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在北京举办。作为此次论坛的一大亮点,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13个城市共同发布了《城市治理现代化北京宣言》。
这是国内首个城市治理现代化宣言。涵盖四大直辖市、囊括东中西部、兼顾大江南北的13个发起城市,共同发出了建设人民城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时代强音,也彰显了国内城市拥抱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决心和信心。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64.72%。目前,城市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载体,城市治理现代化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管理者来说,深刻理解城市治理的规律、路径和模式已是当务之急。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城市治理也同样需要用心,追求恰如其分的精到。近年来,全国各地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城市治理,形成了大量宝贵经验和实践成果。以北京为例,针对城市化和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提炼出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群众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的核心内涵。而城市治理仍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通过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携手并肩、共同破解。
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与会各方总结了国内城市在城市治理方面形成的宝贵经验,并积极吸纳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与《新城市议程》提出的重要理念、呼应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生态建设、韧性城市、智慧城市、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等共性话题。清华大学研究团队还发布了《中国城市善治指数指标体系》,旗帜鲜明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城市善治的核心原则,回应性、透明性、问责性、法治化等是善治的特征,一核多元共治格局、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和多元共治是善治的结构,回应诉求、保障民生和共享成果是善治的目标。
参照这一思路,城市治理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日益清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中国特色城市的关键特征,人民的诉求和社会的反馈既是城市治理的驱动力量,又是城市治理的评估指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城市治理的本质要求。具体而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都应成为衡量城市治理体系完备程度的指标;义务教育、创业、就业、养老、医疗等与民生福祉高度相关的领域则可用以评估城市的综合治理绩效。
方向、路径已明,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认同城市治理现代化理念,充分发挥我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制度优势,积极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