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就主动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全面开创数字政府建设新局面作出部署。为进一步宣传好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核心价值、实施关键,即日起人民网推出系列权威解读稿件。本期推出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红文的文章《以集约高效的平台支撑 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 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 真正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积极打造多元参与、功能完备的数字化生活网络。
·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要将“数字化思维”融入政府治理全过程,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
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数字政府建设把舵定向,标定了前进路径,擘画了清晰未来。
《指导意见》是国家层面关于数字政府领域的指导性、改革性文件,明确了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具有很强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操作性。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全面展开,必将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取得重要进展。当前,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在谋划推进“数字安徽”建设,作为打造数字化发展新优势、培育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引领,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指导意见》的印发实施为契机,加强统筹、加快推进、加力建设,全面推进政府政务流程优化、业务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确保数字政府建设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努力开启安徽数字政府建设新篇章。
一、强化平台支撑,为数字政府建设夯实基础
数字政府的重要特征是知识信息共享、机构在线协同和业务高效运转,看得见的政务运行背后是海量看不见的数据流动,这需要强大的底层信息化平台有力支撑。《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整合构建结构合理、智能集约的平台支撑体系,适度超前布局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数字政府建设根基。《指导意见》同时要求,要强化系统观念,加强系统集成,全面提升数字政府集约化建设水平。这既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也是当前信息化建设必须打通的堵点。
近年来,安徽省着力构建“皖事通办”服务体系,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但现有信息化建设模式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最为突出的是缺乏统一的支撑平台,难以实现各领域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共享复用和集约化建设。部门自建的政务信息化系统和机房很多,既容易造成分散建设和重复建设,也容易导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针对这些短板和不足,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统一支撑平台。由省级建设一体化的数据资源中枢和能力底座,涵盖省市县乡村五级应用和云管、数管、用管全领域。平台统筹对接和管理分散的云、数据、视频、物联感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组件等信息化资源,在统一纳管各类政务云和政务数据的基础上,接入各类异构行业云资源和行业数据,实现政用、商用、民用全领域数据高质量供给。同时以标准化、组件化、平台化方式供给基础应用组件,提供统一的可视化“低代码”开发工具,支撑各类应用快速开发迭代和复制推广。安徽已启动了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力争到2023年底全面建成,为数字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平台支撑。
二是统筹基础设施。集约节约建设云网等政务基础设施,原则上部门新建信息化系统一律部署在统一的政务云上,逐步减少部门数据机房和专网,构建一体化政务云平台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采购建设、统一资源共享、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监督管理的要求,建设和布局视频摄像头等物联感知终端设备,减少重复建设。加快打造高端低碳算力集群,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感知网、视联网等网络互联、信息互通,形成覆盖全域的新型物联感知网络。
三是融合升级系统。围绕“群众企业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机关内部高效运行一件事”,以应用场景为核心串联业务流程和业务系统,整合形成覆盖数字政府重点政务应用的业务协同体系。各部门基于“一件事”场景,梳理现有业务体系和信息系统情况,通过确定核心业务,优化业务流程,定义关键数据,对已建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对新增业务功能进行模块化耦合。基于统一支撑平台和统筹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全省统一的协同办公系统“皖政通”,为地方和部门提供通用、统一、可扩展的业务协同平台,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二、坚持应用导向,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指出,要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数字化服务体系,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指导意见》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数字普惠,消除“数字鸿沟”,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服务需求。在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数字技术的运用是手段而不是目标,群众和企业满意不满意才是衡量工作的标尺。应当秉承用户思维和应用导向,通过数字化、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便利度和获得感。
一方面,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政府将更好地从群众角度出发对接需求与供给,提供高质量、便捷化、精准性的公共服务。近年来,各地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安徽重点围绕群众和企业在移动端便捷办事的实际需求,打造了“皖事通”移动端,提供各类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服务和电子证照,注册用户超8000万人,最高日活跃用户2600万人,收到了良好成效。下一步,要按照《指导意见》要求,持续打造泛在可及的服务体系,提升智慧便捷的服务能力。尤其要围绕解决民生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探索推进“多卡合一”、“多码合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加快实施居民服务“一卡通”和“一人一证一码”“一企一照一码”“一车一码”等多领域场景,真正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积极打造多元参与、功能完备的数字化生活网络。
另一方面,全面提升政务运行方式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要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党政机关就必须高效运行,政府在加强对外数字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政务运行效率。《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机关建设”,这是文件的一大亮点,也是数字政府建设的创新举措。要大力推行移动审批,实时受理、审批群众和企业网上申请的服务事项,压缩审批时间。推行移动监管,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事项上线移动端,为基层一线执法人员赋能减负。推广“免申即享”,通过大数据比对、流程再造、信用监管等方式,将符合条件的惠企政策实施流程简化为“数据比对、意愿确认、拨付到账”,努力实现政策直达、补贴直领、免申即享,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推动协同办理,探索行政办公、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机关内部事项集成办理,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三、创新体制机制,有效引领政府数字化转型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的重要举措,要将“数字化思维”融入政府治理全过程,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协同高效的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体系。作为一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的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以数字化改革促进制度创新,保障数字政府建设和运行整体协同、智能高效、平稳有序,实现政府治理方式变革和治理能力提升。并从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数字政府建设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健全标准规范、开展试点示范等方面,对构建科学规范的数字政府建设制度规则体系作出了顶层设计和系统安排。这为各地抓好工作落实、推进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指导和规范依据。借鉴各地经验,结合工作实践,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取得突破。
一是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改造优化政府工作流程。运用工业互联网思维和协同办公信息化平台,通过重塑业务流程、创新协同方式、优化机构设置,推进跨层级办理、多部门协同、扁平化运行,以数字化改革持续推动政府运行整体化、协同化、高效化、智能化。
二是统筹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政务信息化项目实行统一平台支撑、统一规划计划、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专家把关、统一立项审批、统一项目验收。数据资源部门统一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能力,各业务部门重点研究自身业务,基于统一支撑平台和基础设施进行低成本、轻量化建设。
三是鼓励建设多元开放的场景应用。围绕“需求”和“案例”两方面,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应用服务市场”,以丰富的应用场景吸引更多市场主体、高校、科研机构按照规范参与数字政府建设。
四是强化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地落实。基于电信运营商的基础能力和防护体系,完善本地安全管理和保障联动机制,加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资产管理,全面构建制度、管理和技术衔接配套的安全防护体系。
数字政府建设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改革创新、奋勇争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数字政府建设之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为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