁脉冲武器、定向等离子体武器等。当常规武器使的不产生剩余核辐射的武器系统,如金属氢等。反物质武器。另外还有特种常规炸弹、小型和微型核武器等。

  在这场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浪潮中,军事理论已表现出超前创新的特点。军事理论创新十分活跃:一是形成了以打赢信息化战争为核心的战争和战略理论;二是形成了以联合作战、非对称作战、信息作战为主体的作战理论;三是以“全能军队”、“职业化军队”、“系统集成”为代表的军队建设理论。军事理论研究手段新颖,采用了许多新措施、新方法:一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二是广泛采取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三是用法规方式物化理论创新成果。以军事理论创新为先导,积极推进军事变革,努力抢占世界军事竞争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美军就是为了适应“第三次浪潮战争”的需要才提出了“空地一体”作战理论的,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研发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推进了军事变革。

  组织变革是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是实现人和武器有机结合,最终完成新军事变革的关键。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重组优化军队内部结构,促使军队体制编制向着精干、合成、高效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军队规模小型化,力量结构集成化(组建新型部队、实现模块化编组、提高合成化程度),指挥体制扁平化,后勤保障社会化(建立军民一体的国防采办体制、后勤保障体制实现社会化)。在新军事变革中,军事组织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在军事技术革命和军事理论革命的基础上,通过军队建设思想、体制编制形式、组织体制等方面的变革,建立一支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掌握各种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小型、合成、高效的信息化军队。

  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军人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所以培养和争夺高素质的军事人才是当前世界各国新一轮军事竞争的焦点,世界各国军队都强调人的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把提高军人综合素质、造就新型军事人才摆在突出位置。首先各国将人才培训的目标定为信息化:全面培养军人的信息化素质能力,积极培养信息时代的军事领导者,培养信息战专家和信息技术人才。二是探索多途径培训渠道:发挥训练中心的作用,广泛采用模拟训练技术,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军事人才。三是采用高效益的用人模式:采取多种措施吸引人才,优化人才成长机制,严格制度管理人才。军事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实现了人的素质的革命性提高,出现了大批与信息化武器装备相适应的军事人才,才标志着军事变革的最终完成。

  风之兵2006年2月5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本质内核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军事领域的三大基本要素,未来战争中,物质与能量仍然是军事行动的基础,但信息的地位和作用明显增强,将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现代历次局部战争的实践和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实际都充分说明,掌握信息,获得信息优势(支配信息),不仅是取得战场优势的基本条件,而且是最终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最终军队获得信息优势的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利用及对抗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


  武器装备也不再是一种仅以物质和能量为基础的单纯的机械体,而是以物质、能量为基础,以信息为核心,具有信息能力的智能体,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意味着信息已经成为武器装备必然伴乃至整个军队发挥作战效能的关键。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作战部队、武器装备等对信息与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不断增强,逐步发展到密不可分的地步,一旦信息单元失灵,其功能就会丧失殆尽;另一方面信息与信息系统的价值不断提高,又促使敌对双方高度重视信息优势的争夺,因此未来战争的首选打击目标将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系统,而围绕信息系统与信息单元攻防展开的信息单元攻防展开的信息对抗,也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和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焦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信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战争从传统的物理空间向信息空间扩展,目前信息空间主要有三种类型:电磁频谱空间是最基本的信息空间,计算机网络空间是计算机系统及其网络共同构成的虚拟空间,心理空间是内涵极大丰富的传统信息空间。

  新军事变革的最终目标是建成信息化军队,信息化军队跟机械化军队形态一样,也具有五大要素: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基础,能有效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知识型军人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核心,高度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系统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关键,有利于信息快速流动和利用的体制编制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纽带,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新型军事理论是构成信息化军队的灵魂。

  21世纪的基本战争形态将是信息战争。信息化战争使无形的信息流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电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通信容量、传输速度和可靠程度、实时侦察定位能力和传感能力等信息要素,成为交战双方军力对比的重要指标,在信息化条件下,战场情况的实时传输将驱散战争“迷雾”,使未来战场变得清晰透明。
  战场要素数字化:数字化是现代军事通信的一个概念,在信息领域讲的数字不是数量的概念,而是指信息编码的一种方式,即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模拟信号变为“0”和“1”数字组合的信号。数字通信是现代军事通信的基本特征和最突出的发展趋势,其优点有:易处理、能增强、信号传输质量高;抗干扰、易加密,信号传输安全性能高;易共享、多业务,信号传输效率高。军事通信的数字化为开创和发展数字化战场和数字化部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字化技术装备是数字化战争的客观基础,数字化部队是数字化战场的主体。
  指挥控制智能化,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和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为指挥控制智能化奠定了物质基础。C4ISR系统为指挥控制智能化的核心,在武器装备体系中,它起着协调和粘合剂的作用,是“神经中枢”和“战斗力的倍增器”,也成为作战中敌方首先打击的战略目标。
  作战行动精确化。从情报侦察、目标定位、指挥控制到效果评估都可以做到非常精确。全方位、全天候、全频谱的高技术侦察系统,能够为指挥员全面、实时地掌握战场情况提供可靠依据;先进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可以自动显示目标的三维坐标、运动速度和准确时间,提供精确度很高的定位信息;在C4ISR系统的支持下,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做到指哪打哪,发现即摧毁。

  风之兵2006年2月5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超过前三次军事变革(金属化军事变革、火药化军事变革、机械化军事变革)的任何一次,是对旧的军事形态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世界军事发展史上一次新的历史性飞跃,其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发起的主动性:新军事变革不是应对个部威胁的不得已选择,而是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和经济实力,追求军事实力的大幅跃升,从而表现出积极主动的特点。
  此次变革的军事理论的牵引作用更加突出,中国发明了火药和火器,但由于理念上的落后,火器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停滞不前,从而导致中国在火药化军事变革中落伍,二战前法国的戴高乐认识到了机械化快速机动作战的巨大价值,但法国当局却仍然陶醉于一战的辉煌,热衷于修建马其诺防线,错过了军事变革的机会,饱尝了亡国之痛。在新军事变革中,军事理论首先发展起来并用以指导多方面的军事实践。
  世界主要国家不仅筹划当前军队如何建设,而且研究明天的军队如何发展,后天的军队和战争是什么样子,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军事变革,力求掌握和保持军事竞争中的主动。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二流的军队应对战争,三流军队尾追战争,设计者一定能把握战争主动权,应对者有可能把握战争主动权,尾追者不可能把握战争主动权。

  二是变革范围的广泛性。新军事变革波及的国家越来越多,目前世界五大洲的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启动军事变革,还有不少国家也正在自觉不自觉地走上新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新军事变革范畴已经拓展到了外层空间,并且还从陆海空天等物理空间拓展到了信息空间、认知空间等无形空间,使得军事变革空间拓展发生了质的变化。新军事变革所改革的和创新的领域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军事技术、武器装备、部队编制、指挥体制、军事训练、军人素质、后勤保障和战争动员等客观要素,而且包括了军事理论、军事思想、军事观念、军事思维等??领域。

  三是变革的整体性。新军事变革是诸兵种、所有军事领域的整体推进,把提高军事系统整体效能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属整体筹划、全面发展。新军事变革在技术进步推动武器装备发展的初始阶段,理论创新甚至是作战编成改革试验就已经开始,两者互为牵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构成了军事变革的一种新的运动规律和发展机制。新军事变革追求的是整个作战体系的综合效能更优,军种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信息技术共用、信息资源共享、指挥控制互联、信息网络互通、武器装备互操作的三军联动,协调发展。另外在技术基础上,新军事变革较以往军事变革一个重要区别在于技术的军民通用性和易扩散性,有军事专家认为,未来信息化战争已经没有明确的军民之分,要把军队和地方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信息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进行整体筹划、整体建设、整体使用。

  四是变革的深刻性。军备体系向系统化发展,军制体系向一体化发展,指挥体系向网络化发展,战争体系向信息化转型,理论体系不断创新完善。

  五是推进的快速性。新军事变革的进程将大为缩短。因为科学技术加速发展,社会转型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规律认识大大深化,理论创新有力牵引,实践五一节大大缩短,使得新军事变革在100年内就得基本结束。由于信息时代的来临,人类社会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信息传递更加快捷,率先进行新军事变革的国家的经验很快就会被其他国家吸取,从而使新军事变革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进行。另外,新军事变革是慢慢生长的信息化新质逐渐取代机械化旧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复杂的,原因是:相关技术有一个发展与成熟的过程,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新的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需要一定的时间,军事技术影响军队的组织体制和作战方式方法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新军事变革的高消耗需要逐步投入。

  六是新军事变革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各国推进新军事变革的进程不同,信息技术先进、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在新军事变革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很远的距离,而信息技术落后、信息产业不发达的国家,其军事变革则刚刚起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性有进一步加剧的可能。先进的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变革的体制编制三个新军事变革的基本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并不是同步和协调的,是不平衡的,这三者当中武器系统走在了前面。新军变革的不平衡性也是动态的,并不是大国、强国的专利:技术基础较差的国家可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其军事变革所需的信息技术;经济实力较弱、工业基础有限的国家可以选择某一个对自身军事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方面作为突破口,把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来重点突破;其他国家可以在有限技术基础上通过军事理论和体制编制的创新来实现军事能力的革命性跃升。

  风之兵2006年2月6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

  增强军队信息能力是新军事变革的首要目标。军队信息能力主要体现在一体化信息支持能力、信息火力打击能力、全维信息作战能力和信息综合防护能力四个方面。


  一体化支持能力:在信息化战场上,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者实时互动,有机联结、密不可分,通过 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通信网络为纽带,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将遍布陆海空天的战场感知系统、指挥自动化系统、火力打击武器平台和信息攻击武器平台等作战体系各要素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全维信息感知、实时信息传输和智能信息处理,为联合作战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持。
  信息化打击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系统改造、整合和提升机械化武器装备及弹药,使得反应速度更快、打击距离更远、命中精度更高、适应性能更好。


  全维信息作战能力:在未来战场上,能否对敌信息化作战体系实施结构破坏是战争成败的关键,它依赖于多层次、全方位、全频谱的信息作战能力,信息战主要包括电子战和网络战两种主要形式,主要作战行动包括电子干扰、电子摧毁、网络攻击和新概念武器打击等。


  信息综合防护能力:提高信息系统的反侦察、反干扰、反隐身和抗反辐射能力,提高武器系统的防电磁干扰和摧毁能力,注重攻防结合,构建全方位、一体化综合防护体系,建立军民结合的信息安全防护机制,是世界新军事变革国家军队努力的方向。

  三非(非接触、非线式、非对称)作战将成为重要作战方式。非接触作战是在不与敌方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以高技术远程武器装备间接打击敌人;非线式作战是相对于传统的线式作战而言,强调不在地面战场上明确规定作战线,具有同时性与纵深性,能在作战地域的整个正面和纵深实施作战,同时运用己方的各种作战能力打击敌方各方面的能力;非对称作战是指拥有不同作战能力的部队之间的交战,其目的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从而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三非作战,不再是从前沿突击,然后向纵深推进,而是从一开始就进行全纵深甚至全空间作战,战争前方和后方的界限趋于模糊,战略战役战术行动融为一体,打击重点将从对方的有生力量转向侦察预警、指挥控制和防空作战系统以及具有象征意义的政治目标、首脑机关以及足屈服对方意志的其他政治经济目标。三非作战的基本手段是全纵深精确制导武器打击。


  三非作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的原因有:攻城略地已不是未来战争的主要目标,取而代之的是通过显示和运用军事力量,控制某一地区形势,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运用高技术手段、通过超视距精确打击而屈人之兵实现战略企图将成为战争指导者的首选方式。从战损来看,人们越来越强调战争的非流血,而远程精确作战恰恰适应了这一要求。大量射程远、命中精度高的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为三非作战的实施提供了物质条件。

  体系对抗将成为未来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信息化条件下,以信息感知和利用为主线,通过综合集成的方法,将各军兵种的作战平台、武器系统、情报侦察和指挥控制系统以及后勤保障系统等作战要素,集成、整合为一体化、智能化的大系统,战场对抗表现为体系与体系的整体对抗,打击信息系统、瘫痪作战体系成为战场对抗的焦点。


  太空将成为世界军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部队信息能力的提高、三非战的实施、信息化作战体系的建立都离不开各类天基系统的支持。没有对太空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争,甚至是新军事变革都无从谈起,太空正从一般意义上的作战支援空间向现实作战空间转变。各大国都在着力增强对太空的争夺和控制能力:一是大力发展太空作战武器系统,二是加紧建设太空战场,三是筹划组建太空作战部队,四是开始构建太空作战理论体系,五是进行太空战演习。可以说,在21世纪是否拥有太空这个战略制高点,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弱的重要标志。

  风之兵2006年2月6日于北京《世界新军事变革》丛书《世界新军事变革概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