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22-08-25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开启了以数字技术为引擎的创新时代。这一创新时代以万物互联、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跨界融合、共创分享为基本特征。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不仅给人类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且引发了政府决策、管理、服务方式的深刻变革。积极回应民众公共服务需求,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成为当代全球公共服务发展的重心。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既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目前,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主要服务项目的覆盖率、重要服务资源的人均拥有量等指标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公共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凸显。数字技术具有处理速度快、分析智能化、可逆向追溯等特点,能够对海量复杂信息进行及时搜集、筛选、传输、处理、分析。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和有力手段。

第一,通过大数据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需求精准识别。公共服务需求不仅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开端,而且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需求识别是获取公众需求并将其具体化、标准化、清晰化的过程。大数据是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远超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有利于深入、精准、全面识别和把握公众需求,为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决策和供给提供依据。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社会成员行为和状态数据进行高效采集,科学识别、快速整合公共服务需求,通过深度挖掘和聚类分析刻画群体层面上需求内部的异质性,提高公共服务决策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例如,通过室内传感数据的集群系统、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居家养老服务智慧平台可以实时收集、分析老年人居家的生理、生活状况,及时发现甚至预测某些突发情况并进行早期预警,便于有关部门和机构迅速开展医疗、救助、生活服务等工作。再如,“12345”城市服务热线日常会接收大量市民电话、短信和网络留言等信息。这些高速、海量和异构的数据是社情民意“大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对其展开挖掘分析,便能有效识别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不同事件类别的公众需求信息。据此能够建立相关的行为特征模型,对社会需求进行总体性描述和精准“画像”,从而推动基础公共服务资源与区域发展需要相互匹配。

第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智慧决策。公共服务决策联结公共服务供需两端,是公共服务的核心环节。作为供需两侧的链接、资源配置的中枢,高质量的决策是保障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由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的决策往往建立在海量的数据标注、分析和模型训练的基础上,并借助电子公文相似度计算与摘要生成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深度学习支持的决策相关文本数据分析与时序预测,提出有效的知识动态融合解决方案。通过建立高度交互的非线性预测模型,准确预测出高度复杂现象与数据间的关系。

随着政府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算法开始介入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环境、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决策制定。比如,我国杭州等地城市智慧交通信号灯与拥堵预警系统,北京冬奥会鸟巢和速滑比赛场馆“冰丝带”的智能向导,宁波AI人工智能助力卫生监督智慧执法等。现阶段,人工智能算法不局限于实现简化行政流程、处理程序性和重复性行政任务等单一功能,还能利用机器学习、生物特征识别、虚拟现实等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预测和分析,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质量和精准性,使其应用于资源配置和权利分配等复杂公共决策的核心议题。公共服务决策日益呈现出循证决策、群体智能、仿真模拟、开放透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高效供给。公共服务供给是以政府、市场或其他社会力量作为供给主体,为满足需求主体的共同利益和公共需求,统筹各种资源和信息,最终输出服务成果与效益的过程。公共服务的高效供给是推动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区块链是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结构与计算范式。从本质上讲,区块链是利用加密算法、时间戳、共识机制等技术搭建的一种信任机制,表现出分散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透明可追溯、保密性等特点,具备泛在化、精准化、平等参与和合作共赢等优势。它基于哈希算法、智能合约的共识确认机制,改变了现有交易行为对中心化系统的依赖,有利于建立协作、分层、自治的服务模式。

区块链为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底层逻辑和技术方法,可以将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不同主体都作为区块链的节点,构建覆盖所有参与者数据的分散式“统一账本”,将与公共服务相关的数据全部链接起来,形成一个万物互联、数据共享、溯源追踪、分层协作的服务网络。供给主体能够通过区块链系统掌握公众需求的实际情况,据此提供与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从而实现公共服务供给的精准化、高效化。例如,“区块链电子病历”的使用,可以降低医院、医生、患者之间的沟通成本,提升手术治疗及程序调度过程的效率。患者则可利用加密技术和匿名化处理,对自己的数据有选择地进行加密或者公开处理,以保护个人隐私。在患者知情和授权的前提下,医院之间可以安全地储存和共享医疗文书、病历、诊断结果等数据,进而实现跨医院的远程、协同会诊,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服务。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研究”(21&ZD12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