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智库建设的几个突破方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22-03-24


智库作为国家执政能力建设中的智力基础设施,致力于以客观的态度、科学的方法为国家提供可操作的政策建议与高质量的策略支持,是现代决策的重要导航和硬科技支撑。新型智库建设总是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不断走向未来。未来几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智库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补短板、强弱项,加快构建高水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以精准高效的建言献策助智赋能。

推动智库研究全面融入决策、全面服务决策。智库机构与党政部门作为决策咨政成果的供需双方,只有结成紧密的工作关系,才能所为对应所需、所行必见成效。事实上,智库与党政部门正在由传统的谋与断、甲方与乙方向政策合伙人关系转化,但目前政与智的对接状况将会直接影响智库建设水平与质量。要以推动智库研究全面融入决策、全面服务决策为导向,实施“牵手”计划,大力推进“领导出题、智库答题”“部门出题、智库解题”,建立专家对口联系党政领导、各业务部门的工作机制。党政部门要注重通过参与文稿起草咨询、现场会诊指导、委托课题研究、参与工作协商、参加调研座谈、提供项目支持、邀请专家授课、进行第三方评估、引导政策舆论等方式众筹专家智慧,柔性发挥专家作用,着力解决公益一类智库单位无法参与政府线上采购服务等政策障碍。智库要精心提供链式服务,推动智库专家深度融入党委政府的决策链、部署链、操作链,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形成以“对接需求—调查研究—推出报告—拿到批示—改进政策—起草文件—编写手册—参与试点—建立标准—开展评价—推广经验”为核心的服务链、成果链与效果链。

打通“最后一公里”,协力推动智库成果落地见效。提出对策、建言献策是智库发挥作用的基本功能,进入决策、形成政策是智库发挥作用的根本体现。随着我国智库建设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好建议、好方案获得决策者青睐,对智库成果的批示肯定与批办意见不断增加,但成果落地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一些成果“批着批着就没了”,不少建议批而不办、办而不力,造成智力空投、成果空转,影响了专家学者的积极性,造成智力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既要注重提高成果的“达到率”“点赞率”,也要注重提高“落地率”“见效率”。文秘部门要切实强化批转后续环节的督导督办,及时过问批办意见,落实办理情况,必要时组织召开交办会、协调会。对承办部门办理不及时、不达标的要返回整改,确保责任落实到人、措施操作到事、效果实施到位。要推动承办部门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办、务实办、按时办,主动与作者沟通对接,共同商讨落实事宜,一道谋划解决办法,切实将政策建议转化为发展行动。要建立智库成果使用制度,制定规范的跟踪反馈、统计披露、考核问责等实施细则,强化刚性约束,让有见地的成果真正落地,构建起从政策建议到政策实施的闭环体系。

丰富产品结构类型,全方位构建智库功能体系。决策实践对智库的多样化需求决定了智库产品的多样化。当前,一些智库的功能线还比较单一,缺乏科学化布局、规范化建设与功能化配套。智库更好地履职尽责、扩大影响、创造需求需要进一步开阔视野、增加卖点、克服内卷,形成与自身能力禀赋相适应的智库产品系列。做强咨政型产品,提供高质量的对策建议、决策信息、执行跟踪、课题项目、对口服务、发展规划、政策解读、业务培训、连续性报告;开拓评价型产品,推出指数报告、第三方评估、综合排名、评测认证、专业奖项;重视平台型产品,成立专业协(学)会、举办高端论坛,开展行业竞赛,建立资源链接平台,服务政府引资引智引技;充实推广型产品,积极为基层与行业系统提炼模式、总结经验、传播形象;开发国际型产品,与“一带一路”沿线、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智库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厚积学术型产品,定期推出学术专著、专业论文,提升专业形象与行业美誉度,打造横向全功能、纵向全链条的产品格局,全方位满足党政部门的需求。

优化智库平台载体,努力提升对外影响力与资源整合力。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是智库评价的核心指标,智库影响力的形成既要靠高质量的智库成果,也要靠高水平的主题活动。智库活动丰富,内部运行才能畅通,发展资源才能广,对外影响才能大。当前,一些智库的运营还比较粗放,内循环较为严重,不善于通过线上线下(300959)活动内聚人脉、中练队伍、外扩影响。活动带来活力,智库要加强组织策划,定期开展一些有影响、见实效、能持久的智库公共活动,以此集中信息、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提升智库承载力。这些活动载体主要包括论坛、峰会、智库会客厅;政策论证会、政策圆桌会、智库沙龙;专题考察调研、政智企对接、社会公益活动;主题座谈会、选题策划会、成果评审会;智库年会、工作汇报会、年报披露会、智库开放日;智库理事会会议、学术委员会会议;业务培训会、嘉宾讲座、智库工作坊。积极拓展活动内容,不断赋予新内涵;创新活动载体,不断赋予新形式;凸显活动特色,不断赋予新魅力,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支撑、功能互补的智库赋能体。

加速数字化转型,适应未来智能精准决策需要。未来的咨政建言不仅靠“想”、靠“跑”,更要靠“算”。成熟的智库研究矩阵应该由领域知识专家、大数据分析师、软件开发人员共同组成,三者通力合作提供最佳政策情景解决方案。当前,我国智库数字化转型滞后,无法满足决策需求,与同为提供知识服务的咨询公司差距较大。数据即论据,合格的数字化支持需要让决策者快速获得有充分数据支撑的决策方案,也要在决策后能全程追踪到执行的实际效果,还能为未来的对策优化提供支持。要推进响应式变革,加强数字投资、实施数字策略、进行数字化部署,与行业洞见、丰富经验深度融合,通过集纳全球领域数据扩大参考源,通过精算分析得到领域量化信息,通过算法+业务模型进行深度数据挖掘,确保咨政建议可靠可信可用。注重采用移动调查、网络爬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社交媒体新数据源等方法工具,快速准确接收处理各方信息,针对问题场景汇集调度相关数据,开发相应的应用分析管理模型、基于应用算法集成的决策支持系统。通过自建、合建、共享等方式搭建数据库、方法库、案例库,构建智库的知识管理中后台系统,为研究人员提供实时支撑,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实施标准化建设,引领智库服务走向价值链高端。标准化的“简化、统一、协同、优化”特质,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优势,能获得最佳秩序、最大效能。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是智库发展建设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推进智库深层次内容创业,必须建立标准化体系。当前,我国智库标准化已在路上,但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远未成型。智库的精细化管理必然是标准化管理,要以实现智库的规范化运作、标准化考核、程序化控制、持续化改进为目标,按照规范性、科学性、完整性、协调性、适用性要求,吸纳国外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实际,着手建立智库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团体标准。要以服务业组织标准体系为基准,研制智库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控制规范、运行管理规范、服务评价与改进标准等服务提供标准体系,建立以智库合同管理标准、人力资源标准、设备设施及用品标准、财务管理标准、信息标准、职业健康标准、安全与应急标准为核心的服务保障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着手开展标准化试点,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加快创新、不断完善,将标准明细尽快落实到智库研究、运营、服务的全过程,在标准的引导下,不断深化用户管理、提升职业能力、构建行为准则,助推智库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任、智库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