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的安全与保密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2-05-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安全保密工作的覆盖范围已从现实物理世界延伸到虚拟数字世界,安全保密的对象、领域、内容、范围、方法和手段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这种新变化、新特点,使安全保密工作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
安全保密工作面临的外部形势
从外部看,窃密压力持续加大,而且从长远看这种“压力”绝对不会减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加紧对我国实施全方位的信息监控和情报战略,他们的情报机构纷纷把我国确定为窃密的主要目标,在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更加尖锐复杂的情况下,针对我国的窃密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窃密目标更加广泛
敌对势力在进一步加强对我国重要部门、核心岗位的渗透,对核心重要涉密人员进行策反的同时,还将窃密目标对准到我国从事涉密科研项目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准参与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甚至对准普通居民,可谓是无孔不入。
二、窃密主体更加多元
窃密活动的主体不仅有间谍情报机构的专业特工人员,还有大量的受间谍情报机构指使,以商贸企业或基金会、民间研究机构等合法外衣为掩护的窃密者,这些人有着不可告人的背景又打着合法旗号来到我国,搞经营或是交流活动,这就是所谓的准情报人员。也就是说,这些人本身不是情报人员,可能来自某个企业、某个社会团体,但是他们来到我国以后,境外情报机构赋予了他们搜集我国情报的任务,所以防不胜防。
三、窃密手段更加先进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信息技术,使我们的反窃密、防泄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现在的这些特工、情报人员早已不是原始的偷盗、抢夺式窃密,而是大量采用网络攻击、植入“木马”间谍程序、通信侦察等高技术手段进行窃密,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四、窃密领域更加广泛
当前,间谍情报机构的窃密领域已经从之前的侧重政治、军事等传统领域为主,拓展到经济、科技、文化等广泛的领域,包括社会情况、人种基因、自然资源、 环境问题、文化信息等非传统领域,窃密领域越来越广泛。如,国外有的机构到我国农村为农民免费检查身体并采集样本,从中获取基因方面的重要资料。
五、窃密方式更加多样
境外间谍机构不仅使用派遣间谍、策反等传统方式,还在我国周边布置了陆海空立体式的监视窃密网络。如,通过间谍卫星,昼夜不停地对我国进行监视,尤其对军事行动进行严密监视;又如,在我国周边地区设立了侦听站,对我国通信实施24小时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