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
来源:江南都市报 更新时间:2022-02-08

我省出台措施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 今年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

2 月 8 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了《关于纵深推进 " 放管服 " 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进一步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打造 " 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 " 营商环境品牌,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争当全国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省份。

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实现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

根据《若干措施》,我省将积极推动政务服务 " 以部门为中心 " 向 " 以事项为中心 " 转变,大力实施 " 一网、一门、一窗、一次 " 改革,全面推行 " 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 审批服务模式。将部门设置的小 " 一窗 " 变成按事项集成审批的大 " 一窗 ",推进综合受理 " 一窗化 "。除特殊情况外,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应尽必进综合性政务服务大厅;除部门必须保留的专业窗口按分类综合受理外,其余事项全部实行综合窗口无差别受理。完善延时错时预约服务,擦亮全省政务服务 365 天 " 不打烊 " 品牌。

2022 年底前,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实现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2023 年底前,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实现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按照 " 省级批发、市县零售 " 模式,2022 年底前,实现 30% 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可以受理;2023 年底前,实现 50% 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在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可以受理。

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现全省统一

深入推进跨部门 " 一照通办 " 改革,让更多准营许可事项纳入 " 一照通办 " 改革范围。2022 年底前,省级层面牵头推动 5 个全省通办的高频 " 一件事 ",各地高频 " 一件事 " 不少于 40+1(企业开办)项。2023 年底前,省级层面牵头再推动 5 个全省通办的高频 " 一件事 ",各地高频 " 一件事 " 再推出不少于 40 项。

进一步梳理规范全省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严禁行政机关将自身应承担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费用转嫁给企业。2022 年 6 月底前,修订完善全省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管理办法;2022 年底前,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实现全省统一;2023 年巩固提升中介服务整治成效。

在市县两级设立惠企资金兑现 " 直通车 "

搭建全省统一惠企政策兑现平台 " 惠企通 ",在省、市、县三级部署(或对接)。在市县两级设立惠企资金兑现 " 直通车 ",按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承诺兑现三种方式 , 除有特殊要求的资金外,实现财政奖补、减税降费等资金快速审核、快速拨付,提高政策兑现完整率及满意度。2022 年底前,省级 " 惠企通 " 平台部署至市县两级(或完成对接)。设区市实现免申即享类事项 25 项、即申即享类事项 10 项、承诺兑现类事项 30 项。2023 年底前,省、市、县三级符合要求的惠企政策全部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和承诺兑现。

2023 年底前设区市秒批秒办服务事项达 30 项

2022 年底前," 赣服通 "5.0 版上线运行,设区市秒批秒办服务事项达 10 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使用数据、电子证照、电子材料比例达 50%,掌上可办比例达 80%。2023 年底前,设区市秒批秒办服务事项达 30 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使用数据、电子证照、电子材料比例达 80%,掌上可办比例达 100%,全面推进数据资产场景应用上线。

进一步完善 " 赣政通 " 与 " 赣服通 " 的联通渠道,全面推行 " 赣服通 " 前端受理、" 赣政通 " 后端办理的 " 前店后厂 " 政务服务新模式。2022 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平台组织架构全覆盖,活跃率突破 30%,设区市机关内部 " 只跑一次 " 事项不少于 20 项,市级自建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 " 赣政通 " 实现全面对接,省、市两级实行 " 前店后厂 " 政务服务模式。2023 年底前,活跃率突破 50%,设区市机关内部 " 只跑一次 " 事项不少于 50 项,省、市、县三级公文交换、会议管理、督查督办融合运转,省、市、县三级实行 " 前店后厂 " 政务服务模式。

全面推行市场经营活动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制度

" 有效推行科学精准监管。"《若干措施》提到,科学构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依托省 " 互联网 + 监管 " 系统、省企业信用监管平台、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全面归集企业登记注册、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等信息,依法依规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根据区域和行业风险特点,建立重点监管事项清单制度,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实行重点监管、全链条监管。除重点监管事项清单之外,推进 " 双随机、一公开 " 监管全覆盖,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相结合,扩大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提高监管效能,使监管对诚信经营者 " 无事不扰 "、对违法失信者 " 无处不在 "。

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指标监测等,及早发现企业异常情况和风险,适时对企业进行提醒。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依法全面推行市场经营活动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 " 首违不罚 " 制度,推广 " 企业安静日 ",寓服务于监管,让执法更有温度。2022 年底前,对诚信经营者 " 无事不扰 " 比例达 80%。2023 年底前,对诚信经营者 " 无事不扰 " 比例达 100%。

设立省级营商环境投诉接听专席

夯实 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基础服务能力,增强政务服务热线投诉处理能力,设立省级营商环境投诉接听专席,直接受理全省企业反映营商环境方面的诉求,对所有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实行分级分类有效沟通,实现 " 接诉即办 "。努力把政务服务热线建设成为全省政务服务的 " 总客服 "、改进提升工作的 " 监督哨 "、领导科学决策的 " 智参谋 "。2022 年底前,实现全省所有市场主体难事有渠道反映、问题有专人受理。

强化政务服务考核的目标引领作用,建设全省 " 放管服 " 改革工作任务调度暨政务服务能力考核评价系统,定期调度和通报改革任务推进情况,强化及时奖励制度的正向激励,不断提升暗访督查和媒体曝光的综合监督效应。完善政务服务 " 好差评 " 制度,倒逼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改进服务。常态化推进 " 服务怎样我体验、发现问题我整改 " 活动,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堵点。巩固提升 " 窗口腐败 " 专项整治成效,持续深化作风建设,让每一位办事群众都能体验到便捷高效、暖心爽心的政务服务。(记者章娜、实习生林子雁、毛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