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差评”是优化政务服务动力和导向
来源:南京日报 更新时间:2022-12-30

近日,江苏政务服务网公布了全省“好差评”数据:好评数达6.2亿、差评数达2.1万。全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落地已三年,“把评判权交给群众”成了常态。成效很明显:“好评”在前面拉着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差评”在后面推着政务服务不断优化,“好差评”成为优化政务服务的巨大动力和鲜明导向。
报道中有个经典案例。11月15日,某企业人事专员在江宁区政务服务大厅办完事后给了“五颗星”评价。因为她在窗口办完法定代表人变更后很快收到短信提示,告诉她其他相关证件也需要变更,还提供了操作方法,“一次性就把事办完了”。今年2月,她也在相同窗口办过事,但只给了“两颗星”评价。江宁区行政审批局马上查找原因,原来是当事人办完营业执照之后不知道还要办什么,希望窗口能加强咨询指导。把“差评”当服务创新点,“两颗星”变成“五颗星”。
还有个案例也具有启示意义。办事者在某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遇到了“新手”。虽然“新手”在电话请教同事后办完了业务,但办事者觉得对方“不会办理”,给了个差评。政务服务中心在通报中分析:企业和群众是来办事的,不会管你是不是“新手”,必须抓好新进人员培训,确保上岗能顶岗。不难看出,“好差评”有效果,关键就在于不是“一评了之”,而是借助分析形成精准判断,“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没有群众评价,政务服务无法被真实描述。过去有种现象:无论是政务服务水平还是工作作风,往往“大半靠上级认定,小半靠自己总结”。结果,不少人很容易把“自己眼中的服务”当成标准,或把“自以为群众需要的服务”当成标准,导致优化政务服务既缺动力又缺导向。“好差评”制度使政务服务得到真实表述,“优化”也就有了动力和方向。而且,“人民至上”意识也实实在在得到了强化。
“好差评”制度最可赞之处还在于,勇于“反求诸己”。即遇事先反思主观原因,在纠偏纠错中进步;也是以他人为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事实反复说明,遇事总是“错不在我”,不知自我反省,只能越来越差;勇于在“反求诸己”中优化自我,政务服务就能令群众更满意。
一种趋势愈加明显:现代化新征程中,政务服务决定未来。哪里更宜居,哪里营商环境更优,智慧和资源就会在哪里聚集,助推地方“走在前列”。市委主要领导在年初提出了“南京四问”:新形势对南京软环境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新时代南京干部要塑造什么样的新形象?新阶段南京营商环境要实现什么样的新突破?新一年南京工作要展现什么样的新作为?岁末年尾,又到总结回顾之时。无疑,用好“好差评”制度,是回答好“南京四问”有效途径。以评促改,让服务变得更好,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