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数字政府怎么建、信息化项目怎么管、数字经济怎么抓”等问题,榆林市数字政府建设调研组先后赴长沙、杭州、广州、深圳4地考察学习,并实地参观了杭州城市大脑、深圳龙岗城市运营等指挥中心,并与当地数据管理部门进行深入交流。
长沙、杭州、广州、深圳四市,都属于大型或超大型城市,经济总量均居全国前15,是所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经济活力强、技术水平高、人才积累深厚,数字政府建设全国领先。数字政府建设有四方面共同点:
01 财政投资额度大
在如何提高数字化项目投入产出比、高效调配资金上,四市探索出相对成熟的路径,除各单位常设的信息化项目资金外,均设有全市性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跨部门的基础建设。长沙市投入30多亿元用于跨部门的基础支撑和共性应用建设,每年信息化项目安排6亿元、实施约60个项目。杭州市信息化项目年度投资约8亿元,专项资金4亿元;项目单体投资也较大,仅亲清在线平台一期投资3500万元。
▲ 杭州城市大脑
02 平台应用统筹水平高
四市均以统一的一个平台统筹“数字政府”建设。长沙(我的长沙App),通过1642项政务服务、219项公共服务“指尖办”,归集34个部门100多亿条数据。杭州“城市大脑”发源于交通场景,2016年4月“城市大脑”接管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缩短15%,救护车抵达现场时间缩短50%,城市大脑(2.0)应用场景已实现11大系统、48个场景同步推进。广州(穗好办)、深圳(i深圳)两市基于四标四实(标准地址、标准网格、标准建筑代码、标准作业图)开展“网格”可视化管理,在一张底图上叠加了400多个图层,加上“移动端+大数据”快速处理机制,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广州在11个街道、社区政务大厅布设近700台“穗好办”一体机,提供100多项业务办理,实现终端“一端”服务。
03 数据治理精细
四市初始建设均将数据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核心,聚焦数据统筹和共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数据标准》《归集制度》《建设管理规范》《共享安全规范》等系列制度文件,后期逐步实现了数据在政府服务、民生产业方面的应用。
▲ 深圳龙岗智慧城区管理中心
04 市场运作高效
四市均通过市场运作,弥补体制运作灵活性不够以及低薪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项目落地难等不足之处。长沙在前期规划时与国家信息中心、腾讯、华为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运用特许经营权招引腾讯“城市超级大脑”和华为政务云二期“底座”等重大项目落地。国有控股“杭州城市大脑有限公司”是智慧城市运营主体,下属集成数百家信息化企业,拥有强大的系统快速部署能力。
近年来,我市围绕“1134N”顶层设计,聚焦“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数据共享交换为主体,通过优化整合“一张网”,集约统建“一朵云”,数据汇聚“一个池”,智慧社会建设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日渐完善,数字政府建设的“数字底座”逐步夯实,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01顶层缺失
我市数字城市建设起步较早,2007年市政府即与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数字榆林”建设领导小组,先后编制了《数字榆林五年规划》等中长期计划,但只落实了一期9个项目,再未动态优化。2019年后提出的智慧社会建设实际上并无顶层框架性的设计方案,更缺乏标准体系,各单位系统建设混乱,互联网数据、企业数据、行业数据整合进展缓慢。
▲电子政务产业图谱
02体制不顺
项目建设上,项目审查时未将数据共享作为强制要求,数据归集难、数据共享难、系统整合难、项目统筹难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实施的代建制理论可以实现“统”“通”合一,但使得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脱节,最为典型的工改系统,建设方(智慧局)和使用方(审批局)对运行流程理解不一致、沟通不到位,从全省进度领先到后期应用落后。数据管理上,数据资源分散,已建数据资源池汇聚资源规划局等50个市级部门及靖边等县区6800万条数据,市级权责清单理论归集完成85%。但除公积金、社保、不动产等查询类数据外,大部分数据2018年第一批录入后再无更新,数据清洗不足,格式为EXCEL等各种版本格式,大部分数据复用量为零,数据入库之日即为死亡之日,市人社、市场监管、税务等系统依托上级平台开展工作,产生的数据也留在了上级,本地数据沉淀较少,市智慧局无法汇聚关键数据,人口、法人等基本数据库尚未建成,数据“孤岛”变“半岛”。各部门对数据共享的需求不清晰,已有数据少散乱,共享数量少,陷入“用得少更新慢,更新慢没人用”的恶性循环。
▲政务云-华为
03投入不够
数字政府投入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例如政务云平台汇聚33个部门的115个业务系统,一期云储空间基本用完,安可云因架构需要适配后才能使用,适配费用一般为项目总价的20%-30%,缺少市级统一的政府大数据融合机制和数据共享支撑平台,“重复造轮子”现象频发,往往花大价钱办小事,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与“撒胡椒面”现象并存,资金保障难等关键性难题没有得到有效破解。
04人才不足
我市对数字人才吸引力不足,各单位普遍存在缺少相关岗位编制、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难题,缺乏既懂业务工作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为人的问题,信息化建设成效也千差万别,不能很好地实现部门间和市县间合理配置资源。
建设数字政府,要对市域治理的体制机制、组织构架、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系统性重塑,涉及量大面广,当前重点任务是构建数字政府整体构架、加快推进基于场景的骨干项目,搭建好数字政府“四梁八柱”,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成为榆林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的重大标志性成果。相关建议如下:
01 做好顶层设计
数字政府建设非一日之功,相比零敲碎打,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够解决数据孤岛、职能孤岛问题,整体上按照“统一前端受理、打造政务中台、中间场景推进、夯实硬件底座”安排。
▲“浙江省数字政府”架构
02 实行“统一前端受理”
由智慧局负责“首尾两端”,部门“中间推进”,政务事项审批局“过程监管”,围绕数据和应用两个要素,由智慧局升级整合现有服务门户网站及移动端,“一窗受理”数据进入后,通过数据中台,分流至各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完成办结后,由统一门户流出,数据全生命周期由智慧局全程掌握、闭环管理。按照“掌上办”“指尖办”服务理念,推动各类审批和便民服务事项入口全部迁移接入“上郡生活”App,综合集成各县市区特色服务,实现市域一端集成、全市共享。
03 打造统一政务中台
采用大中台战略,建设业务中台和数据中台解决部门“烟囱式构架”和“重复造轮子”。将重复使用较多的某一业务(如规上工业企业的资料)作为基础单位,通过几项基础单位的叠加,形成所有业务共用的一套基础设施(即中台),最终将整个数字政府庞大复杂的大规模业务抽象化为“各业务个性需求+中台共性服务”组合,数据+业务中台是全市所有系统的连接和纽带,必须统一建设,不能泛滥。
▲“衢州雪亮工程”架构
04 夯实硬件底座
由智慧局升级迭代现有“网、云、数、安”基础,打造坚实硬件底座。依托人口、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构建覆盖全市的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电子证照平台、公共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实现市内自然人、法人“一次认证,全市通行”,并与国家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接。利用数据中台,运用数据关联分析、数学建模等技术,开展数据交叉比对、关联挖掘和趋势预判,例如:综合治税方面,税务数据和车管所驾校报名数据比对,和不动产登记数据比对,和住建局房建数据比对,差异较大数据由税务稽查部门实地检查;统计查漏方面,发改委项目调度数据和统计固投数据比对,从数据高频使用提升中台数据共享交换支撑能力。
05 精准开展数据治理
精准数据治理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基本保障,智慧局首要任务就是建设标准体系、统一数据格式,硬性要求所有平台建设共享模块,继续完善数据共享标准、技术应用标准、安全运维标准等规范业务流程,打造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大数据资源池,明确部门对所属系统的数据所有权、智慧局对数据的调配权。数据日常分散在各部门数据系统,由部门自行校核、动态更新,做到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在需要集成比对时由智慧局通过中台统一调配抽取。
来源:榆林市数字政府建设调研组,榆林经济文字版(2021年)
调研组:高登 杨文元 常启彬 高子彪 云波 薛凯 马玉琨 仇江涛 李义 白小飞 姬宇翔 薛楷 张阳 郭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