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服,让“数据流动”代替“群众跑腿”
“政府实施‘标准地’改革对能评、环评、文物勘探等进行打包服务,让我们省心省时又省钱,单文物考古勘探就给我们节省了近20万元,我们更有信心把项目建设好,为沂源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山东和天下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加福说道。
近年来,沂源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标准地”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有解思维和系统集成思维,积极主动地开展“标准地”区域整体评估工作。目前,节能评价、环境影响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10项区域评估已完成,文物考古调查评估完成勘探阶段工作,成为全省唯一完成10项区域评估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也是全省第一家开展文物考古调查评估的省级经济开发区。
坚持两个选准,明确主攻方向
吃透政策选准突破口。成立“标准地”改革工作专班,对各级“标准地”改革部署要求和政策文件进行认真学习研究,确定先行开展区域整体评估的主攻方向。严格程序选准合作方。严格招投标程序,分别确定了10家专业评估机构,实现了“专业团队干专业的事”和区域评估阳光操作、规范操作。
推动两个转变,实现让利惠企
由“企业买服务”向“政府送服务”转变。开展区域整体评估,采用“政府买单、惠利企业”的方式,变“企业逐项分别买服务”为“政府整体打包购买服务”,帮助企业减负,实现评估成果共享。由“单项评估评审”向“整体评估评审”转变。变“单体把关”为“总体把关”,由相关评估机构提前完成区域整体评审评估,形成整体评估评价,为项目落地提供基本条件。
突出两个成效,推动项目落地
最大限度缩短“投资项目开工”时间。提前开展区域整体评估,提前完成前置审批环节,将“生地”变“熟地”,简化相关环节和申请材料或者不进行单独评估评审,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压缩审批时限,让入驻园区的所有企业实现成果共享常态化,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节省资金。把单个项目打包开展区域整体评估,降低评估价格。以山东鑫泉医药有限公司为例,项目用地94亩,开展区域整体评估,仅文物考古调查评估就可以节省资金25.04万元,在为企业节省资金的同时将助力企业投产提速。
下一步,沂源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将继续以信息化为抓手,推进“多规合一”深化改革和应用,打出“区域化评估评审+一张蓝图+项目管家”“标准地+区域化评估+承诺制”等一系列组合拳,切实提高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淄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