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清云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做好“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要把握全局,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整体推进;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实施突破。
第一,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第二,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
第三,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取得新突破。
第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取得新突破。
第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取得新突破。
第六,在构建和谐西安上取得新突破。
■努力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
(一)努力破解瓶颈制约,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二)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四区一基地”建设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四)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七)坚持亲民务实,努力构建和谐西安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
市长 孙清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我所做的说明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过去五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开创了西安大建设、大发展的新局面。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际产业转移等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明确了“五大主导产业”和“四区一基地”的发展重点,形成了保护古城风貌、彰显西安特色、打造“人文之都”的建设思路,确立了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依法治市的发展方略。这是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取得的重要成果,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西安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城市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五年来,我们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得到增强,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643.2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270.14亿元,年均增长13.3%,基本实现总量翻一番。人均生产总值从1100美元增加到2165美元。财政总收入从84.74亿元增加到202.49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老口径地方财政收入从46.96亿元增加到101.78亿元,年均可比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579.3亿元,年均增长29.2%;其中去年完成835.1亿元,超过“九五”时期的投资总量。
——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特色经济格局基本形成。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得到增强。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左右。“四区一基地”建设进入快车道。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全力扶持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有9个产品跻身“中国名牌”行列;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去年达到666.48亿元,增长15.2%。非公有制经济年均增长2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33%提高到43.3%。区县发展加快,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0%以上。
——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力度,发展与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规划先行,加大投入,增强城市功能,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城市面貌发生可喜变化。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顺利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加紧进行。城建投资累计完成530.82亿元,去年完成145.6亿元,其中城市维护建设投资达到101.2亿元。绕城高速、高架快速干道一期相继建成,二环路全线贯通并实现立交化,一环路平改立工程效果明显,三环路全面开工,拓宽城市道路130条,打通了一批瓶颈路、断头路,人均道路面积由“九五”末的5.12平方米提高到8.1平方米。增加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52个,整修背街小巷518条,新建改造公厕612座。黑河引水、引乾济石调水工程全面竣工,电网改造、天然气城市气化、集中供热、排水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城市防震减灾等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城墙连接、西大街综合改造完工。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书院门文化散步道、鼓楼西广场等一批文化景观建成,护城河整治和顺城巷改造进展顺利。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蓝天、碧水”和“大水、大绿”工程成效显著,野生动物园、丰庆公园、环城西苑一期建成开放。新增水面近万亩,新增绿地18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去年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90天,比2000年增加140天。在市区看到蓝天、看到秦岭、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初步建成,依法加大了对违法违章建筑、占道经营、非法张贴等行为的整治力度,路面的清洁度大为提高,获得了“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各项改革,积极消除体制机制性障碍,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取得突破。大力推行投融资体制改革,市场化融资能力有所增强。顺利完成两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1387项精简为175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累计14.83亿美元,是“九五”的1.6倍。其中去年完成5.71亿美元,增长107%,增幅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首。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其中美国美光公司内存芯片项目直接投资2.5亿美元,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引进的最大的国外产业项目。内资引进大幅度增长,去年达到307亿元。全市出口总额累计达到80.76亿美元,年均增长19.9%。五年累计接待海外游客317.7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96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83.32亿元。国际航线达到25条,成为全国第四大国际航空枢纽城市。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地位初步确立。首届欧亚经济论坛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五届大会的成功举办,使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亲民爱民,把强化公共服务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点,加大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去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628元和3460元,比“九五”末分别增加3264元和1116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3.85平方米。各级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五年累计达到57.32亿元,比“九五”增长87.1%。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初中入学率达到98.9%,高校在校生达到65.29万人。科技三项经费比“九五”增长108.7%,累计实施国家和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530项。以医疗保险为主体的多层次医保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控、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胜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序展开,覆盖全市城郊六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五年累计新增就业30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5%以内。劳务输出累计达到60万人。市财政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达到16.16亿元,增长173.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实现了应保尽保。在农村也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去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在全国率先建成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在西部率先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解决了75.8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司法、工商管理、技术监督、价格管理、参事、文史、地方志、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外事、侨务、档案、气象、人防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双拥模范城建设实现“五连冠”。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妥善处理群体事件和信访问题,建立了各级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和责任追究,保持了社会稳定。
五年来,市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和完善市政府新闻发布制度,拓宽与市民沟通渠道,广泛听取并认真采纳群众意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努力提高依法治市、依法行政能力。高度重视廉政建设,行政监察和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加强。建立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机制,抓落实的力度加大,效果显著。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西安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五年,是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五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共创辉煌的五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西安部队、武警官兵,向关心、支持西安建设的中、省各单位,向积极参与西安发展的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经济总量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二是工业规模偏小,支撑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较少;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偏低。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四是经济外向度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依然突出。五是社会治安、就业、交通、住房、看病、上学等涉及群众利益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存在差距,科学管理城市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是西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加快提升的关键时期。按照市委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理念,实施规划立市、科教兴市、产业强市、文化名市、环境优市、依法治市发展方略,抓住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世界范围及国内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以加快“四区一基地”建设和壮大五大主导产业为支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彰显古都风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西安,向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目标迈进。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10年达到2580亿元,人均达到3600美元。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五年累计下降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可比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5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实现这些目标,我市综合实力将再上一个新台阶,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率先在全省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一个城乡统筹发展、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社会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将呈现在全市人民的面前。
做好“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工作,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关键是要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要把握全局,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整体推进;要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实施突破。
第一,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把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作为西安“十一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来抓,发挥西安在关中城市群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形成空间布局合理、功能设施完善的中心市区、中心镇和镇三级城镇体系。城镇化率达到68.8%。把加快城市化进程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加大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力争把近三分之一的村庄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上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强市”战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对工业布局、工业结构、重点产品、龙头企业、扶持政策,进行整体设计、整体谋划,使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跃升,使松散的企业向企业集团跃升,使分散的行业向产业链跃升,大幅度提高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实现工业全面振兴。
第三,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上取得新突破。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在全社会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优化创新环境。充分发挥我市雄厚的科技、人才优势,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从我市实际出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努力走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前列。
第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继续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城市建设和管理、事业单位、乡镇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任务。继续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把扩大招商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优化投资环境和吸引大项目为重点,从根本上改变“外资少”的局面。
第五,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取得新突破。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西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为重点,以优化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提高资源生产率、降低废弃物排放。制定并实施秦岭北麓生态保护规划,坚决制止乱开发、乱建设行为。以治理水体污染为重点,加快渭河、灞河、河等城市水系生态建设。继续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和净化工程,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实现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四城同创”目标。
第六,在构建和谐西安上取得新突破。正确认识和把握“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社会。把解决扩大城乡就业、健全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维护民主权利、注重公平公正、保障公共安全、提高健康水平、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着力点,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大力提高全市人民的幸福指数。
三、努力做好2006年的各项工作
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今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可比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75‰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8%和7%,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更加安全稳定、民主和谐,确保“十一五”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
(一)努力破解瓶颈制约,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2亿元。全市安排重点在建项目120个,年度计划投资200亿元;重点前期项目80个,总投资990亿元。制定和实施“六方案一规划”,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优势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实现投资与效益协调快速增长。同时,积极扩大消费,坚持投资与消费双重拉动,确保经济快速增长。
要采取得力措施,积极破解制约难题。一是破解资金短缺难题。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合作,促进信用制度建设,营造良好金融环境,争取更多信贷支持。充分运用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各项政策,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招商引资作用,吸引国内外更多企业来西安投资。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努力扩大非公经济投资规模。充分发挥经营城市的作用,换取更多发展资金。充分发挥市基投公司融资平台和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立财政资金投入绩效评价体系,使资金效益最大化。努力形成多渠道筹措建设发展资金的格局。二是破解土地供应和房屋拆迁难题。坚决贯彻国家土地政策和拆迁安置政策。完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使土地供应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实施。加大土地储备和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土地单位面积投入和产出强度,优先保证“四区一基地”、五大主导产业和超百亿大企业集团、重点项目建设用地。严肃查处非法供地、占地和浪费土地行为。坚持先安置、后拆迁,依法拆迁、文明拆迁原则,制定完善有关政策,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对拆迁和被拆迁人的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处理。三是破解体制障碍难题。进一步理顺体制,完善机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用好制度管人、管事,用好机制激励人,调动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二)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加快“四区一基地”建设
以软件、集成电路、通讯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围绕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实施20个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项目,集中转化50项重点科技成果,大力支持20个创业孵化平台和专业服务中心建设。高新开发区要围绕半导体设备制造、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封装测试,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完善产业配套,做大做强集成电路制造业集群;充分发挥第三代移动通讯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优势,抓住3G商用机遇,推进技术标准战略,重点发展以下一代网络、3G/B3G、宽带接入网等技术为核心的程控交换机、数字微波通讯设备、无线传输设备、天线等通讯设备及智能终端产品,打造第三代移动通讯产业基地,形成通讯设备及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软件、通用及行业应用软件、数字内容软件,并在软件外包、IT研发服务及软件人才教育方面打造产业基地。加快美光科技、应用材料、中兴通讯、神州电脑、宇龙酷派手机等项目建设。
以做大做强航空航天、高中压输变电、汽车及零部件等五大产业链为重点,努力打造装备制造业的新优势。充分发挥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的作用,运用新机制筹措工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品牌培育、技术改造和工业产业化项目。全力抓好庆安无氟空调压缩机、骊晶电子磁场单晶硅、西电高压设备、比亚迪汽车、法士特变速箱等36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经济开发区要加快陕重汽二期、康明斯发动机、日立永济交流电机、西部金属材料、BP太阳能电池及中钢———西冶重组改造等项目的建设,培育出口加工基地,努力推进园区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要围绕飞机制造、维修、服务、人才培训,抓住国家实施大型飞机研发的机遇,以飞机整机制造、组装项目为龙头,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努力在产业项目入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启动韦曲航天科技产业园建设,发挥国防科技优势,大力开发军民通用技术和产品。加快县域工业发展,提高工业化水平。
开发旅游产品、改善旅游环境、完善服务功能,不断推进旅游业发展。围绕深入挖掘古文化旅游内涵和增强游客参与性,开发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旅游产品。依托秦岭北麓的山水资源、自然风光,加快沿山森林公园和“三园”工程建设,推进东大温泉等度假休闲项目的改造;以周至楼观台、财神故里为主体,积极开发道文化旅游板块;挖掘会展、修学、宗教、工业、传统民居、名人故里及乡村游等资源潜力,尽快形成新的旅游热点,使更多的游客游览自然风光、感受历史文化、体验怡然生活、领略西安魅力。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增加西安国际航线和铁路旅游专列数量,不断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加强区域合作,联合开发“华夏之路”、“丝路之旅”、“蜀道游”以及西安到拉萨、九寨沟、张家界等旅游线路。加强旅游市场标准化管理,大力整顿景点周边环境,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救助、投诉受理、散客游览组织等服务功能,建设游客服务中心。
以构建区域性会展、物流和商贸中心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办好第二届“欧亚经济论坛”、全国糖酒会、餐饮博览会、国际供热设备博览会、高新技术交易会、旅游博览会等品牌展会。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为龙头,加快六村堡空港物流中心、引镇仓储物流中心、大明宫建材物流配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特许经营、代理制、多式联运等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抓紧建设立丰购物广场、西北商贸中心、西北农副产品中心等商贸重点项目。加快雁塔南北广场、西大街、北院门、顺城巷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规范和提升各类批发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市场。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引导消费升级,做好节庆假日促销活动。加强市场监管,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进一步实施“文化名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工作。以影视产业为龙头,加大文化资源整合与发掘力度,培育壮大电影、报业、出版、演出、体育、博览等文化企业,创造新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发挥西安特色文化和影视优势,大力促进“名剧”制作。深入挖掘保护民俗民间优秀文化,加快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建设,积极开发秦腔、长安古乐、集贤鼓乐、户县农民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曲江新区要彰显文化和旅游特色,抓好大唐不夜城、曲江南湖等重点项目建设,办好第二届曲江文化旅游艺术周、曲江论坛等系列文化品牌工程。灞河生态区要以流域治理带动区域发展,以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抓紧实施3000亩绿色生态再造工程,加快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广运潭、李家堡景区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强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切实把规划摆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地位,不断提高规划水平,加强规划执法,加快专项规划编制,完成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
今年城建投资100亿元。重点解决市民行路难、乘车难等突出问题。年内实现三环路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加快二环至三环连接线的建设。年底确保城市高架快速干道一期续建、华清东路、战备路、太华北路、子午大道等道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一批公交港湾。新建10座人行天桥和地下通道,基本完成背街小巷改造和断头路打通任务。抓好供排水管网和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加大城市积水点改造力度,继续实施城市环保及护城河截污等工程,开工建设“引蔍济黑”调水工程。配合铁路货运北环线、郑西客运专线、新丰编组站的建设,做好铁路北客站和公路北客站、新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前期准备。加快建设关中环线西安段、临潼到主城区的快速干道。开工建设地铁试验段。积极推进电网改造。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全年新开工面积170万平方米,当年竣工130万平方米。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政府对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政策优惠真正落实到中低收入居民家庭。加快危旧房改造,启动二手房交易。
加快实施以“唐皇城复兴计划”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年内完成顺城巷道路及配套设施建设,抓紧广仁寺、东岳庙、湘子庙、卧龙寺古建筑保护和环境建设;以大明宫为重点,加大遗址和文物保护力度。建成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加快大唐西市建设;对121处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维修,恢复历史街区风貌;完成城墙景区亮化、护城河景观和环城林带改造工程。全面实施道北地区整体改造工程。加快未央路拓宽改造,启动行政中心搬迁工程,启动北大街整体环境提升工程。
综合整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抓好道路绿化,完成机场专用线、城市出入口地区绿化和环境整治,开工建设幸福路林带。继续实施城市主干道两侧拆墙透绿和高层建筑夜间点亮工程。抓紧实施长乐公园改造、环城西苑二期等项目,新建一批街头绿地和停车场等便民设施。加强城乡接合部、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的环境整治。继续实施“大水、大绿”工程,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把二级以上良好天数巩固在一个高水平上。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今年城中村改造投资8.5亿元,按照“改制先行、改建跟进”的原则,完成二环内57个城中村的撤村建居工作,全年拆除旧村50万平方米,新建村民安置房40万平方米。加快李家村服装城改造等一大批工程建设。
坚持属地化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管并重,重心下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综合执法体制,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严格按照城市容貌标准,加大违章违法建设查处力度,坚决取缔非法占道经营,大力整治交通秩序。深入推进“创卫”、“创模”工作,迎接国家卫生城市考核验收。
(四)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今年全市各级财政安排支农资金3.11亿元,增长29%。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制定和实施《西安市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动方案》。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突出关中特色,抓好2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确保完成180万吨粮食生产任务。以农业加工业为龙头,带动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的发展。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推广新型产业化组织模式。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抓紧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支付监控和工资保证金制度,逐步建立覆盖农民工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继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继续完善粮食生产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价格水平,加强市场监管。大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以帮助引进投资项目、发展产业为重点,实行“四区一基地”对口支援区县。引导乡镇企业合理聚集,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提高小城镇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加大对困难区县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区县启动、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度。多年积累的拖欠干部、教师工资问题,今年要全部解决。
(五)进一步深化改革,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理顺产权关系、完善体制机制、加快市场化进程为重点,力争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大国有资产重组调整力度;年内完成标准股份、西旅股份、西安饮食、天地源股份等四户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进一步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步伐。完成第三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转让招标方案的编制,力争年内有所突破;启动污水净化和自来水、供热等经营性资产转让,实现市政和绿化等公益性项目的建管分离。年内完成市建筑总公司等20户企业改制。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实现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双跨越。
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项目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环境招商、特色招商,积极引进一批带动作用大的大项目、大企业,加大吸引跨国公司在西安设立研发中心、地区总部和生产基地。精心组织和参与境内外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和经贸交流活动,跟踪落实重大招商项目。为外资企业提供良好服务。抓紧做好第十届东西部投资与贸易洽谈会、香港西安投资项目推介会各项工作,突出特色,扩大影响,务求实效。坚持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举,进一步开展区域交流与合作。全年外商直接投资7.42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390亿元。
(六)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今年完成我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产业化项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重奖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启动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鼓励和引导人才到基层、到农村、到一线工作。
大力发展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发展高中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重视发展特殊教育。促进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在全市医疗单位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和药品价格管理机制,规范公立医院收支管理和人员分配管理,实行医药分离。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网络。加强疾病预防控制,高度重视艾滋病、结核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要从多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增加对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等服务的平等化。今年市财政安排农村教育支出6312万元,增长110.4%。从今年起,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继续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今年市财政安排农村卫生体系建设资金1951万元,增长136.2%。促进公立医院向服务优质、收费合理的“平民医院”转型,开展“惠民医院”、“惠民病房”试点工作。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让每个患病农民都能得到及时治疗。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送书下乡、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重视农村图书网点建设,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科普工作,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办好西安名牌学术交流活动。做好档案、文史、地方志等工作。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发展竞技体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弘扬西安城市精神,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深入开展“讲公德、树新风、除陋习”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人人讲公德、处处除陋习”的社会舆论氛围。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巩固和扩大“双拥”成果,加强国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七)坚持亲民务实,努力构建和谐西安
一是要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公平就业,今年新增就业7.9万人。市财政安排资金8000万元,重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关停破产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扶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政策延长三年,适用范围扩大到城镇集体企业。继续做好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和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职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二是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全市各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3.39亿元,增长29.3%。继续扩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基本养老保险费征缴和监管,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生育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快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体系建设,建立廉租房制度。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和各项社会福利事业。
三是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维护社会稳定。继续以城市社区和村委会为重点,扩大基层民主,搞好村务、厂务、校务公开,维护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完善社会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改进信访工作,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开展“五五”普法,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天网工程”,巩固群防群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创建“平安西安”。
四是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从健全法制、完善体制、增加投入、改造技术、落实责任、严格管理等方面加大力度,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加大事故责任追究和惩罚力度。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做好行政立法和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严格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健全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协商和协调机制,健全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决策的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制度,健全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决策的公示、听证制度,推进行政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和议案,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欢迎和支持新闻舆论、社会公众监督,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努力建设高效政府。认真履行政府职能,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重点解决目前一些部门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办事效率不高和政出多门、人浮于事的问题。继续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全面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切实解决审批环节多、办事程序多、拖延时间长的问题。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政令畅通,杜绝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逐步形成运转规范协调、办事公正透明、工作高效便民的行政管理体制。
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坚决纠正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惩处腐败分子。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经济审计工作,重点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索贿受贿案件和发生在金融、土地、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领域的案件。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警钟长鸣,廉洁自律,管好自己,管好家属子女,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向人民群众作出的廉政承诺。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做到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加快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政绩评价考核和行政监察体系,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各级政府机关要带头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奢华之风。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察民情,解民忧,息民怨,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上。要狠抓工作落实,克服因循守旧、消极无为的精神状态,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不平凡的历程和显著成绩使我们备受鼓舞;展望未来,崭新的任务和更高的目标使我们充满激情。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积极践行“四化”理念,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美好蓝图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