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信息化”+“精准化”+“民族文化”
来源: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22-08-22

 

一台台法律服务“机器人”,使村民咨询法律问题不再长途奔波;

一次次巡回审判,把“以案释法”送到村民家门口;

一场场现场直播,让更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亲临”普法现场;

汉语、少数民族语“双语普法”,将法律知识融入少数民族群众节庆和生活日常……

今年以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将法律服务能力提升作为“七个重点工作项目”之一部署推进,通过“信息化”+“精准化”+“民族文化”的工作模式,让法律服务更加便捷、法治理念更入人心,法律服务能力水平提升不断取得新突破。

以“信息化”为依托,拓宽服务“新天地”

现场讲解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的使用方法

“在网上销售茶叶,怎样做才能有效避免被骗?”

“遇到土地租赁纠纷我应该怎么办?”

近期,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在勐海县南糯山村委会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主题活动,对全村干部进行“法律明白人”培训,推广“乡村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使用方法,参与活动的哈尼族群众现场通过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体验远程法律咨询。

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紧密结合“八五”普法规划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举措,通过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州已建成1个州级、3个县市级、3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281个村居(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在重点场所、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共配置“云岭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62台,并通过购置“乡村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实现全州257个村(居)社区全覆盖,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务,受到基层群众广泛好评。

“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能让基层群众在村干部或其他‘法律明白人’的帮助下,远程视频连线律师来讲述自己的困惑,有效解决了部分基层群众因文化水平不高及路程较远而导致的‘难表达’‘求助难’等问题”勐海县司法局工作人员李美介绍说,“乡村法务通”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还能够查询律师的执业资格信息,让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时能找到“对的人”。

南糯山哈尼族群众辉布说:“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却不知道怎么去学,有时村里有普法活动,自己可能又正忙着务农,容易错过。现在好了,在手机上就能了解到法律知识了。”

网络直播普法活动

为进一步提升普法效果,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充分结合网络宣传特点,积极发挥政法新媒体矩阵优势作用,在“平安版纳”数字认证平台和各级政法新媒体平台开设法治宣传专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图片新闻等形式持续提升群众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并通过在普法现场开展网络直播,让渴望学习却无法到现场的群众通过网络“参与”普法活动。

以“精准化”为导向,增强释法“穿透力”

在校园开展法治宣传

为让法治宣传效果真实有效,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聚焦重点区域跨境违法犯罪整治、强边固防、优化营商环境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重点任务,区分不同受众的年龄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等因素,以“法治下基层”“民法典进乡村”“送法进企业”“法治进校园”等普法宣传活动为契机,强化对跨境违法犯罪、禁毒防艾、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重点内容的法治宣传,并结合基层工作实际,以巡回审判的形式让群众直击庭审现场,有效实现法治理念向群众精准“滴灌”。

刑事审判巡回法庭审判现场

“贩卖毒品害人害己,亲眼看到认识的人因为贩毒被判刑,我很受触动,人活着还是要懂法守法,不能让自己走上不归路……”7月上旬,景洪市勐龙镇贺南东村委会村民爬二在市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公开审理被告人岩某某贩毒一案现场深有感触地说。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全州7个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1438件,巡回审判率为82.2%。

西双版纳州近年来探索形成的“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工作法,成为助推西双版纳州法治宣传质效的重要经验。

“法治宣传不能自说自话,法治宣传形式和内容贴合受众的客观需求和心理特点,法治思想和守法理念才会深入人心。”据西双版纳州委政法委法治科马评超介绍,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着力强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质效,在依法解决群众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将法律知识深入人心,力争让每一个纠纷的调解过程成为群众在生活中学习法律的生动“课堂”。

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普法宣传“更靓丽”

在稻谷丰收节期间向少数民族群众普法

“没想到能在家门口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朋友一起学习法律知识,还能一起跳舞和泼水,太好玩了!”

“民族团结原来还有这么多法律依据,以后你们多请些朋友来我们寨子,我们想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朋友一起跳舞,我们傣族最喜欢跳舞了……”

8月18日,在勐海县勐满镇城子村委会“法治宣传进村寨”活动现场,傣族、布朗族、哈尼族、拉祜族群众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法律知识,并在普法结束后共同载歌载舞,相互泼洒象征平安幸福的水花。

自“八五”普法开展以来,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深化运用民族地区“五用工作法”(用民族干部宣讲法治、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用民族文字诠释法治、用民族节庆展示法治、用民族文化体现法治),持续活化普法形式,丰富普法载体。通过将法律条文翻译成傣语、哈尼语、布朗语等民族语言,以法律法规送到家、法律服务送上门的形式,面对面地向少数民族群众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内容,并结合身边的真实案例,将基层群众最关心的婚姻家庭、外出务工薪资拖欠、邻里纠纷等热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群众宣讲预防电信诈骗、预防养老诈骗、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毒品犯罪等法律知识,与群众零距离进行普法宣传。以少数民族节庆、节日活动为契机,用好用活民族文化元素,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普法效果更“入人心”,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动、易懂、实用的优质“法治套餐”,获得广大基层群众的好评和赞誉。

“民法典进村寨”活动现场

据悉,2022年以来,西双版纳州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800余场,法治知识讲座70余场,发放各类普法宣传资料50万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210人次,接受普法群众约24万人次。(西双版纳发布  段健 )

 

原标题:《“信息化”+“精准化”+“民族文化”——西双版纳州政法机关将法律服务能力提升送上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