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
来源:黑龙江日报 更新时间:2022-09-28

6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具体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是一场涉及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因此,我省必须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为全面振兴发展提供保障。

“放管服”改革是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计划经济下的管制模式、到市场经济初期的管理模式,再到市场起决定作用的治理模式,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先后进行了7次行政制度改革,改革逐步深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国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从国情出发,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新的经济发展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市场发展环境。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新时代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稳中求进,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能、营造公平发展环境、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近年来改革的经验证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可以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应进一步从制度上、整体上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实体经济吸引力与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需求日益多元,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可见,深化“放管服”改革,不仅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

“放管服”改革需要厘清政府边界,坚持协同推进

 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市场优势。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取向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从市场的辅助作用到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认识不断深化、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放管服”改革正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而不断深化、向市场和社会放权的过程。虽然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明显减少,市场主体作用得到一定发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了市场化改革。但与“市场决定性作用”这一市场经济标准仍有较大差距,政府管的过多、过死,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依然存在,难以满足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必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坚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厘清政府边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能否发挥决定性作用,取决于政府的职能转变。只有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政府越位、错位、缺位问题,保障市场有效运行,弥补市场失灵。“放管服”改革是一场旨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政府自身革命。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放管服”改革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上需要迈出更大的步伐,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从理念、体制、方式上实现从传统管制、管理向治理的转变,切实将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

 坚持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坚持中央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相结合,是我国改革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必须坚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实现上下联动,有序推进。“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放权于地方,只有各地充分认识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战略意义,从全局出发积极推进改革,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改革落到实处。随着改革的深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改革的“自选动作”。经验表明,哪里“放管服”改革做得好,哪里就具备营商环境的竞争优势,哪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快。“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等多领域改革,必须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放管服”改革不是简单的放权,放任不管,而是更加强调放权之后的监管,只有放管结合才能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出现。而不论是简政放权还是放管结合,其最终的目标都是优化服务,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改革不是单兵突进,只有打好放权、监管、服务的组合拳,才能增强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因此,深化“放管服”改革更要强调改革的综合配套性,实现系统优化。

“放管服”改革需要突破利益藩篱,创新监管方式,促进服务升级

 突破利益藩篱,持续简政放权。“放管服”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触及深层次利益和矛盾越来越多,需要极大的勇气推进改革。从当前的改革实践看,简政放权仍然是改革的核心问题。只有从源头出发,重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清单制度、税费制度改革,才能做好后续的监管和服务。当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从重数量向提高含金量转变,要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地方放虚不放实、明减实留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缩短审批时限、提供审批效率。同时,通过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巩固现有成果,加强清单的规范管理,统一规范清单制定,使清单更加科学规范,便于操作,进而规范政府权力运行。通过税费制度改革清理乱收费问题,打破利益链接,为市场减负。

 创新监管方式,营造公平环境。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加强监管创新,以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传统的以罚为主、以罚代管的监管方式缺乏威慑力,成本高效率低,难以实现对各类市场主体及其活动的有效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需要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综合监管、信用监管、智能监管等举措,创新监管方式。以“双随机、一公开”和综合监管,实现随机检查、联合检查,推进综合执法改革。以信用监管建立统一征信体系,推行失信惩戒,形成有效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以智能监管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方式。

 线上线下结合,促进服务升级。“放管服”改革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优化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政务服务的转型升级,必须线上线下打通最后一公里。要以用户需要为核心重塑服务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公共需求。以提高效率为核心再造政府办理流程,将分散的审批和服务事项进一步集中、整合,合理规划网上和窗口办事环节,优化服务体系。以综合服务为核心打造政务服务平台,建立纵贯各级政府,横向互联互通的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一网通办”。同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推出政务微博、政务公众号、政务APP等使服务更加精准、智能。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