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是这样锻造的
来源:世界知识 更新时间:2012-04-15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巴斯托市东北60公里处,有一块面积近2600平方公里、气候恶劣、地形复杂的荒漠地带,那就是美军著名的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作为美国陆军最大的训练基地,欧文堡的主要任务是:组织驻美国本土的重型师、旅和营级部队在高强度作战环境中进行艰苦的和近似实战的诸兵种合成训练,同时从参训部队中收集和分析反馈的训练信息,为陆军的训练、作战理论、编制和装备的改进提供第一手资料。该中心每年训练时间为10个月,全年可训练约八万人。

 

    美国的准战场

    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美军特别强调训练环境与战场的一致性。他们认为:"只有在战斗训练中心,士兵和指挥官才能体验各级部队协同作战的逼真性和环境的艰苦性。"在这里,训练场上的情况几乎都与实战一样。受训部队从他们下飞机的那一刻,就进入了"战场",完全没有适应环境的时间。反方部队往往会在他们立足未稳之时发起攻击,或利用他们不熟悉地形而将其诱入伏击圈。阵地上戒备森严,到处是全副武装的岗哨、密布的铁丝网、各种堑壕以及架在沙袋上的机枪。指挥所也布满伪装网和沙袋,昏暗的直流灯下,摆放着各种作战地图。模拟的枪炮声与电台的滴达声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员下达口令和参谋人员打电话,不得不像在炮火连天的战场那样扯着嗓子喊叫。训练中的一切都以实战标准进行:如果训练时需要防坦克壕,指挥官就必须派工兵去挖;如果士兵在"战斗"中"负伤",就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抢救与后送;如果士兵"死亡",就必须派其他士兵顶替其位置;如果参训部队填写的零配件清单不合规格,它就得不到任何补充;如果部队丢失了食物,这支部队就只能挨饿。为了使演练更加逼真,就连女兵打字时也是身背武器,头戴防毒面具。因为"敌方"随时可能发动的化学攻击都是用掺有催泪性毒气的烟雾来模拟……

    "假想敌"是最强的

    欧文堡的军事训练之所以成效显著,还得益于这个"准战场"上有一支同样遐迩闻名的"非常专业的敌军部队",即假想敌(又称"反方部队")。为了提高部队的训练质量,增大对抗训练的难度,美陆军于1977年决定,在全部军事基地中都实行"假想敌"实兵对抗训练演习制度。为此,陆军司令部专门在得克萨斯州的胡德堡建立了代号为"红色突击队"的"假想敌"训练支队。所有在训练和演习时扮演"假想敌"的官兵都必须在胡德堡训练基地接受扮演苏联军队的严格训练,使他们能够像一支典型的苏联(华约集团)军队一样制定作战计划、采取作战行动以及协同作战。1981年,第一支"假想敌"部队"第32近卫摩步团"成立,这是从训练成绩最好的第31机步团和第73装甲团各抽调一个精锐营组成的。这支部队从外观到作战都完全模拟苏军摩步团的全部特征,着苏军军服,操苏制武器装备,驾驶苏军样式的车辆,训练中按照苏军的作战思想和战略战术与美军对抗,甚至按苏军起床号作息,吃俄罗斯早餐,等等。在担任"假想敌"的几年中,这支部队取胜率超过90%。正是在备受"失败"的煎熬中,美军作战能力才逐渐走向成熟。

    从1997年3月15日开始,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周的"21世纪特遣部队"高级实验。担任"假想敌"的反方部队是号称"世界上训练最好的陆军部队"的第177装甲旅精锐第11装甲骑兵团。他们与美第4机械化步兵师第1旅对垒。第1旅是美国历史上的第1个数字化旅。尽管它信息化程度很高,但在和第11装甲骑兵团对抗中仍感非常吃力。特别是在第一个星期内,装甲骑兵团采取了一系列如设法使对手的目标侦察系统负荷过重,或对其实施欺骗等灵活的措施,使这支新型的数字化部队手忙脚乱,直到演习进入第二个阶段,才凭借其在侦察与信息方面的优势,逐步找到感觉,开始取得主动。

    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美陆军也在不断改进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的常规强化训练,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重新装备"假想敌"部队,如装备无人驾驶侦察飞机、夜视镜和能够干扰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导航信号的干扰发射机等,使之一改以往苏联军队的传统形象。今天,这支"假想敌"部队不仅具有卓越的常规作战能力,而且具有很强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巷战和近距离作战等能力。美军认为,只有在"国家训练中心"打败"假想敌"的部队,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战胜真正的对手。

    讲评时的"面刺"

    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有一支由700名具有训练经验并经严格选拔的优秀军官组成的调理员队伍(含空军调理员)。他们大都在部队担任过旅、营、连、排各级的基层军官。调理员平时和部队住在一起,对抗训练时,他们随时观察、控制训练进度,对提高受训部队的训练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训练中心"通过其先进的"陆军综合激光作战系统",能够对"杀伤"、"击毙"、"击毁"的时间、地点和程度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还能对核弹头、化学武器、航空炸弹和地雷的杀伤效果进行评估。所有单兵武器和重装备都安装了激光发射(接收)装置、GPS全球定位系统和电脑。演习中,通过监控系统显示实时动态,导调人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掌握演习情况,评判参训部队"伤亡"和胜负。同时,可利用监控系统对演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录像。演习结束时,"国家训练中心"的导调人员还要对参演部队,特别是对每一级指挥官进行详细的讲评,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尖锐而直率的批评。对参演部队进行讲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当着部队"面刺"指挥官却是"国家训练中心"的一项革新。部队在撤离时,还可带回长约40小时的录像带和500页左右的书面材料。指挥官通过录像带检查其部队的"作战"活动,看看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又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从而把在"国家训练中心"的经验和教训纳入驻地训练计划。这样,"国家训练中心"的成果在参训部队离开该中心很久以后仍然在发挥作用。此外,每支部队的训练报告以及相关的录音、录像带等资料还将送往陆军合成作战发展部,以供进一步研究之用。

    实践证明,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受训的部队战斗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美陆军领导人在评价海湾战争中的第82空降师和第7步兵师等部队时强调指出:虽然海湾战争的胜利是多种因素所致,但部队在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所进行的针对性很强的训练,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