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2-04-29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

打开手机,远程“掌控”蔬菜大棚里的温湿度;跟着导航,大农机无人操作却可以精准播种、精准洒药;网上下单,城里人可以买到千里之外的乡村特产……数字经济的触角延伸到乡村产业的众多领域,改变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在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看来,这一幕幕生动场景,诠释的都是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的强劲动能。

运用数字技术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张红宇说,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创新技术的应用,数字技术的介入将给乡村产业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

“当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后,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张红宇认为,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不仅可以让数据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向农村集聚,更能促进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交易的数字化转型,为乡村产业振兴带来全新的发展方式。

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日益坚实。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强化,2021年我国现有行政村“村村通宽带”,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7.6%。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装备加深融合,2021年全国全系统装备北斗导航设备作业面积超过6000万亩。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迅速,2021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221亿元,农村网商、网店达1632.5万家。

“数字技术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新动力,但要真正实现以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发展、农户增收、农村全面进步,还需补齐顶层设计缺失、资源统筹不足、区域差异明显、产业渗透率不高等短板。”张红宇说,以数字化为“金钥匙”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下一步要瞄准发展智慧农业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在农业生产经营、物流运输、加工增值、乡村功能释放等方面发挥数字赋能作用,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提高数字技术在农林牧渔各产业、从种到收各环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应用程度,提升其对产业发展的渗透率,使数字技术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让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让农民更好享受数字农业发展红利

农民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乡村产业承担着增加农民收入的功能。“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同样要落脚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张红宇说,伴随着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的不断融合,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展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边界,让分散的农户深度融入供应链、直连城乡新消费市场,这既有利于让农民分享乡村产业数字化成果,也对他们充分就业、提高收入大有裨益。

让农民更好享受数字农业发展红利,关键是要构建起一套因地制宜的推进机制。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人口结构等差异明显,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类型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方式。张红宇说,“各地在制定规划时,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与产业振兴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与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将是否受到农民欢迎、是否对农民有利作为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提升农民的数字化理念和运用水平是促进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必要保障。但从现实情况看,农村居民互联网使用率还不够高,乡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不足;大部分农业经营主体文化程度不高,数字素养总体偏低。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张红宇认为,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应当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为农民群众开展手机应用、网上办事、电商物流、直播带货等数字化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让他们更好享受数字时代的发展红利。(记者 朱 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