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达:加速运转的秘诀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4-15

坐落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的洛社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镇子不大,只有40多平方公里,5万多常住人口,不过从宽敞的马路和随处可见的崭新厂房,可以让人看出这个江南小镇旺盛的经济活力。
  江苏四达集团便是这座小镇众多的明星企业之一。依靠生产柴油机和农用车,江苏四达在国内机械领域颇具声望,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年产20万台多缸小柴、30万台单缸柴油机、5000辆半挂车能力的省级集团公司。在无锡,四达集团已经和小天鹅、威孚、庆丰等大型国有企业并驾齐驱,成为无锡市大型国有企业中的骨干。
  现任江苏四达集团物流信息部副部长的石跃军每天都在感受到周围变化带来的压力。“洛社乃至整个无锡市工业很发达,民营经济发展很快,并且这里的企业经营者思想比较先进,凡是上规模的企业,都比较重视管理和技术,很多企业都已经实施了ERP等信息化建设。四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也走上了信息化道路。”
  20057月,历时一年半的四达集团ERP项目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项目虽然已经验收,不过在石跃军眼里,企业的信息化历程还没有结束,“在集成的基础上,为企业决策持续提供准确的数据,这才是信息化的目的。”

  求解信息化
  同许多实施ERP项目的企业相仿,四达也是在快速奔跑中感到了动力不足。近年来,由于柴油机产品节能、动力强等优点,四达的市场急剧膨胀。以四达的主导产品多缸小柴油机为例,其产销量由2001年的1300台增长到2004年的10万台,年均增长率竟然超过500%
  不过,公司管理上的短板开始显现出来。由于长期形成的手工处理数据的方式,管理部门对于库存、产能的判断不明,生产协调会上由于传递的信息不准确,不同部门相互争执的情况也时常发生。四达集团董事长李则民发现了这个问题,他意识到,信息化也许是一个出路,在年底的职工代表大会上他提出了实施信息化的想法。不过对于如何做信息化,李则民当时并没有想好。
  当时主管公司计算机部门的石跃军给李则民写了一封信,根据企业规模和制造业企业的性质,他提出了四达应该上ERP的想法,得到了李则民的肯定。20041月,ERP的实施建议在总经理会上获得一致通过,公司成立了以副总领衔的信息化项目小组,开始了ERP的选型工作。
  为了扩大选择范围,四达可谓“广发英雄帖”,总计有20多家企业来应标,国内数得上来的管理软件厂商基本上都踏上了门槛。
  作为机械行业的佼佼者,四达并未对国外管理软件表现出太多青睐。“不是认为国外软件不行,而是企业自身的基础情况决定的。”石跃军说,“国外ERP软件功能性很强,但是对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适应性上不够,所以我们更倾向于选择本土厂商。对企业来说,信息化都是阶段性的,国产ERP在功能上相对简单,但它可以说是理想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和手工方式之间的台阶。”
  经过初选,20多家投标厂商剩下了7家。四达将需求发给了这7家单位,让他们做一个详细的项目需求报告。曾经在苏南有过多个成功案例的一家上海软件公司被选型小组看好,另外,来自北京的和佳软件因为曾经实施过山东时风集团的信息化项目,而时风和四达处于同一行业,因此也被列为重点考察对象。
  在讲标的头一天晚上,石跃军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都是投标企业的代表打来的。”石跃军说,“无非是希望拉关系、走后门。”他注意到,只有和佳一家没有打任何电话,他觉得这家公司有点意思。
  217日正式讲标。和佳软件的讲标人员给选型小组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位讲标人员以前曾经在洛阳轴承厂工作多年,有机械行业的工作背景,她讲的问题都说到我们心坎里去了。”石跃军说。结果,和佳软件顺利过关,成为四达集团的ERP软件合作伙伴。

  艰难过坎
  四达小心翼翼地走上了信息化道路。20043月,项目组进一步调研,于5月份拿出了实施方案,第一个要攻克的模块就是库存。
  四达ERP的第一板斧便凿在了石头上。“由于历史原因,仓库的数据非常混乱。从5月份开始,清查小组就开始加班盘点库存数据,但多年累积的呆账坏账像一团解不开的绳索,越理越乱。并且仓库人员从情绪上对计算机处理方式比较抵触,他们更习惯于以往的手工记账。结果到了11月份,其他模块都已经准备就绪的时候,仓库还没有清查完毕。”石跃军说,“半年时间,换了4任领导,大家都快失去信心了。”
  这种情况促使四达采取特殊行动。200412月,四达将计算机部门和仓库合二为一,成立了单独的物流信息部,由财务部副部长骈磊担任主要领导,石跃军为副手,集合了财务、计算机、仓库三股力量来攻坚。
  物流信息部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订新的仓库操作流程。他们要求,仓库保管员必须使用计算机入帐,同时将各个操作环节都要打印成表单,并由各个流程的负责人签字。同时,部门还成立了复核组,专门检查打印单据。结果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公司内部的纸张用量成倍增加。公司领导也感到疑惑,“怎么实施ERP了,反而办公用纸越来越多了?”
  “这种双轨制的可视化流程,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目的是为了强行让员工接受计算机的处理方式。这也是四达ERP项目的一大特色之处。”骈磊解释说。
  这种近似简单粗暴的做法,反而收到了效果。两个月后,四达的仓库数据准确率从20%提高到了95%。闯过了最难关口的四达ERP项目,接下来的步伐就相对轻盈了许多。而成功主持信息化的物流信息部已经计划在明年成立单独的物流分公司,以二级法人方式来调拨集团内的所有物流。
  如今,四达已经开始品尝ERP过坎后的甜头。“现在库存数据基本上可以准确地指导车间来安排生产,对于公司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石跃军说,“通过这次信息化实施,从企业人员素质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上ERP其实是上一种管理,而不是一种软件。”
  接下来,四达还准备继续上营销模块的ERP,并拓展电子商务。有了第一次ERP成功实施的经验,这台马力巨大的机车有望少走更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