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优化政务服务体系调研
来源:调研与决策杂志 更新时间:2022-07-25


持续深化审批改革   打造政务服务品牌

——周至县优化政务服务体系调研

周至县委办   周至县行政审批局联合调研组

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总面积2974平方公里,辖1个街道19个镇264个行政村,总人口69.94万人。近年来,周至县以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先后获评“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中国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

一、做法成效

(一)升级服务,打造便民利企服务平台。一是全面扩容升级服务大厅。新址大厅总建筑面积15600平方米,开设办事窗口134个,后台审批办公室79间,可同时容纳420人集中办公。大厅向企业和群众免费提供复印、照相、证照快递、WiFi、快捷充电、雨伞、急救药品等服务。二是全力提升办事服务质量。按照“凡审必进、应进尽进”的原则大力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理,64家政府部门和公共服务单位进驻县级政务服务大厅,111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集中办理,基本实现了群众和企业“进一扇门、办所有事”的政务服务目标。三是强化窗口人员日常管理。以《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整建制进驻部门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等为考核依据,严格执行工作人员上下班“四考勤”、六次巡查、“每周一题”窗口学习例会、每周一通报、每月一简报的“46111”管理制度,实行中心与进驻部门共同监管,不断提升办事效率。

(二)创新举措,提升群众办事便利水平。一是积极开展“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围绕公民、企业全生命周期,推出10批次涵盖商贸服务、文化体育等18类主题224项套餐服务,申请材料总体压缩52%,办理时限压缩45%,企业和群众减少跑动次数比率达79%。二是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跨区通办”。出台周至县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事项清单、办事指南、服务流程、服务场所和监督评价标准化。按照“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材料、统一时限”的原则,先后与7个沿黄河流域省会城市和省内外14个区(县)实现涉及企业开办、社会事务、城市发展、公共服务等11大类311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区(县)通办”,有效缓解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往返跑腿”问题。三是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2020年以来,政务服务网内新增了工建审批、“一件事一次办”、好差评、政策通等新板块。截至目前,西安市政务服务网(周至)上线县级单位事项1784项,网办率达95.6%,政务服务“掌上办”、i西安市政务服务APP(周至)上线事项244项,企业群众办事体验不断提升。四是推进“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设。通过推动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达标提质、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实现97.6%公民个人事项在镇街即可办理。五是探索建立“2345”代办机制。建立“跑小二”、红色移动代办、临时项目协调小组(不动产)三项机制;构建代办员、窗口人员、审批科长、政务中心领导四层协调框架;推行代办内容、代办队伍、代办载体、代办制度、代办考核五项建设,确保三级代办服务工作走深走实。

(三)紧跟形势,推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一是推进机构改革聚合力。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整合县级18个部门266项行政审批职责,完成238项行政审批事项划转,实现审管联动、一窗受理、联合踏勘,共同为市场主体做好服务。二是优化事项提效能。建立免费领取税务电子发票、印章刻制、银行开户预约等多条开办企业的“绿色通道”,定制企业开办“1+N”自选式服务套餐,实现一日办结;着力推进全流程“3小时办结”工作机制,逐渐形成“前台综合受理,后台集成服务,一窗进、一窗出”的智慧工作模式;积极推广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登记、免费快递送达等配套服务,对开办企业“六个环节”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三是并联审批畅通道。针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行政审批事项建立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制定了《周至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类事项“一窗受理”工作机制》,从优化流程、容缺受理、主动对接、帮办代办4个方面破解并联审批约束瓶颈,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四是群众评价促提升。在县、镇两级政务大厅办事窗口全面部署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群众和企业通过窗口评价器、政务服务网、i西安APP、短信和微信五种渠道对政务服务进行评价监督。配套建立周至政务服务“好差评”管理办法、差评整改反馈机制和差评整改回访机制,让政务服务更贴心、群众办事更暖心。截至目前,政务服务网内“好差评”满意度达100%。

二、短板弱项

(一)“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不到位。政务服务中心是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投资环境的重要平台,各进驻部门事项已基本进驻中心,实现了“进一扇门”工作目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些进驻部门仍存在两头受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心一站式功能作用的发挥;一些环节还存在办事手续繁琐、资料重复提供、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强等突出问题。

(二)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存在壁垒。“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信息化手段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政府相关部门联通和审批信息的共享,但在实际运作中,一些部门的核心业务系统仍在纵向网上运行,条块分割严重,尚未互通共享数据,一些事项仍需多次录入,既麻烦了办事企业和群众,又增加了审批人员工作量。

(三)相对集中审批改革推进缓慢。因市县两级政府尚未建立统一的行政许可事项移交机制,各区(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时间进度和业务划转存在差异,各审批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复杂,未建立审批事项“一张网”,人员划转未到位,没有实现“一枚图章管到底”的审批目标。

三、对策建议

(一)深化机构改革实现无缝衔接。一是审批工作再“清零”。对各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予以清空,并对原有行政审批事项进行精简规范,推进涉企审批应放尽放、应减尽减。二是整体设计再优化。统筹谋划事项和人员划转、业务用房扩建等工作,同部门事项尽量整体划转,对审批程序复杂、专业要求高的重大公共安全事项科学评估风险,审慎推进实施,确保成熟一项划转一项。三是日常管理再加强。建立切实可行的动态调整机制,对涉及的18个划转部门所有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在政务大厅实行“一站式”办理,全面推进“三集中三到位”,确保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

(二)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一是提高行政效能。坚持规则引领、标准先行,科学做好总体设计,积极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证件联用、信息联通、服务联通。二是升级政务服务。大力推动三级政务(便民)服务大厅、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移动APP、自助终端等综合运用,促进线上线下一体运行,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强化部门协调。对相关部门已取消但在实际办理时仍需要出具的各种证明,通过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核查解决,避免群众重复提供。

(三)推进集中审批实现办事提速。一是提高办事效率。运用好“全科无差别综合受理”系统,提前列出受理材料的审查要点,降低综合窗口人员受理难度并及时完善申请材料收件、流转和办理结果出证等功能,有效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二是提升服务效能。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分类施策,提供“一对一”贴心政务服务,构建“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政务服务新模式,并强化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服务承诺等制度,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定期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学习,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三是坚持群众评价。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邀请第三方机构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对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梳理汇总,拿出有效解决办法,全力推动问题解决,不断提升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

(调研组成员:何社利、丁磊、李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