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现已开启“十四五”规划新篇章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以及破解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命题,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智库建设,以高质量咨政服务能力支撑高质量决策,以高质量决策引领高质量发展。
完善全过程管理
智库咨政服务是一个多环节的较长链条,涉及前期准备、调查研究、讨论决策、提交上报、反馈落实等环节。
一是强化前期储备和基础调查能力。智库作为咨政服务机构,通常围绕新时期国家战略需求、围绕社会民众关注的重大问题,主动开展决策研究和评估。因此,智库一方面应加强与政府的联系,通过把握国家大政方针与战略决策的趋势和规律,设立重大研究项目,进行前瞻性和储备性研究;另一方面应有目的、有规划地开展基础性调研工作,以顶层设计为引领,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通过创新调研方案和完善数据收集分析方法,充分把握现实情况、洞悉问题本质,从而提出符合实际、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二是提出系统、科学的决策建议。智库研究往往涉及多个学科与领域的知识,需要借助先进技术,通过系统全面的分析,综合多项研究成果以得出科学的决策建议。一方面,采用智库DIIS(Data、Information、Intelligence、Solution)研究方法,遵循数据收集、信息揭示、综合研判、方案形成四个步骤,对研究问题进行专业划分与分解,并在对应专家学者形成初步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博弈分析进行科学总结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形成共识,从而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政策方案。另一方面,构建智库专业和联合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提高智库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优化决策研究全过程,保证咨政服务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三是重视决策成果的落地与传播。通过建立咨政成果发布共享平台,完善服务决策成果推送渠道,让具有参考价值的咨政报告、议题研究能及时、有效地进入决策部门和领导的视野,实现智库与政府供需的有效对接。注重提高咨政决策建议的转化率和反馈率,通过与政府携手构建成果转化、反馈制度,制定规范的跟踪落实、考核问责等实施细则,让高质量的咨政决策建议真正有效落地,构建起从决策服务到政策落地的闭环循环体系。加强决策成果传播力度,通过举办成果研讨会、交流会、圆桌论坛等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媒体、新闻出版物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传播、引导公共舆论,增强智库成果的公信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智库专业团队领军人才偏少,缺乏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储备性政策研究的智库专家。智库人才是提升智库治理能力的核心,是决定智库水平、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直接因素。因此,要把人才培养作为智库建设的重点,努力建成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高端人才库。
一是进一步完善智库人才引进制度。各级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智库人才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相符的薪酬制度,吸引专业型、复合型高端人才参与到智库咨政和服务决策中去。
二是健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与理论型、应用型研究相关的专项培训活动,积极探索建立智库人才发展基金,鼓励智库专业人才开展并承担智库研究课题,加强智库内外人才交流合作,定期开展决策成果交流分享会,提高智库人才的专业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是推动建立党政机关与智库之间的人才流动机制。智库作为党政机关的人才储备库和人才输送源,应采用专职、兼职、特聘等形式,推荐专家到党政部门或基层一线参与实际工作,同时党政机关的学者型官员也可以到智库兼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紧密结合可以打通理论与实务的阻隔,为智库建设、党政决策、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更专业、更科学、更接地气、更符合实际的决策建议。
优化咨政服务方法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以新模式赋能人类经济、政治、社会等各领域和全过程,也为促进智库长远发展、推动智库转型升级提供了便利。智库要善于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宏微观数据,做好专题数据的分析、整合与储备,并形成一套分层次、多维度、可追踪的发展指标体系,通过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为决策的形成、实施与优化给出充分的现实依据,切实推动智库咨政服务的数字化、科学化发展。
另外,智库需要构建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研究成果评价机制,对各智库提交的众多咨政报告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和可行性开展科学、公正、专业的评估,从综合评价中甄选高质量智库成果报给上级部门并对其去向、转化和绩效等展开事后评估。对显示出较优绩效的智库及其成果进行表彰,推动有影响力智库的成长与发展,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服务作用。
推进智库合作发展
当前,我国智库机构数量较多,研究力量和资源比较分散,信息沟通和成果贡献机制有待完善。因此,应积极推进构建智库联盟,实现合作发展。
一是建立专业化智库联盟。智库研究既要聚焦国家战略,又应关切百姓民生,涉及内容广泛且复杂。因此,每个智库应结合地域、资源等禀赋,在众多角色中找到自身定位,以地方需求或重大问题为导向确定自身研究领域,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产品和项目。比如,2020年成立的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智库联盟,通过开展涉农科技领域的战略研究与决策咨询工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打造专业化智库联盟,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类别智库的专业化、特色化优势,加快构建导向清晰、分工明确和配套协调的智库运行体系,最大程度地提高咨政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二是建立综合性智库联盟。积极倡导并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跨团队智库联盟,通过联合举办交流会、分享会等加强沟通与合作,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等弊端。开展跨领域、跨区域的智库交流,有利于相互借鉴学习,扬长避短,消除智库之间的障碍与壁垒,为相关领域和区域的政策决策提供及时、全面的智力支持。比如,由六大高校发起成立的国家区域重大战略高校智库联盟,通过汇聚南北智库力量,促进南北信息和人才流动,为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咨政服务。
三是建立中外智库合作联盟。当下,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我国智库应加大对国际议题的设置,践行“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加强与国外智库的合作,建立资源信息共享的国际智库联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享资源信息,开展共同课题研究、经验交流、举办研讨会、开展项目调研、接受采访以及共同组织成果撰写、发布和传播,向世界传达中外智库对一些重大全球性问题的共同态度和立场。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于2016年建立智库合作机制,定期开展重大课题联合研究、举办论坛以及发布成果,向世界展示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的观点,对于优化双方的资源利用和扩大国际影响以及对两国政府决策均起到了良好作用。近年来,多个“一带一路”国际智库联盟的成立,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展开全方位多视角研究,并举办了多场国际研讨会,发布了大量研究成果,对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发挥了二轨外交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