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徐州市在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以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持续提升徐州市防震抗震水平。
在江苏省徐州地震台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分析,每个红色的曲线都代表着一段波动。记录这些数据的是静置于山体内部的多套测量仪器和设备,所有的测震和多数形变仪器已经实现全省数字化联网。
徐州市数字地震台网中心工程师张少腾表示,只要有异常情况发生,他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察觉并进行分析,如果在技术方面有难题,也可以立即和省局进行数据共享,完成数据的交互和分析任务。
通过这些精密的仪器实现对地壳形变、温度、气象等多方面的监测,精密程度甚至能反映出地壳几微米到十几微米的形变,剧烈的自然变化也都会有所体现。比如,远在西伯利亚的冷空气生成并南下,相关的仪器就能探测到并实时记录。
近年来,徐州市先后完成了睢宁岠山测震台、徐州工程学院钻孔倾斜仪形变台、沛县电磁波台等3个地震台站建设,完成了邳州艾山地震台等8个地震台站的标准化升级改造,测震台网监测精度与时效性稳步提升,市内监测能力达到1.0级,网内2.5级以上地震的基本参数可在2分钟内完成自动初步测定,6分钟左右产出正式结果。
此外,徐州市还在加大地震灾害预防方面的数字化建设,“苏北高烈度区数字孪生韧性城市互动平台”已经获得立项并准备投入建设。该项目融合数字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等理念,构建生命线工程、房屋建筑、应急避难场所等场景模块,可以实现地震灾害的仿真模拟以及互动式决策反馈,从而全面提升城市防震减灾的能力,为城市科学地制定和部署防灾减震规划提供技术支撑。(记者王振兴 侯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