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队积极化解“数猪难”
来源:中国信息报 更新时间:2022-04-28


利用红外热成像遥感技术——

扬州队积极化解“数猪难”
本报讯 生猪产业关乎千家万户“菜篮子”,准确的生猪数据对稳定市场供应和满足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如何应对“数猪难”?国家统计局扬州调查队积极运用红外热成像遥感技术评估生猪产能。

——依规查数,归类整理范围。自生猪产能恢复工作开展以来,扬州市育肥场、育仔场、繁育一体场分类更为明确,扬州队按照《江苏省生猪标准化养殖规范建设》,加强养殖场规划设计学习,了解养殖场区域内的生产区、生活区、储存区等功能区分布,确保现场能准确识别生产猪舍。熟悉内部构造,加强猪舍内部的通风管道、湿帘和内部通道等结构学习,确保现场有效获取采集点的温度和红外照片。做好猪舍归类整理工作,按生猪类型不同,分为种公猪、后备猪、妊娠猪、哺乳猪、保育猪和育肥猪六类,结合每栏科学饲养量,分别计算出每头生猪占床面积,用于后期结合占地规模计算生猪养殖量。

——测量采数,推算理论产能。扬州队利用无人机航线规划系统,对养殖场区域进行测量取数。设定相关参数,根据养殖场周边环境及养殖场占地面积,结合定位系统,设置好相应飞行区域及路线规划。做好可见光及红外热成像数据的同步采集,在无人机航拍过程中,始终保持红外热成像仪与相机同时工作,及时存储航拍记录。做好照片拼图,利用无人机拼图软件设置好照片的对齐、生成密集点云、网格和文理等参数,快速处理可见光照片的拼图整理工作,确保后续测量工作有序开展。

——解译验数,检验准确与否。扬州队为解译数据的直观显示,一是利用农业调查工作中的农作物快速识别系统,考虑到存在误差,对长度、宽度和面积三个重要指标将测量区放大整理,做详细的解译测量。二是做好存栏设计量的测算工作,结合标准养殖场饲养密度以及内部设施的空间布置,根据测量值,做好各养殖品种猪舍内部的存栏设计量的测算工作,同时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养殖户或相关部门沟通确认。三是做好在产规模的确定,将可见光照片与红外照片进行同框对比,解译获取的热量外溢值等数据,将实际在产猪舍及产能计算值用于验证上报数据准确与否。

——入户取数,确保应统尽统。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应用,较大程度解决了相关数据的审核问题。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扬州队强化培训指导,确保基层调查人员严格执行调查制度、吃透指标、准确把握指标内涵。严把审核逻辑关,做好当期数据与基期数据比较,对存出栏、均价均重等波动较大的数据要求各地做好重点查验,压实实地调查责任。加强科学评估,除利用商业网站数据做为报表期内数据波动参考指标外,仍注重多听、多看,实地了解养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多沟通交流,记录典型案例,全方位掌握畜禽生产形势和价格波动。(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