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电子政务也引入供应链管理?
来源:中国计算机报 更新时间:2012-04-14
 

  企业管理的理论也可以用到政府中去吗?这是一个新奇的想法。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更多的企业管理理论被应用到政府的运作过程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个思路,本文就"供应链"管理思想在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和实施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部门都已经完成了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电子政务的逐步推行,偏重于信息化发展的电子政务模式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把政府部门原有的业务流程照搬到网络上来,认为在原有的工作环节上打上"电子"烙印就是电子政务,这样发展的结果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电子化"的低效能。


  政府组织中也有供应链
  要解决电子政务推行过程中的上述问题,必须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入手,带动政府部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的变革,从而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部门现有的业务流程是由政府对社会行使调控职能的行为决定的。现有的组织结构决定了政府的行为方式,而行为方式合理与否,又影响着政府部门的绩效水平。由于在原有的业务流程中政府组织中各个部门的运作并不是从整个政府运作的角度考虑的,因此,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流程组织和运作协调的机制。政府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有不同的业务对象,也就具有不同的"供应链",这些"供应链"都是由一组特定的业务流程组成的。目前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仍然习惯于以部门的职责来考虑问题,而现实发展的要求是要以业务流程来引导组织结构设计,业务流程优先于组织结构。


  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是电子政务实施的重要目标之一。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重点在"集成",即要实现组织"业务流"与"信息流"的集成。在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当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保证业务流程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中有了相当普遍的应用,但更多的是关注实现信息本身的有效传播,而不是实现信息收集和信息运用的整合。政府部门应当遵循系统的思想,规范电子政务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利用电子政务实施的契机改造现有政府部门工作流程,实现政府职能转变,进而推动政府变革。


  完整的电子政务供应链什么样
  电子政务产品是指政府部门在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向服务对象提供的服务和向管理对象施加的管理行为。其生产过程是指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涉及的服务项目或管理措施进行设计规划,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具体将服务项目或管理措施付诸实施。从电子政务产品生产角度来分析,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问题突出体现在生产业务流程不合理,而造成业务流程不合理的原因是现有的业务组织体系存在问题。


  一条完整的电子政务产品"供应链"涉及到资源提供组织、电子政务产品提供者、产品接受者三个主体。具体包括从资源的集中到产品价值实现之间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涉及到政府部门当中一个个独立的组织功能模块,如资源的管理、业务操作、组织管理等。在政府部门实施服务链管理的意义就是要利用电子政务迅速发展的契机,在组织中建立一套与市场竞争、与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网络条件下的现代管理模式。通过打造一条科学、合理的"服务链",来消除我国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组织结构设计、业务流程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真正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


  以供应链转变政府职能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在产品提供流程的系统观念指导下对整个组织的工作流程进行再造。电子政务产品分为公众提供的服务项目以及对其他政府机关实施的管理行为两类,而其中以提供公众服务为主要目标。政府职能的转变目标是要实现传统的"管理式"的政府向"服务型"、"学习型"政府的转变。政府的管理模式从原来强调"抓项目"转变为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建设适应社会变化的新型政府。


  重新设计政府业务流程
  在政府组织服务供应链中,一个业务流程就是一项服务提供过程中从开始到结束所涉及到的一组连续活动。这一组连续活动是价值增值的过程,是为社会增加福利的过程。服务供应链管理要求政府管理从关注具体政府部门的管理转为从整体上考虑政府的运作和激励机制、组织结构等流程因素上来。


  业务流程重组要求政府部门不能再按照原有的工作理念和思路来构建电子政府,而是要以服务为导向,调整业务功能模块搭配结构。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要以顾客(包括公众、社会组织和政府其他部门)的需求为起点,将顾客的要求输入组织业务过程中,经过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最后把服务产品输出给顾客,目标是使顾客满意。


  变革政府部门组织结构
  以服务为导向,按照业务流程的要求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是政府部门运用供应链管理的难点。其中涉及到部门、个人之间的既有利益冲突,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但是,组织结构变革是政府部门实施电子政务、构建电子政府的必经之路。


  我国政府部门现有的组织体系是基于职能部门来划分的,不同部门之间的职能都是平行的,缺乏互补关系。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要求政府部门在进行组织再造时,要从业务流程出发,按照流程的需要确定组织体系的构成要素,根据业务流程的特点来决定要采用的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必须符合系统化的要求,以整体业务流程最优化为目标。一般来讲,组织设计有以下主要内容:明确各岗位和部门的职能的责任;确立部门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协调和控制机制;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配套制度体系。


  实现信息集成
  供应链管理对信息管理要求很高,需要有大量信息来支持组织决策和调控。政府部门信息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虽然不少的政府部门已经开始使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对组织进行信息管理,但是信息管理的范围和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


  政府部门内的"信息流"无法同"业务流"进行整合,就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要求政府部门把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化,根据业务流程的环节,系统化地收集和处理信息,逐步构建信息链条来作为供应链的支持系统。


  信息集成不是简单地把原有人工管理的业务计算机化,其精髓在于把政府部门业务流程各环节集成起来,共享信息资源,从而实现支撑决策、加强沟通,最终达到提高效率、快速应变的目标。信息集成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保证信息资源的拥有;理顺管理业务关系,按照信息系统化的要求,对现有业务流程、岗位设置、管理规则进行系统规划,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业务流"平行的"信息流"处理数据库;信息集成,主要是指发挥"信息流"同决策、业务开展、业务支持等功能模块之间的互动作用,实现管理信息化、系统化。


  从制度上进行约束
  对于我国政府部门而言,制度建设还处在迅速发展、不断变革的价段,很多方面的制度还不健全。对于政府部门这一庞大的组织体系来讲,制度建设是推动或者制约变革的关键因素。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制度的配套与否关系到电子政务实施能否成功。供应链管理的运用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利益关系,而处理这些关系,保证业务流程重组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从制度上进行约束和控制。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结合业务流程的需要,制订相应的制度来推动业务流程朝合理化的方向发展,并且保证组织结构设计和信息流构建的顺利进行。


  有关供应链管理思想
  供应链管理思想是价值链管理思想在服务产品提供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价值链管理主要的思想是:企业要对自身的各项业务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思考,并按照"链条"的结构模式对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模块进行系统的计划和重组,真正形成相互关联并且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和自适应能力的业务"功能模块"。


  企业实施价值链管理的目标在于,通过优化核心业务、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等,使组织由职能型向流程型转化,降低组织和经营成本,控制经营风险,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优势。价值链管理涉及到的企业内部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核心业务、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等。价值链管理的重点是重新审视和构建企业的业务流程,完善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