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机关成立已有二十三年,在审计机构逐步壮大,审计重要性被世人认识和熟知的同时,审计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尤其审计管理工作与某些先进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所以加强审计管理,整合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水平,成为审计理论界必须要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审计管理是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采用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方法,作用于审计活动的过程。基于我国审计是建立在行政体制下的政府审计,其审计管理既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质,同时也具有公共管理的性质。审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不能仅限于审计活动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阶段,审计计划、审计组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直至审计资料归档等各项工作,均需要进行严密、科学地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和优质。 一、改进审计计划编制方式,提高计划的科学性 安排审计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从实际出发,全面考虑,不能带有随意性。审计计划是审计管理的基础,审计机关应将审计管理的重点放到制定科学的审计计划上来。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审计机关在制定项目计划时要统筹兼顾,多考虑审计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和要求,把握中长期规划与短期计划的协调和平衡,不能被动地跟热点,而应主动地找热点。要多与国家经济监督、政策制定及其他权力部门以及中央大型国有企业沟通,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提供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 (二)项目安排要考虑各地不同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特点,给各地一定的自主权,调动基层审计机关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通过审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加强计划编制前的调查研究,夯实编制基础工作。要保证计划编制时间,细化计划编制前的工作,完善编制程序,成立由审计机关内部各业务部门和计划管理部门参加的计划编制小组,在充分掌握计划期内可用审计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统筹安排审计项目的实施时间、地点、内容和目的,增强审计项目间的内容和目的上的联动性,缓解审计资源不足与审计任务繁多的矛盾。 (四)审计机关确定审计项目时,应与其他经济监督部门沟通,避免重复审计,浪费审计资源。 二、切实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审计工作的每一环节。审计质量有两方面内容:一是指作为审计最终成果的审计报告的质量,二是指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工作质量是基础,它决定着审计报告的质量,而审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又要通过审计报告加以反映。审计项目质量的高低、审计成果的大小与审计人员的努力程度和对审计规范的遵循程度成正比。所以要实施科学的控制方式,提高这两项“程度”,从而取得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应考虑在审计机关内部建立独立的质量控制部门,采取业务审计与质量控制相分离的机制,并将质量控制的关口前移,在加强对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进行控制、保证目标合理性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技术方法,实现对项目审计实施的实时控制。 (二)探索审计质量控制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业务,确定符合其特点的关键控制点,逐步形成动态的体现业务工作实际的控制点资料库,确保审计控制的效果;建立科学的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将审计工作的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系统,明确相应的工作目标、步骤、质量要求及责任。 (三)建立并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责任制度,对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的不同环节中的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设定具体的确认标准和惩罚措施,促进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审计行为的客观公正。 三、加强审计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审计人员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的科学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制度和措施,实现审计项目与审计人员的最佳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组织的整体功效,从而提高审计效率。 (二)审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审计业务的实施主要靠人,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影响。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三个结合”,即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相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了,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审计工作质量及效率也会随之提高。另外,应着重提高审计管理干部的管理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审计发展的需要。 四、改进审计项目组织的方式,整合审计资源 在组织管理上,逐步建立审计项目组的运行机制。在当前的形势下,审计组与审计机关的内部机构设置有关,一般是由内部专业分工承担某一行业审计项目,这种方式容易产生项目“垄断”意识,也不利于调动全员的积极性。随着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工作的不断深入,迫切需要在审计机关内部创新管理结构。在具体项目的分配上,要突破以往分工过细的现状,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审计项目组负责制,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效能。可以考虑划大内设机构,减少审计机关内部业务部门数量,在计划确定后,管理部门按照审计人员的专长和项目的需要组织审计组,打破当前内部处室间明显的业务界限,实现全部业务人员的统筹调用,避免资源不足与闲置现象的出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某些重大审计项目,可以考虑在全办范围内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成果共用。同时,可以利用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的信息与成果。对涉及计算机、建筑、农业、环保等领域专门知识的项目,也可以借用其他单位的专业人员参加审计。此外,也应该探索对审计机关内部组织机构作适当变革,比如,对一项重大审计项目,抽调不同业务处室人员组成项目小组,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机关的整体优势。 五、拓宽审计信息流动渠道,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 审计信息管理是对审计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传递和存储等的管理。审计信息不但影响审计机构内部决策活动,而且影响利用审计信息进行决策的外部单位。所以,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工作制度,加强审计信息管理。在具体工作中,审计机构应组建或明确一个独立的部门负责审计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由其负责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分散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配,并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为共享信息奠定基础;审计人员要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信息共享的自觉性,为信息交换提供便利,同时,要通过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提高信息的利用水平,避免就事论事的低层次分析,要把历史的、零散的、来源广泛的审计信息,围绕一定的审计目标进行整合,通过归纳分析,使之系统化,在更高的层次上体现审计成果。 六、采用先进技术,创新审计管理方法 审计管理创新必须跟上并指导审计实践的发展,无论是新思路的提出,新方法的施行,还是新制度的出台,都应该符合先进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持续性等基本要求。开展审计管理创新应从推动管理理念创新,完善现行领导体制,整合审计资源,深化审计工作流程管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风险控制,推进信息化管理,创建学习型组织,构建先进的审计文化等方面入手。在技术管理上,要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管理中的应用,把现代科学技术与审计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应积极利用“金审工程”(即审计机关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审计监督,实现审计工作规范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审计信息系统)成果,实现在计划管理、质量控制、成本管理、资源整合、审计方法和审计成果运用等方面的信息化,全面实现审计管理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此外,还要开发出满足审计业务需要的专门应用软件和信息资源系统,在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各部门及被审计单位之间进行有效的网络通信,实行电子政务,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近来审计署下发的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在当前的审计环境下,要不断总结以往管理经验,逐步建立以人为本的审计计划管理体制,标准化审计质量管理体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审计人事管理体制,安全便捷的审计信息管理体制,从而构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政府审计管理体系。(作者:审计署沈阳特派办李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