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构建“1468”发展体系,推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
近期,工信部印发了《“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立足大数据的本质特征,聚力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从治理、技术和融合应用等方面全方位布局,系统部署了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发挥大数据特性优势、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构建稳定高效产业链、打造繁荣有序产业生态、筑牢数据安全保障防线等主要任务,并提出6大行动,为“十四五”时期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近年来,在工信部指导下,江苏认真贯彻落实相关规划政策,在大数据发展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基础设施、技术创新、企业培育、载体建设、融合应用、生态打造等方向持续发力,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稳步壮大。截至“十三五”末,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1300亿元。
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16年,省政府印发《江苏省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在省信息化领导小组下成立大数据发展办公室,形成27个省级部门紧密配合、共同推进全省大数据发展的常态化协同工作机制。出台了《江苏省强化大数据引领 推动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依据工信部《“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并印发了《江苏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
基础设施支撑有力。光网城市全面建成,4G网络和窄带物联网实现全覆盖,累计建成5G基站13.1万座,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数达44万架,建成标识解析二级节点44个,解析量超450亿。
创新能级持续提升。培育52家云计算、大数据方向软件企业技术中心,56家江苏省“数动未来”融合创新中心,组织实施了30项大数据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举办了两届江苏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大赛,推动部门和企业开放数据样本,发动社会力量开发数据分析模型,推动数据应用创新。
产业集聚成效显著。培育10家省级大数据产业园、6家江苏省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7家江苏省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构建形成大数据产业10园13区综合发展体系,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
融合应用不断深化。遴选省级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216个,45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优秀案例),大数据应用已渗透到工业、政务、金融、交通、卫健、文旅等近20个领域,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大数据产业链。
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培育。率先开展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国家试点,4家企业入选工信部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点优秀案例集,20家单位完成DCMM评估,10家单位达到3级及以上。率先推行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遴选首批17家企业开展试点,推动打造数字技术领军人才队伍。启动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工程,围绕四个方面、十大方向组织开展试点,储备70多个候选项目。
产业生态持续优化。组建省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设置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工作组。牵头制定《信息技术 大数据 工业产品核心元数据》获批国家标准,填补了该领域标准的空白。组建了江苏大数据联盟,现有联盟单位200余家。
“十四五”时期,江苏省将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人才资源富集、应用场景多元的优势,按照《江苏省“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的“1468”发展体系,即以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化为1条主线,遵循价值引领、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安全有序的原则,围绕新基建、新要素、新产业、新应用4方面推进6项主要任务,实施8大重点工程,将江苏省打造成为积极融入长三角、面向全国、在优势特色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算力支撑区、数据要素高效配置先导区、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区、大数据融合应用示范区。
一是优化布局、提升能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围绕实现数据高速传输、海量汇聚和高效处理目标,着力提升高速泛在网络、新型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统筹,结合各地发展基础与定位,综合考虑建设规模、利用率、能耗水平,打造全省数据中心“双核三区四基地”发展布局体系,形成供需适配、适度超前、集聚发展的数据中心发展格局。加快超级计算中心、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高性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面向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能力。推动算力资源服务化,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积极推进长三角主要城市间数据中心直联,协同打造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长三角国家级枢纽节点。围绕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的应用场景,积极布局边缘数据中心,推动数据中心从“云+端”集中式架构向“云+边+端”分布式架构演变。通过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到2025年,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70万架,智能计算中心、云数据中心、边缘数据中心等新型数据中心比例稳步提升,培育4个省级数据中心产业示范基地。
二是强化治理、促进协同,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一方面,着力提高数据要素高质量源头供给,提升数据资源自身价值,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大力推动DCMM国家标准贯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DCMM评估,遴选并宣传推广一批优秀企业数据治理案例。全面推进企业首席数据官(CDO)制度,培育我省数据治理与大数据发展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数据乘数效应,推动数据要素有序流通和高效配置,实现数据价值的再创造。推动省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数据确权、数据质量评估、数据资产定价等数据价值化研究,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标准规范。推进数据要素市场生态培育,创新数据服务模式,强化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加工等数据服务供给,试点建设工业数据空间。通过实施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工程、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工程,到2025年,DCMM年参评企业逐年递增,企业数力争突破800家,培育2~3家数据资源流通交易机构,建成一批公共数据资源汇聚平台、政企多方数据融合平台。
三是聚力创新、优化供给,锻造产业核心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产业体系。组织开展大数据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大数据基础技术、通用平台技术、应用技术创新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创新。完善大数据产品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丰富软硬一体化大数据产品供给。提升大数据服务品质,围绕江苏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建设需求,重点提升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能力,加大整体解决方案、定制化解决方案供给,推动大数据服务向专业化、工程化、平台化发展,培育新型服务模式。发挥省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制度优势,以产业链重点项目为牵引,以小切口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实施大数据创新能力跃升工程,到2025年,组织实施一批前瞻性产业技术攻关专项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新培育不少于20家云计算、大数据方向省软件企业技术中心。
四是提升能级、强化支撑,繁荣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南京、无锡、苏州定位为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聚度高的高能级产业园区,苏中苏北为辅助,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融合应用成效显著的应用示范园区。鼓励设置园中园,推进各类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加强对大数据企业跟踪服务和分类指导,提升品牌影响力。着力提高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建设一批提供共性技术支持、数据要素供给、产品检测认证等服务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打造公共数据训练平台,形成一批行业数据训练集。通过实施大数据产业主体强化工程、大数据产业生态优化工程,到2025年,培育3~5家国内领先、具有一定生态主导力的大数据龙头企业,50家深耕行业应用的大数据特色企业,不少于10家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区,5家省级区域大数据开放共享与应用试验区,形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集群。
五是挖掘场景、深化融合,激发释放数据价值。立足全面数字化转型需求,创新应用场景,深化融合应用,聚焦新场景挖掘和应用创新,进一步深化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赋能,推动大数据应用迈向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围绕政务服务、公安、生态环境、市场监管、民政5大领域推动协同治理大数据应用。在工业、农业农村、交通、教育、医疗健康、金融、文旅、电商、通信、地理空间等10大行业领域促进行业大数据深度赋能,重点围绕“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培育一批省级工业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打造一批工业大数据典型应用场景。通过实施大数据融合应用示范工程,到2025年,在工业、政务、金融等特色方向上培育不少于200个创新性突出、应用范围广、业态模式新、推广价值大的大数据应用示范项目。
六是完善体系、加强保障,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坚持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全面提升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完善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宣贯落实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完善相关制度规范,鼓励和引导大数据企业对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创新数据安全技术手段,推动数据安全防护技术和产品研究,加强企业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开展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构建全场景、全生命周期智能感知、主动防护体系。加强数据安全监管与自律,推动数据安全执法,加强对数据采集、使用、流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打击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数据垄断等行为,引导大数据产业有序发展。通过实施大数据安全保障筑牢工程,到2025年,根据工信部统一部署,培育不少于30家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标杆企业,遴选一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产品应用案例和解决方案。
作者系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