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保华市长在市一届人大八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举要
走过辉煌的“十五”
过去5年特别是去年以来,眉山紧紧围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又迈出了可喜步伐。以下是报告公布的主要数字与事实:
——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比2000年的124亿元增长96.3%,人均GDP比2000年的3678元增长1.2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28:43:29调整为26:46:28。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32.7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粮食总产量166.4万吨,增长3.62%,生猪出栏增长10.2%,果蔬茶桑全面增产。生态奶业大市建设继续推进,存栏奶牛5.8万头,比上年增加1.1万头,六区县整体通过无公害牛奶生产基地认证。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56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409个,带动农户面达68%。新制定推广2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仁寿枇杷国家级标准化和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10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总数达到162个。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05万人,实现收入51亿元。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14元,达到3284元。
——五年来全市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倍,全社会工业占GDP的份额由27.9%提高到3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全省排位由第11位提高到第9位。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76亿元,增长31%;实现利润8.17亿元,增长47.3%。工业产销率达到99.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创历史最好水平,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1%。
——2005年全市旅游总收入14.2亿元,增长24.5%。
——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3.5亿元,增长15.7%。
——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8亿元,同口径增长24.6%,比2000年的4.19亿元增长69%,外贸出口增长6倍。
——五年来全市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7亿元;城镇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分别增长26%和68%,城镇化率提高了7.3个百分点;建成了“半小时交通市”;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五年来全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7个百分点;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有效防控了“非典”等重大疫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提高13个百分点,民办职业教育异军突起,教育质量保持全省前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五年来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提高5.2个百分点;水、空气、噪音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逆转,空气质量和主要河流出境水质明显改善。
——五年来全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9.4%;5.6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解决了8000名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困难群众长效救助机制初步建立。
迈进美好的“十一五”
围绕加快发展、造福人民和“工业强市、开放兴市、人才立市、依法治市”的要求,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市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0年达到450亿元以上,人均GDP实现翻番。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9.5:52:28.5。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铝业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产值均超10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60%。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500个村建成新农村。旅游经济形成特色和规模,建成三苏祠、瓦屋山、彭祖山、黑龙滩四大精品景区。眉山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0万人,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0亿元以上。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完成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全局,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七个方面的关系:
加快发展速度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关系,繁荣城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投资拉动与消费拉动的关系,市场资源配置与政府经济调节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确保稳定安全的关系。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自身建设与全市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牢记党的宗旨,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政资、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坚决切断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的利益联系,认真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建设学习型政府,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公务员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正确把握新时期政府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公共安全、提供公共服务、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
建设创新型政府,努力创造一流业绩。推进政府创新、体制创新和方法创新,使政府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能低下和“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善于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控经济社会关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建设法治型政府,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实施依法治市方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加快建设法治眉山。依法加强公务员管理,严把公务员入口,严禁超编进人。正确履行义务,保障合法权益,提高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深化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做到凡进必考。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和行政赔偿制度。强化法律服务行业监管,促进规范发展。加强行政执法监管,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优化政务环境。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衙门作风,努力建设不含水分、群众认可、人民得实惠的全面小康社会。认真实施发展软环境测评,坚决治理吃拿卡要和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继续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工作。
建设责任型政府,努力提高政府效能。认真组织开展“落实年”活动,以落实检验能力,以绩效衡量水平,促进各项工作重视结果,抓出成效。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深入开展亲民爱民为民活动,多为群众、基层办实事、解难事。坚持重心下移抓好区县,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提高执行能力,做到快速反应、马上行动、执行有力、简洁高效。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村委会建设,促进行政决策落实到位。建立完善奖惩考核机制,奖勤罚懒治庸,鼓励创新、崇尚实干。
建设廉洁型政府,树立清正廉洁形象。全面落实廉政准则和党风廉政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完善用权、用人、用地、用钱等方面有关制度,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机制,加大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决治理公权私用行为。加大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力度,注重发挥监察、审计的职能作用,开展财政审计、部门审计、预算审计和绩效审计,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讲排场比阔气等不正之风,以节约型政府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