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进首都基层治理现代化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时间:2022-05-18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北京作为首都,要争当共同富裕和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排头兵。

基层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裕的统一。基层治理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多元主体作用,针对城乡基层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群众权益,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有序和谐,实现居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过程。共同富裕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基层治理现代化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等要素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能够解决基层治理问题的体制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具体而言:

一是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共同富裕的强大力量。党的领导是推进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能够凝聚各方参与基层治理、推进共同富裕的共识性,充分发挥地区党委总揽全局、协同各方的作用,从宏观和整体视角进行科学领导,以强大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在区域化党建平台上积聚、融通各自的优势资源,在基本单元里凝聚共同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思想共识和强大力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二是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为共同富裕提供智力支撑。信息化手段不仅是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有力支撑,更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宝。数字化智慧治理平台能够打破社区管理与居民之间在时空上的限制,有效降低社区服务交流互动成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治理需求复杂化、多样化、零碎化、潜在化等挑战,大数据预测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居民多样性、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为基层做好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的管理以及高层次、多样化、均等化的服务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是建设参与式基层治理机制,为共同富裕激发多元活力。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治理制度,加快建立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能够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激发内生动力。拓宽参与渠道,创新培育社会组织,通过公益创投、购买服务等方式,注重培育培优枢纽型、支持型社会组织,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行业协会、商会和企业家设立慈善基金会,激励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以及志愿者以更合理有效的方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有效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机制,补齐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治理短板。

四是完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为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完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降低中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养老、育幼、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努力解决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北京实践

北京作为首都,承担着以基层治理现代化推动共同富裕目标从宏观到微观落地、从局部到整体拓展的使命。近年来,北京市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北京特色的实践经验。

一是“党建惠家”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针对老旧小区失管难题,东城区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引入非公物业企业,打造了“社区+非公企业+居民”共同参与的新模式,破解了“多个主体协调、多方利益平衡、多点问题解决”的难题。二是“海淀城市大脑”让治理变聪明。海淀区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区政府数据、中关村企业数据、辖区社会数据、互联网信息等进行融合,打造涵盖了城市管理、生态环保、应急指挥等领域的52个城市大脑业务场景应用,未来将实现全领域的场景接入,使居民通过一个终端入口,直达所需的民生服务资源。三是社会组织推动新时代公益事业持续发展。朝阳区通过行业协会领衔打造了多个特色公益品牌项目,实现了企业发展惠及周边群众。四是“回天计划”打造宜居、活力、幸福之城。针对昌平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居住人口密度大,城市功能不完善的问题,2018年启动“回天行动计划”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经过三年努力,有效破解了超大居住区治理难题。

(作者为北京市第62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