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一件事一次办”需要深化政务服务改革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 更新时间:2022-10-19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提出,2022年底前,各地区要建立部门协同、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实现企业开办、企业准营、员工录用、涉企不动产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等5项企业政务服务和新生儿出生、灵活就业、公民婚育、扶残助困、军人退役、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企业职工退休、公民身后等8项个人政务服务一次办,并结合各地实际拓展本地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2025年底前,各地区“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阶段涉及的更多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

这份全新出炉的《意见》,明确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质量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表,无疑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又一重要举措。

近年来,随着行政审批等制度改革的深化,从中央到地方推出了一系列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目标的改革措施,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一些地方的政务服务已实现“最多跑一次”“秒批”“不见面审批”之类的高效和快捷,为民众和企业提供了巨大便利。但也应当看到,政务服务,“优”无止境,当下的政务服务仍有相当的提升空间。一方面,在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政务服务仍然不能充分满足民众和企业的需求,急需填补政务服务的短板。另一方面,在数字化社会转型等现实背景下,民众和企业对政务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呼唤着更为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

可以说,此次《意见》所着力推进的“一件事一次办”,正是政务服务全面升级的核心所在。与此前的“最多跑一次”相比,“一件事一次办”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这意味着,民众和企业申办的涉及多个部门的一个事项或多个相关事项,将以一揽子的方式集成打包,经过环节整合、流程优化,变成“一件事”,实现“一次告知,一次表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线上“一次登录,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由此打造的,正是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新模式。

综观此次《意见》的具体内容,纳入“一件事一次办”的事项,涉及企业从开办到注销、个人从出生到身后的各个重要阶段,此类事项不仅涉及面广、办理量大、办理频率高,而且与民众、企业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显而易见,以此为切入点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让数据多跑路,让民众少跑腿,不仅回应了社会关切,也彰显了打造高效率高品质政务服务的改革追求。

不过,要想全面落实“一件事一次办”,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服务,办理好民众、企业的“急难愁盼”事项,并非易事。“一件事一次办”对于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味着要转变政务服务的运行逻辑,进一步从部门本位主义转向以人民为中心,实现部门业务的连通和再造。也正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一些政务服务领域依然存在的部门分割、各行其政等问题,如何彻底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如何全面实现业务流程的无缝衔接,等等,都是“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急需破解的现实挑战。

同时应当看到,“一件事一次办”工作量庞大、细碎且复杂,因而在推动相关改革时,尤其需要政府部门具有灵敏的服务思维,站在民众和企业的立场换位思考。依据“一件事”的各种办理情形,细化场景、设计问题、提供清单,将申办事项转化为民众容易理解的问题,推动复杂的申报流程走向简化,借助系统的计算和匹配,让办事就像点菜一样方便,实现“一件事”办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个性化。

此外,“一件事一次办”不仅需要告知清楚、理顺流程,也需建立可评价机制。政务服务质量不能仅仅由部门内部进行评判,更需要社会各方的真实反馈意见。只有建立由公众主导的“好差评”制度,对政务服务质量进行评判和监督,才能保障公众的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也才能对政府部门形成有益的压力和动力,提高政务服务的含金量和公信力。

归根结底,“一件事一次办”是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社会和经济活力的“乘法”,这不仅是一次政务服务模式的改革,更需要一场针对政府职能、服务方式、机关效能的整体性变革。此次出台的《意见》已经为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人们有理由期待,各地、各部门都能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全面塑造“一件事一次办”的政务服务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