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政府工作报告
来源:宁夏日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2006年2月8日在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自治区主席 马启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5年的主要工作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拼搏创新,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4亿元,增长10.3%,人均突破12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达到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7亿元,增长2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4.7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3.6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2508.9元,增长8.1%。这些成就的取得,标志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主要表现在:

  “三化”战略深入推进。工业化势头强劲。我们努力摆脱传统工业化模式的羁绊,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大力调整工业结构,培育壮大优势骨干企业,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轻纺、新材料、生物制药等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区域特色的产业新格局。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2.3亿元,增长18.5%,实现利润26.7亿元,增长31.3%,完成技改投资57.5亿元,增长22.4%,基本实现了“三个增长20%”的目标。特别是自治区“一号工程”──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启动快、起点高、前景好,标志着我区工业化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加强市政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丰富文化内涵,营造和谐环境,基本形成了以银川市为中心、四个地级市为骨干、县城和中心集镇为基础,特色鲜明、规模合理、功能互补、环境趋美的城镇体系,全区城市化率达到42%。旅游业快速发展,房地产、商贸流通、公共交通、餐饮娱乐、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传统和现代服务业日趋繁荣。城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加顺畅,百姓生活更加方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推进了城乡互促,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面对严重旱情、动物疫情多发、农资价格涨幅较大等严峻形势,实施并完善了“五补一免”政策,自治区财政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达1.4亿元,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7000万元。实施了“581”等一批农林水重点工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旱之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仍达299.8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四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和六大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和效益稳定提高,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38亿元,增长6.1%,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2%。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自治区科学决策、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支撑我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驱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正在夯实,2005年实现经济总量占全区的57.9%。各市县坚持把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力度,实现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上缴税金占全部工业的30%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区特色产业的聚集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坚持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放宽政策、依法保护、加强服务、创新机制,促其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42%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大力实施“整村推进”工程,不断创新和完善扶贫投入机制,改善山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山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草畜、马铃薯、劳务经济、旅游等优势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和壮大。山区8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元,增长13.4%。

  投资规模适度增长。在国家对部分行业加大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盯住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促进投资合理增长,能源、交通、水利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2.8万千瓦,煤炭产量达到2590万吨。我区已被国家确定为4个“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之一。继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项目,自然村全部通电,城乡同网同价。全区高速公路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所有市县1小时内上高速路、所有乡镇通油路、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的目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70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河东机场改扩建正在加紧进行。建成了沙坡头水利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全区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45.6万亩,解决了19.3万人的饮水困难。水权转换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区被国务院确定为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加快推进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巩固禁牧封育、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湖泊湿地保护与建设,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10.5%,缺林少绿的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免征了农业税及其附加。粮食、农垦、林业、供销社体制改革有序进行。引黄灌区农村水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分离办社会职能顺利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框架基本建立。在全区范围内推行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乡财县管”改革试点进展顺利,“三奖一补”政策得到落实。对社会投资项目实施了核准制、备案制改革。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开始启动。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取得进展。资本市场和保险业稳步发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县乡超编人员分流工作有序进行,全区行政机关编制和人员实行了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

  对内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9.67亿美元,其中出口6.87亿美元,增长6.3%。认真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共引进实施项目674个,实际到位资金153.6亿元。利用外资1.3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712万美元。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集团来我区合作开发势头良好。

  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一年来,我们在改善人民生活、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等方面,做了大量有成效的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能培训、目标考核等多项措施,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务输出72.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亿元。“两个确保”得到巩固,再次提高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区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67.5万人、64.5万人、37万人、23.5万人、21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全和规范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年发放救灾救济资金1.04亿元,有21.3万城镇居民享受了城市低保,享受农村特困灾民最低生活救助和农村低保的农民分别达到19.7万人和3.1万人。社会福利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启动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南部山区危窑危房改造、煤矿沉陷区居民搬迁以及农垦系统职工住房改造工程。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44.5万平方米。在中部干旱带实施水源工程建设,采取多种措施,努力缓解大旱之年人畜饮水困难。认真做好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清欠工作。初步建立了应急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消费市场日趋活跃,消费品零售总额174.3亿元,增长13.6%。依法开展土地和矿产资源专项整治,土地市场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明显好转。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整体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已建成国家和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20个,省部共建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7个。“8613”农业科技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推进,农业新技术覆盖率超过75%。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36项,申请专利516项。培育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农村义务教育继续加强,全区有54万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政策,有16个县市区完成了“两基”攻坚目标,南部山区全面完成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以县为单位)达到7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到99%以上。实施了十大基础教育重点工程,扩大优质教育规模,基础教育有了长足发展。高中课改顺利实施。民族教育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完成了高等教育联合办学体制改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以上,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各级各类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不断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四馆三中心”等五十大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一批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成使用,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高。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宁夏文化艺术节。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所有行政村全部通上了电话。制定实施了加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的政策措施,基层卫生设施得到改善,城乡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基本建成了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重大疫情信息网络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11个县市区,参合率达70%。初步建立了农村贫困户医疗救助制度。我区被卫生部列为农村和社区卫生建设联系点。进一步完善了“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长效机制,被国家列入“十一五”规划加以推广。建立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98‰以内。

  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和引导全体公民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21件、政协委员提案434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保障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活动,依法治区深入推进。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职能不断转变,依法行政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全年提请自治区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8件,制定政府规章11件。在全区各级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集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政风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监察和审计专门监督,廉政建设取得了新成绩。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犯罪,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努力消除化解不安定因素,保持了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维护了军政、军民团结。

  各位代表!

  总结去年,回顾“十五”,这五年是我区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革、经济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的五年,是迎接挑战、战胜困难、与时俱进的五年,也是我区历史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面貌焕然一新的时期。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2%和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十五”计划的全面完成,不仅为“十一五”的跨越式发展和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积累了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主要是:(一)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和自治区党委的重大部署,与时俱进,务实苦干,不断开创了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二)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重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加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更加重视山区的开发建设,努力使我区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三)认真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驾驭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本领,推进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改革的难点、发展的重点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使我区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五)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不懈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宁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中央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宁夏发展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体制的转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我们应对的物质条件和措施仍然不够;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比较粗放,质量和效益还不高;改革攻坚面临的困难较多,体制机制性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驱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还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等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等等。对此,我们一定要本着改革、创新、开拓的精神,不断探索,勇于实践,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简要说明及2006年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迎接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关键时期,也是努力缩小差距、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乘风扬帆正当时,凌峰阔步展宏图。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精心谋划,沉着应对,把握得当,千方百计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力争在新的起点上有更大的作为。

  “十一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推进城市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加重视社会事业进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努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人均达到2000美元;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300亿元—3500亿元,年均增长14%—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00元,年均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0元,年均增长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9‰以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十一五”末,全区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基本解决山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达到宽裕小康;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备,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和谐宁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是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对我区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发展是永恒的主题。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必须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分析各种条件,《纲要(草案)》提出“十一五”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这个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也是必须要实现的。同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到速度、结构、效益相统一,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好可能妨碍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各种问题。

  二是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实现新阶段的发展任务,把宁夏的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最大限度地调动民智民力,建立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纲要(草案)》提出,在抓好财税、金融、投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全面推进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要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复杂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要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快速转移,资本和技术加速流动的难得机遇,全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使我区经济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国内大循环。

  三是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对我区来讲尤为重要。我们要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宁和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人才,切实创新发展模式,攻克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四是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适度增长。就目前而言,我区仍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增长依赖投资拉动的特征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列入《纲要(草案)》重点项目库的主要建设项目有282个,计划投资25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要达到3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与“十五”相比,增速虽然降低了,总量却翻了一番。今后五年的重点项目建设,既有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有能源、化工、电力等基础产业项目,还有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项目。我们要千方百计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五是必须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川区和山区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我们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在加快城市发展的同时,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加快川区发展的同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协调互动的合作帮扶机制,推动城乡、山川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六是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快推进和谐宁夏建设。《纲要(草案)》提出,要努力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公共安全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经过五年的努力,使我区各族人民的生活更加美满和谐。

  各位代表!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0亿元,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1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1亿元,可比增长12%;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增长12%,其中出口7.7亿美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60元,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2630元,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3‰以下;城镇新增就业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基本任务是: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阶段提出的一个历史性任务,也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我们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统领“三农”工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搞好规划,扎扎实实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

  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支农力度。按照加大、规范、整合、提高的要求,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今年区市县三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去年。继续对农民实行“五补”,粮食直补标准一律提高到每亩15元。今后,凡涉及农民的补贴资金都要通过“一卡通”发放。要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严格控制农资价格上涨,防止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被抵消。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用地原则上不占用水浇地。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290万吨以上。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争取在规模、效益、品牌等方面有大的突破。继续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加强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今年起,逐步实施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等36个农林水重点工程,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紧六盘山水系综合开发和黄河大柳树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建设唐徕渠西干渠合并、西夏渠、红墩子扬水工程,抓好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保二期等项目。继续实施“581工程”,新增水浇地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5万亩,新修旱作基本农田35万亩。加快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步伐。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荒漠化土地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搞好灌区农田林网建设和环村庄绿化。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确保森林草原植被有效恢复。

  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整合各类建设资金,重点实施农村“六大工程”,努力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今年,川区土坯房改造、山区危窑危房农民迁居、全区饮水安全问题和中部干旱带百姓的饮水困难、行政村通油路、农村收看8套电视节目、农村沼气入户率、山区太阳能入户率,都要按年度要求完成任务。部分县级卫生医疗机构达到部颁标准、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深化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试点工作,对乡镇脏乱差的状况进行重点治理,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加强农垦系统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培训的力度,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文明的新农村建设者。

  (二)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

  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力争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5%以上。

  一是加快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石化、冶金、轻纺等五大支柱产业,增强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依托我区新材料产业带,做大做强钽铌铍稀有金属、镁及镁合金、电解铝及铝材加工、碳基材料及加工、多晶硅等产业,努力把我区建成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积极培育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仪表、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清真食品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力争经济规模或产品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是坚持抓大促小。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重点支持30户国有骨干企业和30户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力争培育神华宁煤集团等6户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东方有色金属集团等10户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各市县也要依托优势特色资源,培育扶持一批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要把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点,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发展一批科技型、外向型、资源加工型、专业配套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吸纳就业的主体、民间投资的主体。

  三是提高工业园区建设水平。工业园区要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整体水平,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服务效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重点培育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等10个产业聚集、特色鲜明、规模较大的样板工业园区,使其成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特色产业的培育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城市发展的新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框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更加注重区域、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区山川差别较大,川区是我区的精华地带,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宽裕型小康目标。经过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发展势头好、增长后劲足的经济强县,争取有更多的市县进入“西部百强”。山区是我区的半壁河山,要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加快向培育主导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转变;在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基础上,加快向统筹城乡、推进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转变;在加强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快向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转变。要坚持不懈地发展劳务产业,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输出力度,努力打造具有宁夏特色的劳务输出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依托山区资源,兴办煤电一体化、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项目,带动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继续落实对口帮扶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努力实现山川共同繁荣进步。

  大力推进城市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继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沿黄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推动全区城市化进程。银川市要围绕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力争建成西北地区最适宜创业和人居的城市。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市要在做强产业、做大规模、做优功能、做美环境上有一个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行业和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努力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推动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有效、稳定持久。要适应消费结构整体升级和多样性变化趋势,清理修订抑制消费的不合理政策和规定,引导适度消费,培育和扩大住房、通信、旅游、教育、交通、文体、保健等消费热点,更多依靠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支持城市流通企业经营网络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消费。实施邮政村村配送市场工程。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和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激活规范房地产业。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档次。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引进先进经营管理理念,突出特色景区建设,构建“一带二区六线”的区域旅游总体格局,把我区建成西部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

  要正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紧紧围绕国家鼓励和重点支持的基础产业,千方百计上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继续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今年将进入投资建设高峰期,一批重大基础产业项目进入建设的关键阶段,要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努力实现小省区也能办大工业的夙愿。年内要实现羊场湾、枣泉煤矿建成投产,马莲台、灵州电厂2号机组、石嘴山电厂技改工程全部并网发电,25万吨甲醇项目基本竣工,西部聚氯乙烯公司热电工程投入使用;加快梅花井、清水营、任家庄、石槽村煤矿,灵武电厂,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等项目建设进度;抓紧开工建设神华宁煤集团52万吨合成氨、92万吨尿素,红柳、麦垛山煤矿,西夏热电厂、贺兰山风电场四期、红寺堡、长山头风电场,宁东热电项目等。加快宁东和银川城市电网建设,配合国家电网公司努力实现宁东至兰州东750KV交流输电和宁东至华北±500KV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准和建设。加快煤炭间接液化、六盘山煤电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

  继续保持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强度,搞好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太中银铁路建设,做好神朔铁路延伸至宁东的前期工作。抓好高速公路固原至沿川子段、银川绕城西北段、中宁至孟家湾段建设,开工建设盐池至中宁、孟家湾至营盘水高速公路。加快河东机场扩建工程,做好固原六盘山、中卫沙坡头支线机场前期工作。继续实施城市道路、防洪、供排水、集中供热、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等项目,使市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加快“四馆三中心”五十大庆重点项目及宁夏大学、宁夏医学院、固原师专新校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分院、宁夏理工学院、宁夏育才学校等建设进度,新建扩建一批医疗卫生重点项目,着力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的硬件设施。

  (五)不断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上,努力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全面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重点是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粮食行政管理、储备管理和购销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推进灌区供水体制和水费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垦、林业和供销社改革步伐。完成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培育后备上市资源。完成国有企业清产核资,规范企业改制重组工作。积极稳妥解决好国企改革中的遗留问题。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和完善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和办法。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推进财政和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总目标,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和“收支两条线”等各项制度改革。完善国有及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改革,逐步化解乡村债务。不断规范各项税费政策,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核准制和备案制,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决策责任制。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确保安全。加强银企、银地合作,支持金融业稳健发展,努力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发展土地、技术、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商品及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深入实施名牌战略。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宁夏”。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加强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加强东西合作,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年”活动,加快引进技术水平高、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大项目,推进我区产业升级。坚决制止低水平、高污染项目向我区转移。加强招商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好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注重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确保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今年要确保航空口岸开放。

  (六)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跃升的重大选择。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势头,必须把科技教育真正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人才,夯实创新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福利水平的中心环节,制定完善“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创新政策环境,加大投入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技贡献率。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推进转企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非营利科研机构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快建立一批自治区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的联合攻关,建立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自治区重点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项目,筛选一批关键领域重点技术和制约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共性、瓶颈技术,组织科技攻关与示范,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提升我区经济竞争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当成为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主体,发挥领军作用。

  努力夯实教育基础。科技创新,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坚持教育的先导地位,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积极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改革。从今年起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打好山区“两基”攻坚战,到明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大力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3133”等重点教育工程,开展教育强县、强乡(镇)创建活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步伐。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构建民族教育优质办学体系。职业教育要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突出特色,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围绕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建立有效的培养奖励机制,开发人力资源,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和壮大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七)努力构建和谐宁夏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认真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就业、社保、医疗、环保、安全等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认真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在继续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重组改制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安置问题的同时,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制度,提高各类企业的参保率。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面。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适时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和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及各类优抚对象的相关待遇。要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决他们在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认真做好救济、救灾工作,解决城乡特困群众住房、医疗、生活等问题。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维护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大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第十二届全区运动会。积极申办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高度重视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工作,并实行全额拨款。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规范的卫生室,适当提高村医的补贴标准。乡村医疗机构用药实行零利润。从今年起,对山区乡镇医务人员实行定向招生培养。本届政府任期内,全区所有社区要按照统一标准和要求,建立规范化的卫生服务中心(站)。抓好平罗、隆德农村公共卫生综合改革试点。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整顿药品生产流通秩序,逐步推行药品招标、配送、价格三统一。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规范医院、医生的医疗和用药行为,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扩大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覆盖面,继续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开展川、山“三无”、“一无”乡(镇)创建活动。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完善体制、落实责任、健全制度、增加投入、技术改造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做好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制品、特种设备、易燃易爆物品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加强气象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市场监管。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努力使人民群众喝上干净水,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八)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及时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主动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快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积极培养、使用回族等少数民族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大力减轻信教群众的宗教活动负担,引导信教群众把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劳动致富、提高生活质量上来。

  深入推进“平安宁夏”建设。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认真落实涉及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重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化解矛盾。重视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基础工作,不断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加强涉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全面实施依法治区规划,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搞好国防教育和国防动员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改进大学生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三、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

  在新的起点实现新的跨越,把宁夏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总要求,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管理社会的能力,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完善行政管理决策机制,健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发挥好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的参谋作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完善对行政管理权力的监督机制。

  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总目标,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和自治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依法规范行政执法主体,界定执法责任,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的行政执法体制,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过错追究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广大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素养,做到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加强政风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畅通与群众的联系渠道,切实改进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真正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坚决反对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力戒空谈和浮夸。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坚持清正廉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今年,改革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以公务员能力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驾驭全局、促进发展的本领,提高攻坚克难、推动改革的本领,提高善于学习、依法办事的本领,提高关注民生、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本领,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确保完成各项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

  我区各族人民正满怀信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阔步前进。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和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发奋图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宁夏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