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稳步推进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在工信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坚持以首都发展为统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五子”联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圆满完成党的二十大、冬奥会等重大任务的服务保障,首都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软件产业1—11月营收同比增长9.7%,回升势头强劲,增速居服务业之首,有力稳定了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为实现2023年经济好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加快构建高精尖产业体系,形成减量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印发“十四五”高精尖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分工方案,市区联动推动高精尖规划落地,年内推动一批投资过亿元制造业项目开工和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十四五”时期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基本完成。在新基建、氢能、数字人等产业领域出台了十余项政策文件,持续释放推动高精尖产业发展的信号。深入推进实施“新智造100”工程,5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加快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从被动疏解向主动布局转变,三地经信部门签署了《共建先进制造业集群,共推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京津冀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示范区获批建设,产业集群发展取得新突破。
二、加快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产业创新发展新范式
启动高精尖产业“筑基”工程和“强链补链”行动,鼓励通过“揭榜挂帅”、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加快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自主创新攻关。在集成电路、生命科学、动力电池、氢能、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一批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初步建成国内水平最高的集成电路综合攻关和验证平台,北京成为全国半导体领域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区。出台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推动北京成为创新药研发策源地,两款新冠治疗特效药物在京实现量产,形成国内最大的疫苗产业集群,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数量领跑全国。形成卤化物固态电解质、铂基催化剂、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基础平台等汽车领域的创新成果,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谋篇布局基本完成。主动把握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等产业爆发机遇,推动北京第一批氢能综合示范项目落地。
三、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形成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超前布局下一代数据原生基础设施,算力规模、万人5G基站数、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数量、卫星互联网集聚企业数量、商业卫星数量等诸多方面全国领先。制定颁布纲领性法规《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互联网3.0快速起步,发布国内首个数字人产业政策及两项数字人标准。深入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车路云一体化建设技术路线得到充分验证。推动各区聚焦优势、找准定位,印发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形成“一区一品”的数字经济区域格局。高水平举办第二届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成立国内首家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持续推进全市数据汇聚共享,发布了全球首个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数据集,国际大数据交易所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成立了全国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数据要素市场培育领先全国。2022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实现增加值1.28万亿元,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到42.7%,数字经济的活力进一步释放。
四、加快推动数字赋能城市和生活,形成智慧城市建设新体系
智慧城市2.0建设全面突出“实”的理念,以信息化项目评审为抓手,统筹全市各部门不断深化落实四级规划管控体系,夯实“三京”“七通一平”城市数字底座,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和“一网慧治”有序开展。“京通”接入国家及我市320项服务,融合北京“健康宝”成功上线试运行;“京办”注册用户达41.4万;“京智”实现589个信息系统和886类数据“进舱”;“一张图”为全市58个部门210多个空间应用提供在线共享服务;城市码完成18类实体身份标识规则认定并启动楼宇码试点;大数据平台累计汇聚383亿条政务数据及1750余亿条社会数据。交通、卫健、执法公安、规划应急、人文环境等领域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力走深走实,16+1区形成“智慧+生活”、“智慧+生态”等区域特色。
五、加大企业培育和服务力度,形成营商环境发展新高度
从政策、融资、服务、上市、创新方面打造“12345”工作体系,全方位加强中小企业培育和服务,2022年我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588家,居全国城市级首位。截止到11月,全市先进制造业与软件信息服务业新设企业超5000家,其中先进制造业企业数量翻倍增长,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数量增速首次由负转正,规上工业企业扭转了连续八年净减少的局面,市场主体在京发展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晋层、挂牌和储备“四大工程”,为北交所贡献了超过1/10的上市企业,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8成。紧盯企业困难,对确因疫情防控原因受到一般处罚的20家企业实施信用豁免,在全国率先实现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协同机制。
2022年,首都经信系统900余名工作者的精诚团结、全力以赴,克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保障周期长、大风严寒暴雪频发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冬奥会的各项服务保障任务。赛会历史上首次实现宽窄带集群专网互联互通,跨地域异网指挥调度无障碍,网络呼叫次数、呼叫时长均创近年来重大活动保障新高。高质量完成5G+8K超高清视频示范、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自主知识产权高密合度防护口罩、石墨烯发热材料、冬奥APP等科技冬奥项目。通过科技冬奥8K应用,北京率先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城市级8K立体播放体系,率先验证了“5G+8K”的科技和产业能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总的来看,北京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已进入数智势能加速释放、重点产业集链成群、核心竞争力向上突围的关键时期,实现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提升产业创新势能和开放水平,提振高精尖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能级,提高城市智慧化治理能力和市民获得感。我们将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明晰工作思路,提升工作能力,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力谱写首都经济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发挥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优势,围绕中美博弈领域主动布局,紧盯国家战略需求,大力推动集成电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关键领域的产业创新发展,立足京津冀更高水平谋划高精尖产业链布局,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
二是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布局,激活超大规模数据要素资产,健全完善智慧城市规划管控体系、平台支撑体系和数据治理体系,持续推进“三网”牵引领域应用,推进应用场景开放孵化产业生态,构建数据驱动发展新模式。
三是聚焦绿色低碳发展主线,加大对氢能、新材料、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的布局,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统筹算力中心建设,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新范式。
四是推进协同融通发展,强化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培育,关注中小企业发展困境,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大本地和京津冀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生态建设,打造产业经济新增长点。推动制造业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充分利用“两区”建设机遇,深化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办好数字经济大会、机器人大会、智能网联汽车大会、能源转型高层论坛、服贸会专题展等活动,打造一批高水平产业交流合作平台。(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