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政府是政府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创新思维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工具手段,逐步提高政府效能,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是党中央应对数字经济时代新挑战,从全局做出的重要部署,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实践。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数字政府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数字政府建设新篇章。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当前,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一,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绘就了中国特色数字政府建设的总规划、总方略、总路线。第二,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网”方面,政务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政务外网已实现100%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96.1%,全国政务内网、政务专网骨干网络基本建成。“云”方面,政务云布局建设加速推进,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已基本建成省级政务云,超过70%的地级行政区建成或在建地级政务云,平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第三,政务数据加快共享。国家政务数据共享协调小组明确成立,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初步建成,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业务信息系统与地方政务数据平台加速互联,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有序推进。目前,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已接入各级政务部门5951个,发布各类数据资源1.35万个,累计支撑全国共享调用超过4000亿次。第四,履职能力大幅提升。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数字化技术与政府管理服务的融合应用,不断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数字化履职能力明显提升,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第13位,超过85%的省级行政区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达到“高”水平,“掌上政府”“指尖办公”“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等创新应用接连涌现,形成了多元发展、百花齐放的局面。
转型期面临新挑战
虽然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成果喜人,但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已迈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诸多新难题新挑战逐渐凸显。
首先,政府治理理念转变不到位。尽管中央政府已明确“建设数字政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部分地方政府还是秉持“政府本位”的治理理念,忽略了人民群众的真正需求,从而产生了大量形式主义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在建设政务服务平台时,将交互页面设计得花里胡哨、琳琅满目,但群众却难以找到办事入口,从而导致用户黏性差,服务效率低;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行数字应用方面十分积极,但这些政务App在运行过程中却变味走样,“一事一端”“空壳应用”“过度留痕”等问题层出不穷,进而导致应用过多过杂,实际使用率低。
其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随着数字政府建设的全面深化,政务云平台在汇聚海量数据资源的同时,也遭受着极为严重的网络攻击,政务数据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云平台的数据安全技术防护能力不足,导致其难以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攻击手段,从而带来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云服务模式下,数据安全主体的权力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明确,导致各方在遇到安全问题时互相推诿,从而减弱用户对数据的安全管理能力。
再次,信息共享协调机制不健全。政务数据的高效流通和协同共享是数字政府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尽管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已初步建成,我国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孤岛”,各地区、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仍具有较高的数据壁垒。一方面,由于中央政府前期统筹规划不足,各地数字政府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数据“不规范”“不标准”“难流通”问题明显。另一方面,由于纵向直通的接入方式,各地普遍采取“对上负责”的态度,数据“上得去,下不来”“不愿共享,不会共享,不敢共享”矛盾突出。
最后,政务服务区域发展不均衡。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距明显。受经济实力、基础设施、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各地数字政府建设情况千差万别。一些地区数字政府建设起步较早,已迈入巩固提升阶段;而一些地区数字政府建设相对滞后,仍处于萌芽发展时期。由于数字政府建设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各地政务服务水平也参差不齐,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离政务均等化、普惠化目标仍有差距,“数据鸿沟”问题愈发凸显。
亟待啃下“硬骨头”
为迈过数字政府建设“深水区”,开创数字政府发展新局面,必须打通痛难点,啃下“硬骨头”。
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加快转变政府治理理念。部分地方政府之所以仍秉持“政府本位”的治理理念,表面上是因为缺乏科学的数字技术应用思维,实质上是因为难以适应权力的重构和让渡。因此,要转变政府治理理念,实现政务服务的一体化、精准化、便民化,首要的是转变公务人员对权力的态度。各级领导应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摆正自身站位,以自我革命的精神适应数字化时代新要求,切实让数字政府建设成果惠及人民。
二是坚持守正创新,完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一方面,各地区应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数据安全领域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云网风险防范水平。另一方面,各地区应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加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使用、流转、销毁全周期安全管控,加快数据安全评估和重大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构建,明确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健全信息共享协调机制。当前,“数据孤岛”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政府建设的主要瓶颈。一方面,国家要加快出台数字政府建设的标准规范,明确政务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对接、基础数据库建设、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形成标准统一、布局合理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让政务数据能够高效流通。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政务数据共享的标准化建设,依托区块链技术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明确各级政务数据管理机构及其主要职责,提升数据共享统筹协调力度和服务管理水平,让政务数据能够协同共享。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促进政务服务均衡发展。要实现数字政府建设的“全国一盘棋”,国家必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夯实欠发达地区数字政府建设基础,积极推广全国数字政府优秀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利用“后发优势”逐步缩小政务服务水平在区域间的差距。同时,各省市要加强系统观念,统筹区域城乡发展,加快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例如,建立数字政府对口帮扶机制等,以数字政府基础能力均衡化发展消除区域内的“数字鸿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黄卓、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张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