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高校智库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更新时间:2023-02-02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作出重要批示。十年来,各地相关部门、各高校积极制定政策、提供保障、激发动力,智库建设工作稳中有进,为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咨询。作为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高校智库具有人才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扎实等独特优势。“十四五”时期,要深刻认识高校智库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能力水平、优化人才配置、改革创新机制等方面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一、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意义深远

智库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任何国家的崛起必然伴随着思想的崛起,智库在改善国家治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改革发展迫切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智库,为推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撑。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同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选出25家智库作为试点单位,开启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新征程。2020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强调,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的重要部署,要精益求精、注重科学、讲求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决策的能力水平。上述重要论述和指示,对新型智库的发展起到了战略性的促进作用。

高校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校智库是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需要, 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国家软实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高校智库是现代大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发高校改革活力的催化剂,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突破点,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力智力支撑。其次,高校智库是大学功能的现代表达与路径拓展,其基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成为体现多元化功能、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一种现代形式。再次,高校智库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路径。世界一流高校大多建有世界一流的国际关系学院和政府管理学院,而一流的学科和一流的智库往往是这些一流学院的标准配置。最后,高校智库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抓手,是探索社会科学如何经世致用的有效途径,跨学科问题导向的智库研究必将催生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智库范式”。

二、加强高校智库建设须多措并举

经过发展建设,我国高校智库呈现数量较多、队伍有力、成果丰硕、服务能力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在战略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发挥。与此同时,高校智库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主要表现为原创性思想供给不足,缺乏领军人物;跨学科资源共享不够,协同程度较低;提升影响力的方法不多,服务水平有限等。《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强调,要以能力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高校智库建设,优化高校智库发展环境,打造专业化创新型高质量高校智库矩阵。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校智库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以提升质量为生命线,以优化人才队伍为保障,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突出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聚焦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目标的重大问题,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提高认识,加强智库发展的顶层设计。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力量,必须走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前列。一要强化战略规划。主动与国家战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行动计划对接,对标国家高端智库,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智库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不断提升思想原创力。系统谋划,服务地方建设、高校学科发展,深化校地协同模式,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强化多元学科融合。二要优化政策措施。对高校智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创新探索高校智库建设路径,形成品牌。建立健全市场机制,鼓励高校智库与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合作,为科研成果的转化拓宽渠道。三要深化支持保障。优化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和自主知识产权管理平台,适时跟踪与监控自主知识产权状态,保证知识产权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高效性、时效性。畅通咨政渠道,鼓励各高校设立智库工作机构,引导高校将优势资源集中到学科与智库建设等重大事项上,推动智库建设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聚焦质量,提升智库服务的能力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高质量智库成果是智库的生命力,对标新的建设要求,高校智库应不断提升研究能力,产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示范性的研究成果。一要引导高校凝练研究方向,强化专业领域,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学科资源,以专业研究和特色发展精准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进一步明确重点扶持领域和扶持对象,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智库研究成果产业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二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大力推进相关高校多学科理论、多研究方法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优势互补。促进研究范式转换,从以传统研究方法为主转变为信息驱动、技术驱动和智能驱动型方法的综合运用。推动智库数字化转型深入发展,设立高校智库大数据中心,为高校智库合作提供便捷智能的数据支撑。三要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有条件的高校智库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邀请国外知名人士、国外前政要、国外著名学者、意见领袖加盟,增进国际交往,开展跨国研究,提升国际话语权。

完善队伍,优化智库人才的引育环境。人才是智库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加强高校智库研究型和管理型人才队伍建设,一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邀请一批在国内外政界、企业界、智库和学界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人士加盟,注重培养数学、计量、信息、地理、大数据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形成研究网络。支持高校智库适当打破学历门槛和专业限制,自主招聘急需的应用型研究人才。打造高校智库人才库,促进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研究与运营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智库人才队伍建设。二要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将智库研究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中,设立专项培养计划及复合人才培养项目。遴选部分高校开展试点,扎实做好智库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大批满足国家重大政策研究需要的“国别通”“领域通”“区域通”人才。通过挂职锻炼、项目带培、跨学科调训等多种形式进行能力培养,推进学术型人才向智库型人才的转型。三要加大激励支持力度。通过评选高校智库领军人才、青年智库人才、优秀管理者等方式,选拔储备一批高端智库人才,高质量培养智库研究和管理的专才。支持智库研究人员主动考察其他国家高校智库,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在国际论坛发声,提升高校智库国际影响力。

深化改革,健全智库治理的协同机制。良好的治理是高校智库发展的有效保障。一要健全治理体系。在人员管理上,通过加强沟通、倾斜政策等方法助力高校建立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在资金管理上,在保障国家财政高校智库预算科目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个人向高校智库捐赠。在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上,推动建立高校智库项目及成果管理平台,支撑项目全周期在线化管理。二要坚持多方协同。加强智政互动,促进政府和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开展协同攻关,促进各级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聚焦社会需求,调研民声,引导智库提供“订单式”咨政服务,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智智互动,召开高校智库年会,评选年度先进智库,交流建设经验。整合高校智库资源,探索构建高校智库联盟,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形成支持高校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三要改进评价体系。加快构建高校智库评价体系,推动数量评价向质量评价转变,学术评价向应用评价转变。倡导评价主体多元化,突出政府、媒体和社会等核心受众在高校智库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高校智库成果的认定和分层分类标准,提升高校智库的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坚实的机制支持。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