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租赁形式交付的ARJ21支线飞机停放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机库内。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民航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产业,也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0年来,我国民航业在旅客出行智能化、便捷化程度上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航业发展跃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航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韩钧说,民航业正着力增强创新发展动能,加快提升容量规模和质量效率,全方位推进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程度不断升级
我国已从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迈入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的新阶段,但民航基础设施核心资源不足和巨大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智慧民航的发展成为破解行业难题的重要途径。
2021年8月20日上午,一架中国东方航空B777-300er宽体飞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前往北京首都机场。这是一个“特别”的航班——与国内其他搭载空中WiFi网络信号的航班不同,该航班是我国首个搭载最新KU频段高通量卫星服务、可进行空中高速上网体验的商用航班。在此次航班飞行中,中国东方航空采用了亚太6D高通量通信卫星服务,结合项目合作伙伴提供的机载卫星通信解决方案,系统速度最高超过220Mbps。
参与了亚太6D卫星高速网络商用航班体验飞行的旅客们为能在万米高空享受高速上网纷纷点赞。“头一次体验高空在线追剧,这网速‘杠杠的’”“顺利完成了今天的在线视频会议,点赞”“感觉和在家上网一样快”……10年来,一些最新的科技应用和体验“飞”进民航旅客生活中。
未来,我国航司将利用空中互联网不断满足旅客在飞机上的通信、社交、购物、娱乐、商务等需求,借助空中互联技术手段不断探索空中互联网对航空公司的数字化赋能,依托客舱场景、利用连接能力,加快推进空中互联网络升级、建设智慧客舱的步伐,从提供单一空中互联网络服务向一体化航空互联整体解决方案转型迈进。
长期以来,乘机托运行李错运、漏运、丢失、破损现象是民航旅客出行的堵点、痛点问题。对此,民航业积极采用新技术提升行李运输品质、改善旅客托运体验。
智慧行李运输是我国智慧民航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已有33家机场与行李公共信息平台建立了数据交换对接,对6.4万个航班上的155万余件行李实现了从出港到进港的全流程跟踪,已完成机场端建设的机场行李差错率得到有效降低。航空公司、机场等通过及时获取行李位置与状态信息,提高了行李运输准确率和准点率,减少因行李运输问题造成的航班延误。据统计,深圳机场2021年旅客行李查找效率较2019年提高50%,中国东方航空公司2021年上半年全公司行李迟运率较2019年同期减少6.349个万分点。
韩钧表示,“十四五”时期,民航业将以智慧民航建设为工作主线,重点围绕智慧出行、智慧空管、智慧机场和智慧监管,推动数字化转型,带动智能化应用,实现智慧化融合,加快提升民航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发展动能。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建设民航强国的重要支撑。中国民航局相关负责人表示,10年来,我国民航新建、迁建运输机场共82个,机场总数目前达到250个,全国机场总设计容量超过14亿人次;新增航线3000余条,航线总数达到5581条;航空服务网络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93%的经济总量。
航线网络是民航提供运输服务的重要呈现。截至2020年,全国的航线达到了5581条,比2012年增加了3124条,增幅达到了120%。目前,能够确保脱贫地区机场每天至少有一个航班联通省会的区域枢纽机场,最多中转一次可以联通国际的枢纽机场。
交通是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截至2020年,全国的航空人口数已经达到了3.8亿,其中“十三五”期间新增航空人口数达到2.1亿,越来越多的三四线城市居民享受到了航空服务,脱贫地区的机场旅客吞吐量从2012年的约2800万人次增加到了2019年的7800万人次,增幅超过170%。
民航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了独特优势,不仅改善了边远地区的交通条件,而且优化了边远地区的投资环境。有数据显示,在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地建设一个机场、开通一条航线就可以使地方与省会城市的通行时间缩短4个小时到18个小时。因为有了机场,青海的花土沟实现了旅游零的突破,德令哈地区产业园入驻了浙江企业,无人机物流配送的试点使四川雅江的松茸采摘时效提高了56%,当地居民收入比原来提高了4倍多。民航业拓展了边远地区的致富之路,推动了扶贫产品进机场、上飞机,为脱贫地区带来直接收益。
据《“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到2025年,民用运输机场数量将达270个以上,保障航班起降1700万架次,旅客运输量9.3亿人次;市地级行政中心60分钟到运输机场覆盖率达80%,枢纽机场轨道接入率达80%;通航国家和地区超过70个,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超过50个。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民航业发展面临着一些压力和挑战,但仍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挖掘。“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民航运输生产跌入低谷。各项政策有力支撑民航企业度过最困难阶段,民航业整体恢复态势持续向好。”中国民航局综合司副司长孙文生表示。
随着市场回暖,民航企业信心进一步增强。2022年7月1日,南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东航3家公司与空客签订购机协议,合计采购A320NEO系列飞机共292架。此举对于加深中欧在民用飞机制造领域合作、减少碳排放、更好满足大流量商务需求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进入“十四五”时期,民航业按照加快交通强国建设目标要求,提出了完善设施网络、扩大服务供给、培育发展动能、转变发展模式的总体要求,加强融合发展。今年初,《“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正式印发,首次对航空物流产业发展进行了部署,通过实施“客货并重”发展策略,为构建优质高效、自主可控的航空物流体系提供精准指引。
下一步,民航业将依托机场网和航线网加强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构建全方位开放的、以枢纽机场为核心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同时加快在制度、规范标准等方面的统一,推动运输服务和产品信息的互通共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技术标准一体化、信息平台一体化,持续打造无缝衔接、中转高效的空地联运服务产品。
韩钧表示,按照“十四五”时期民航总体工作思路,民航业将坚持安全发展底线和智慧民航建设主线,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智慧化、绿色化为发展导向,加快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由运行服务为主向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加快构建更为安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现代民航体系。(记者 崔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