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不该再有“假病历”生存空间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2-03-24

 

据本地媒体报道,假病历一份100元,诊断证明一份120元,一份假冒三甲医院的体检报告180元,还可提供盖有假章的发票。近日,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存在一条买卖假冒医院相关证明文件的黑灰产业链。有人购买假病历用于请病假,有人购买体检报告用于入职体检,甚至不排除有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证明材料骗取或套取医保资金的可能。有法律界人士认为,买卖双方已涉嫌违法,情节严重者甚至构成犯罪,或面临刑事处罚。
假病历、假诊断证明、假体检报告等假医疗文书存在已久,已成为一种屡治难愈的顽疾。这一顽疾,给用工单位和医保部门造成了诸多困扰,甚至还会导致经济损失。近年来,假病历的销售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通常是黑中介在线下物色买主,现在则以网售为主,假病历销售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飞”得更远,危害也更大。
其实,医疗机构和用工单位之间,只需通过基本的信息核查,就能迅速发现问题。可是,在当下,医疗机构之间也难以实现信息互联,医疗机构与单位之间就更别提了。
在没有信息核查常态化服务的情况下,当单位怀疑职工所持病历有假时,核查信息往往只能通过打电话或到医院核实等原始方式进行。这样的核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通常还会核查无门。因此,不妨在医疗机构实现信息互联的基础上,由医疗系统内设专门机构建立一个平台,向社会提供医疗文书真假鉴别服务。
一般而言,真病历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病历造假手段再高明,毕竟缺乏真实的诊疗过程,难以消除逻辑漏洞,即使照抄他人的病历也是如此,很容易出现张冠李戴、检查结果不支持诊断、诊断与用药不合、病情分析无法做到前后呼应等情形。强化技术防范,除了要提升病历审核人员的专业素养外,还不妨开发智能审核软件,将不合情理的病历内容暴露出来。
当前医保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并且报销范围越来越广,下一步,门诊看病也将纳入统筹报销范畴。这就意味着,看病报销将成为常态,不报销将成为例外,没有报销信息的病历,很可能便是假病历,如果医保部门与用工单位之间开展打击假病历的信息合作,假病历买卖同样会失去操作空间。
贩卖假病历的人能够利用互联网,同样地,整治这种现象也应该利用好互联网。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最能切中要害。过去因为信息闭塞,假病历尚可浑水摸鱼,但信息化时代,不应该再给假病历留下瞒天过海的机会。加快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医疗信息进行共享和开发利用,假病历乱象便有望得到根治。(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