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的科学构建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更新时间:2022-06-17


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实现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是一项重大战略工程。科学构建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关系到学科建设的定位、目标和质量,有助于从学理上支撑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

构建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是推动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

任何学科都是作为体系而存在的,理论体系是概念发展的有机组织,是逻辑化的概念推演、展开过程,具体是指该门学科的概念和联结这些概念的判断,通过推理、论证,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密的逻辑系统。纪检监察学之所以成为“学”,得益于它独特的概念系统和理论体系,而这是在纪检监察实践发展和推进学术化进程中逐渐提炼出来的。科学构建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当前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最为迫切的重要任务。

第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伟大实践决定的。纪检监察学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条道路、这套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巩固发展。”这条道路、这套制度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开展纪检监察学科研究,必须进行整体性研究,全面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先进性。

第二,这是推动纪检监察学科良性发展的要求。虽然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刚刚设立,但是监察法学、党内监督学、廉政学等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如果仅仅注重分门别类的研究,即使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研究路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而相互之间缺乏充分的交流、对话与借鉴,其结果必然是淡化纪检监察学科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削弱纪检监察理论的整体性,一定程度上会弱化纪检监察学科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功能。

第三,这是促进二级学科规范有序发展的要求。建构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其总体目标是建构内在关联、逻辑清晰、结构合理、有机统一,且涵盖各个二级学科的纪检监察理论体系,既能够充分反映纪检监察学科的整体面貌和学科品格,又能够为二级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学术滋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个二级学科规范发展。

构建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

把握根本,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纪检监察体制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制度文化,是当今世界对权力监督制约的新探索、新模式。纪检监察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综合性社会科学。构建纪检监察学科的基本使命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前提下,建构一套解决权力监督和制约、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独到见解的解决方案,形成一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观、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创造一套体现中国国情、适宜中国使用、能够让国际学界理解的话语、知识和方法。因此,构建纪检监察学科理论体系必须坚持“顶天立地”的原则,要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在研究纪检监察的现实问题时,以学术话语为主体,做好政策话语和民间话语的整合工作,提出标识性的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用中国话语深度解读纪检监察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对国际上政党监督、权力制约以及反腐败研究领域的前沿命题,既要关注和跟踪,更要用中国话语进行解释和归整,提出中国看法和“药方”;对我国纪检监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要讲清楚、说明白,对中国实践、中国经验和中国理论掌握足够的发言权。

政治引领,彰显学科的政治属性。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根据党中央要求,纪委监委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项职责,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名称,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纪检监察学成为一级学科,是中国共产党坚定政党自信的重要体现。建设纪检监察学科必须强化政治导向,深刻把握党中央精心设计自我监督体制的政治考量和政治内涵,服务于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全局。建构纪检监察学科理论体系必须彰显学科的政治属性,体现政治性与科学性、价值性与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主要包括: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确保党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反腐败斗争主动权作为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两个维护”作为学科建设的最高政治原则;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个关键,把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作为学科建设的理论根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性”作为学科建设的价值基础;坚持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这一鲜明的政治立场,把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作为学科建设的目标追求;坚持严明党的纪律的治本之策,把实现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把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作为学科建设的落脚点。

立柱架梁,形成有机整体。纪检监察学作为新设立的一级学科,地位重要、内容庞大,必须从更全面系统的视角思考学科体系问题,把握重点、立柱架梁,使各部分都既相对独立又保持紧密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一是聚焦一个主题,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位居统领,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纪检监察学科理论建构必须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围绕一条主线,即新时代“怎样开展党和国家监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监督公权力理论。纪检监察学科理论建构应当围绕这条主线,推动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三是突出一个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廉洁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纪检监察学科理论建构应当突出廉洁政治这个目标,推动实现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四是把握一个重点,即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纪检监察学科理论建构应当立足推动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提高党和国家的监督效能和治理效能。

兼容并蓄,体现学科的开放性。开展监督是一个由多元参与主体、多类制度措施、多重作用机制构成的综合系统,是国家治理内外部因素协同配合的过程,监督手段包括批评教育、制度约束、惩戒威慑等多个方面。纪检监察学科作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兼有“纪”和“法”的研究范畴及特征,政治属性强,实践领域广,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政策性、实践性和融合性。纪检监察学研究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单一的工具、方法和力量难以回答和解决,必须注重多重视角、采取多元方法、依靠多方力量,打破学科界限,探索多学科融合。另外,把纪检监察学放置法学门类下,也进一步拓宽了法学门类的研究视域和空间。因此,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建构应当自觉加强与这些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对话,积极汲取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理论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整合、融会贯通,形成内容丰富深刻的纪检监察学科理论体系。

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蕴含其中的权力制约监督思想是纪检监察学科的理论基石。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管党治党伟大实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执纪执法体系,这是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重要论述等,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提供了根本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理论。监督权是现代国家政治框架中的支柱性权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关系到党的千秋伟业,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道路,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理论。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权力制约监督思想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它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党和国家监督、为什么要开展党和国家监督、怎样开展党和国家监督、依靠谁来开展党和国家监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党和国家监督理论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第一个层次是党和国家监督的政治基础,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这是开展党和国家监督的根本政治要求。第二个层次是党和国家监督的基本原理,包括权力的来源、监督的属性、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等。第三个层次是党和国家监督的基本范畴,包括监督体系、监督能力、监督目标、监督价值、运行机制等。第四个层次是具体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等,体现出党和国家监督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中国特色廉政理论。反对腐败和建设廉洁政治是一对共同体,反对腐败更多是被动的、防御性和惩罚性的政治行为,廉政则是主动的、建设性和激励性的政治目标,两者相辅相成。中国的廉政建设是在反腐败基础上推进的廉洁政治进程,是理念升华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监督的目的是治理,从长远发展目标来看,要把党和国家监督、纪检监察工作纳入一个更加宏观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战略之中,构建起一种使腐败难以滋生蔓延的廉洁的制度体系、政治文化、政府和公共机构、公职队伍并以此保障公权力廉洁运行。可以说,中国特色廉政建设是一种旨在制约腐败现象、维护权力的公共性及政治有效性的政治行为。中国特色廉政理论应当是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廉政理论应当通过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在对腐败的形势、根源、特征、取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作出理性判断的基础上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持。要深刻论证中国特色廉政制度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制度提供理论支持。要从国家权力配置的角度,论证廉政制度的科学性及其具体内容,提供解决实践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要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角度,探索廉政建设的基本规律,不断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理论。纪检监察学科是关于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活动运行发展规律的系统知识体系,是党内监督活动和国家监察活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研究范围包括党和国家监督活动、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履职行为等。党内监督理论、国家监察理论是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监督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包括监督的主体、理念、路径方法等,特别是党的纪律是开展党内监督的基本方式,党的纪律原理是党内监督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监察理论是国家对公职人员进行监察,调查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包括国家监察的主体、范围、管辖、权限等,特别是监察法律是开展国家监督的基本方式,是国家监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纪检监察应用理论。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处于主干地位,纪检监察应用理论是纪检监察学科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一是职责职权,纪检监察活动的性质是什么,以及与这种性质相适应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拥有的措施和权限是什么。二是组织体系,党和国家在什么层面上或者根据什么原则设置纪检监察机关,解决如何优化机构设置、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内部组织结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三是职权配置,目标是合理界定纪检监察职权,建立各个主体间最佳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特别是处理好纪检监察机关与同级党委、上下级纪检监察机关之间、纪检监察机关内设机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与派出机关的职权配置。四是职能活动,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履行职责,按照什么样的方式、程序、原则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特别是信访举报、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巡视巡察、反腐败国际合作等是纪检监察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五是制度规范,主要是关于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党内法规、国家法律以及内部工作制度。

纪检监察史、域外权力制约监督研究等。纪检监察学科的理论体系,还应当采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批判地继承和吸收我国古代和域外的理论成果。既应当考察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历史、中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历史发展、建党以来纪律检查制度的发展变迁等,还应当关注域外权力制约监督研究成果。权力监督和反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纪检监察理论建构要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国际的视野,本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的原则,充分研究他国的实践,吸取他国的理论研究成果。(作者单位:中国纪检监察学院,该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