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
《成都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政策解读
一、规划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十四五”时期,成都市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加速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成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成都的内在要求,是服务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引领打造成都都市圈和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举措,是驱动引领成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满足全体市民幸福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成都市“十四五”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市政府批复实施。《规划》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国家上位规划和成都国民经济发展建议及纲要等市级规划编制,是对国家和省、市信息化相关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是指导“十四五”时期全市信息化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主要内容
(一)框架结构。《规划》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十三五”期间信息化的突出成就和“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第二部分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三部分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出了六大主攻方向。第四部分提出了构建信息技术开放创新生态、统筹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全域数据要素有序流通等九个重大任务和七大类重点工程。第五部分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支撑体系等六大保障措施。
(二)总体要求。《规划》提出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都实际,加强党委(党组)对信息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等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建设网络强市、数字成都、智慧社会为主线,以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为要求,以城市数字化发展为推动力,以产业建圈强链为抓手提升数字生产力和数字经济能级,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
(三)目标体系。《规划》立足全市信息化发展基础和未来前景,坚持系统观念与科学思维,采用“定性目标+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目标体系。定性目标提出到2025年,网络强市、数字成都、智慧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信息化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信息技术创新生态高效协同,信息基础设施高速泛在,数字经济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基本形成智慧蓉城架构体系,全力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定量指标围绕“信息技术、信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五个方面,设置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R&D经费投入增速、5G基站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审批服务“全程网办率”、中小学数字校园覆盖率等14项二级指标,均经过科学测算、意见征求,兼顾了现实需要和发展可能。
三、主要特色
(一)坚持以信息化驱动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有力支撑。《规划》提出加速向数字化、绿色化、网络化、智能化演进,统筹推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等信息化领域试点示范工作,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驱动数字化发展,助力探索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同时,《规划》坚持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提出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推进敏捷科学治理、构筑数字生活图景等方面共同发力,全方位深化数字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
(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明确信息化发展六大主攻方向。围绕新阶段的发展逻辑,《规划》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统筹安全和发展,提出六大主攻方向,为城市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信息化支撑。在创新发展方面,需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协调发展方面,需要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打通城市信息“大动脉”;在绿色发展方面,需要建设绿色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城市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在开放发展方面,需要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在共享发展方面,需要强化共享普惠的发展导向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和幸福美好生活;在安全发展方面,需要坚持安全可控底线保障城市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四个面向”,构建高效协同的信息技术创新生态。《规划》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出前瞻布局卫星互联网、量子计算、类脑智能、6G等未来技术,突破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装备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在蓉布局落地,建设市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体系,争创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和产业创新平台。不断完善技术创新环境,激发创新要素活力,加快完善信息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周期创新生态链。
(四)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规划》围绕深入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提出做大做强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网络安全等电子信息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城市战略竞争产业,加快发展信创、“北斗+卫星互联网”等自主可控创新产业,前瞻布局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智能网联汽车、类脑智能、数字碳中和等新终端新应用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同时坚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筑敏捷科学、精细智能的智慧化治理新图景。《规划》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提出以智慧蓉城建设为主线,通过提升政务数据资源和基础设施能级、推进电子政务高校协同、打造重点智慧应用场景,推进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以数字化提高优质均衡、普惠共享的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提升医疗、教育、人社、文化等民生领域公共服务智慧水平。创新提出构筑新型数字生活空间,建设未来智慧型社区和人工智能养老试验社区,大力发展数字家庭,全面构建更为便捷、更有品质、更加幸福的数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