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全面优化基层政务服务水平——
“跨域通办”进村居,服务升级更暖心
image.png
水母网5月5日讯 今年以来,烟台高新区不少居民发现,家门口的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不仅办事大厅更加明亮整洁,布局、功能更加合理齐全,而且添加了很多方便的细节和功能……这些暖心的小变化,都是高新区坚持以群众办事体验为先导,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全面优化升级的生动缩影。
image.png
暖心细节真不少
打造方便舒适办事环境
“您好,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有什么可以帮您?”进入烟台高新区马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第一时间就会有导服员上前了解进门办事群众的需求,主动提供贴心服务。
“经过重构功能区划、调整窗口布局,我们布局了咨询导办区、自助办理区、等候休息区、综合服务区等,大厅入口处设置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由导服员主动提供引导服务、咨询问询等零距离、全流程一站式服务,致力于打造方便舒适的办事环境。”马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孙玲玲介绍。
记者注意到,便民服务中心一侧安装有不动产自助查询机、社保自助服务终端等自助设备,便于居民查询相关信息。居民只要带上一张身份证,通过“最多跑一次”自助机,只需几分钟就能在家门口办理好相关业务,真正实现审批过程“零见面”。
从“满足百姓办事需求”为出发点,马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还在大厅门前设置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通道、办事车辆停放处、非机动车停车区,全面满足不同办事人群的多种出行需求。同时,大厅内更新配备了资料宣传架、急救药箱、手机充电站、老花镜、助听器等便民服务设施,为有需求的群众提供精准服务,进一步增强办事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数据跑”代替“群众跑”
“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image.png
“您好,请问新生儿医保怎么办理?”……在马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王琪,几乎每天都会接到类似的咨询电话。
“新生儿落户后,直接在手机上就能办理,微信关注烟台市医疗保障局公众号,进入医保服务办事大厅的‘亲友代办’专区,根据提示一步步填写信息即可……”王琪表示,经过电话咨询后,大部分新生儿家长都会选择足不出户在手机端直接办理,进厅现场办理的人数很少。
今年以来,高新区积极整合基层政务服务资源,大力推动线上办理,推进基层政务服务逐步从“能办”向“快办”转变。对照镇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实施清单,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高新区组织逐项梳理完善事项要素,动态调整1个街道、39个村(社区)网上站点,确保所有站点实现全覆盖、基层政务服务事项全面网上运行。通过线上政务服务平台和线下实体便民服务大厅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基层政务服务网络化、标准化、均等化。
依托“爱山东”APP、“烟台一手通”APP、各类官方微信公众号,围绕教育、医疗、社保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高新区坚持加强掌上办理事项办理引导,发布宣传海报、提供体验式服务,群众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申请办理,真正实现“一次不用跑”。
“跨域通办”进村居
保姆式“一对一”服务更贴心
近期,家住高新区祥隆理想城的上官永先生因为自己的残疾证到期犯了愁,“我的户口在河南,现在受疫情影响,要想返回河南办理很不方便。”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官永先生来到了马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在简单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户籍地残协并将所有材料以信函方式发回,不出一个星期,上官永先生就收到了寄回的新证件。“真是不得了,原来需要跑上千公里的路才能办成的事,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上官永先生为高新区基层的跨域政务服务竖起了大拇指。
不仅是 “跨域通办”,高新区还健全完善镇街、村居(社区)帮办代办服务机制,在整合原有代办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由党支部书记、基层党员组成的基层代办员队伍,免费为企业群众提供进村入户、政策咨询、帮办代办、进度跟踪、信息反馈等服务,实现基层帮办代办全覆盖,为基层群众提供保姆式“一对一”贴心服务。
“马山街道对21个村、8个社区的基层代办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老百姓以后办残疾证,只需代办员帮忙收集材料,再以村为单位递交材料,百姓无需自己跑腿。” 马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民政负责人孙健伟介绍,对于一些高龄、行动不方便的残疾人,便民服务中心还预约医生上门为其提供评残服务,尽最大可能减轻百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