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组织开展“情暖中秋共助团圆”直播寻亲行动,让寻到家的受助人员通过“云直播”与家人线上团聚,未寻亲成功的受助人员通过直播找家,让他们可以尽快返乡。这半年里,济南市救助管理站有30多位受助人员找到了亲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仍在探索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回家。新时期寻亲工作有哪些创新突破?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带您一起了解“互联网+寻亲”的救助工作新模式。
开辟寻亲救助新路径
人脸识别、DNA比对、大数据对比……近年来,为了帮助受助人员早日找到亲人,济南市救助管理站联合公安等多部门,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为受助人员寻亲。而近期,他们在尝试通过网络直播,实现“互联网+救助”。
上午10点,“情暖中秋 共助团圆”直播正式开始,济南市救助管理站的房间内一片温馨的节日气氛,跟随救助站副站长陈晓黎的直播镜头,救助站内的受助人员一边与工作人员聊天,一边品尝着月饼和水果。
为了锻炼脑力和手指,工作人员会教受助人员折千纸鹤、折百合花,寄托美好祝愿。每到中秋佳节,救助站的厨房总是最热闹的。直播镜头里,工作人员正在包饺子,“从早上开始就忙着剁馅、和面、擀皮,只为让他们吃上热乎乎的水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受助人员漂泊在外多年,很久都没有体会过团圆的氛围,这一个个饱满的水饺象征着团圆。
“包好了,我们开始下饺子了!”不一会,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到了受助人员餐桌上。看着受助对象吃得香甜,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露出开心的笑容,房间里充满着融融暖意。
随着直播进行,寻亲环节开始,直播间陆续涌入二十多万人,工作人员一一介绍三名受助对象的情况,网友积极提供线索。来站后一直未能顺利交流的刘某英,也在今天慢慢打开心扉,说出了几个地名,工作人员惊喜地迅速打开手机地图,查找到她说的吴安屯,正符合云南保山的户籍信息,取得了寻亲的重大突破。
2100余公里的寻亲路
2100余公里,6年的分别,彝族青年马海某禾80多岁的母亲再见到儿子喜极而泣,“儿啊,你终于回家了!”6年前,马海某禾在潍坊打工时不慎走失,流浪到了莱芜,几经辗转来到了济南市救助管理站。他不爱开口说话,工作人员与其交流总是微笑摇头,多次询问交流并无结果。
在公安部门组织的一次人脸比对行动中,查询到马海某禾的户籍疑似在西昌市礼州镇,工作人员立刻联系当地民政部门,经过反复核实,终于确认马海某禾的身份信息,工作人员立即添加了他哥哥的微信。
“在视频连线之前,我们甚至做好了认亲失败的准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跨越2100余公里的视频通话见证着亲人团聚的喜悦,视频画面中出现翘首企盼的妻儿和母亲,大凉山的方言虽听不懂,但他们眼睛里久别重逢的欣喜却十分让人动容,不爱说话的马海某禾脸上也浮现出久违的笑容。
宁东村,一个在手机地图上都搜索不到的小村子。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得到确切位置后即刻安排了护送,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又接着几十公里的山路,在一路颠簸中,救助站一行人终于到了这个马海某禾曾生活过的地方。马海某禾的妻儿与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早早等候在村口。亲人相见,激动之情让彼此紧紧拥抱在一起,眼中早已涌出久别重逢的泪水,“儿啊,你终于回家了!”据马海某禾哥哥介绍,弟弟是一个安静的人,不爱说话,家人从他走失后,一直在寻找,可就是杳无音信,“非常感谢济南市救助站,没想到他被照顾得这么好,这么远送他回来,让他能顺利回家,真是太不容易了!”“互联网+寻亲”的新型救助模式,成为了此次寻亲的关键。
“99%的努力和1%的运气”
“柳州、翁桃、比茂(音)、万广……”,救助站的寻亲日志本上写着一连串地名,看似毫不相干,但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每一个地名就是一条线索,都是寻到家的希望。
今年四月份,济南一派出所民警发现一名身穿橘黄色外套的女子在高架桥上流浪,车流如织非常危险,“民警在询问的时候发现她疑似有精神障碍,本着‘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先送她去了附近的医疗机构接受救治。”陈晓黎告诉记者。
无名67号,是为她登记的入站编号,在工作人员询问她身份信息时,她两眼无神、答非所问。无论工作人员询问姓名、年龄、地址,她都回答“六十,我六十了,有俩儿……”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能作罢。
“救助工作急不得。”工作人员不厌其烦一次次地上门询问,与她熟悉,建立感情。在聊天的过程中,她偶尔会蹦出几个地名,工作人员赶紧记下,对照地图将临近的乡镇、河流念给她听,仔细观察着她的反应。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聊天中,她突然说出“Bimao”,并重复了一次,工作人员立刻打开地图,在搜索框中输入“比毛、比茂、毕矛……”将所有近似发音一一排查。
终于,考虑到她浓重的黔南口音,经过反复确认,工作人员将目光锁定在了位于贵州省都匀市的比茂村,工作人员迅速联系当地民政部门,联系到了比茂村书记。将无名67号的照片发送过去,在得到“对对对,就是她!”的肯定答复后,工作人员瞬间如释重负,“终于找到了!”
“寻亲成功靠的是99%的努力和1%的运气”,站长李琳告诉记者,“来救助站的人一般都存在或轻或重的疑似精神或智力障碍,很难与他们正常沟通,时间长了,他们会感受到我们的善意,慢慢放下戒备,有时候偶然冒出的一条线索就能寻亲成功。”(记者 刘晓燕 见习记者 孙启桓 通讯员 许灵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