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字赋能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22-12-29

善于让“数据说话”,以数字化方式记录案件的审判过程、法官的审判行为、法院的审判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全程留痕,让诉讼行为随时可查、可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当前,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在刷新法律的概念、司法的实践和公众对法院服务的要求。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应聚焦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新需求、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推动数字惠民,让司法服务更加便捷高效。诉讼服务处在司法为民的第一线,诉讼服务质量怎么样,直接影响群众对法院的第一印象。过去群众打官司,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当事人必须一趟趟往法院跑。数字赋能可以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群众仅需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办理各种事项。疫情发生以来,各级法院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努力构建互联网司法新模式,实行“指尖”立案、“云端”办案、“智慧”执行,不仅有效配合了疫情防控工作,也彰显了司法工作的人文关怀。

依托数字技术,让司法公正更加可触可感。人民群众感受到的程序公正越直接、体会到的实体公正越具体,司法获得感就越强。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增强与当事人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除了告知当事人案件所处的状态,人民法院还可以向当事人提供胜诉败诉因素分析、诉讼风险提示、诉讼结果预判、同类案件推送等深层次诉讼服务。要善于让“数据说话”,以数字化方式记录案件的审判过程、法官的审判行为、法院的审判工作,做到公开透明、全程留痕,让诉讼行为随时可查、可溯。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赢公信,让公平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推进数字融合,让司法审判更加精准优质。在数字时代,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正义,要更好地把数字技术应用于审判过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通过对海量裁判文书的阅读记忆、数据标注识别、案件要素提取等,形成涵盖各审判领域、覆盖全部案由的智能化办案系统,按需提供精准智能服务。在此基础上,可依托全流程网上办案推动办案模式转变,群众只需做好诉求表达、举证质证等事情,法官则专注于精准“解剖”案情,理清争议焦点,准确适用法律,让案件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

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是人民法院适应数字化时代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紧跟数字时代步伐,以数字化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定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不久前在参加山东省领导干部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班交流研讨时说(本报记者  徐锦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