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计报副总编郭旭谈信息化创新
来源:赛迪网 更新时间:2012-04-14

 


曹丽辉: 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计算机报》是一份读者喜欢的报纸,在业内也赢得了尊敬,今天我们非常荣幸请到了《中国计算机报》高级副总编郭旭女士跟大家一起交流,下面请郭旭女士跟大家打个招呼。

郭旭: 大家好,非常欢迎大家参加这次访问,也非常高兴让我跟网友跟大家有一个软件创新主题的交流。

曹丽辉: 先请郭总介绍一下《中国计算机报》的情况

郭旭: 《中国计算机报》是一个业界老牌的IT媒体,去年度过了20岁的生日,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计算机报》从出生到成长经历了非常不一样的历程,它是第一个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机构,第一个成为了A股的上市公司,这都是《中国计算机报》创造的成绩,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计算机报》成为业界领先的IT媒体。

曹丽辉: 前不久,赛迪顾问发布了2005年IT市场的调查报告,从一些具体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2005年IT市场的发展还是乐观的,但同时,也有“2005年IT市场增量不增效”的说法,您如何看待过去一年里中国IT市场的发展状况?

郭旭: 是这样的,确确实实从过去的各种数字看,包括我们跟公司的访谈和跟用户的访谈看,确实上信息化的进程有很大的提速,很多的企业意识到上信息化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和政府都在实施和计划实施信息化,所以这几年IT市场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所谓的增量不增效的问题是指IT产业而言,它的营业额和市场都在不断的扩大,竞争也很激烈,有很多的IT公司投入到市场竞争之中,其实中国的IT市场实际上是国际市场,国际的大型公司都进入了中国市场,所以中国的IT市场面临的是国际的竞争。第二点从成熟度来讲相比国外不是特别的成熟,包括用户的认识,包括用户的成熟度等等都还有一定的欠缺。所以由于这种情况,比如用户对IT产品价值的认可度,它的接受度来讲还有一定的差距,虽然他认识到这个东西的重要性还要用,但是对这个东西的价值本身有一定的差距。现在比如说体现在具体的竞标环境中,他可能会选择最低的竞标方案,但是IT来讲报价最低的系统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系统,这些都会影响到IT企业的效益。第三点还有国家IT企业自身的成熟度也还有一定的问题,比如自身的产品先进性,自己这块也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是不是能够真正适合用户,其实我觉得我们的IT企业自身也应该不断地去反省自己,自身不断有一个提高,虽然我们这些年的发展来讲,确确实实有一些比较不错的IT企业。比如像联想PC这些硬件企业都应该走向国际的,但是我们国家的软件或者是服务还是有很多提高的空间,自身的提高空间也造成了对它的效益影响,还是可以进一步提高的。这几点原因我觉得造成了可以进一步提高效益的可能性。

曹丽辉: 在20日新出版的《中国计算机报》一篇文章里提到,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企业信息化投资与2003年相比明显下降,企业无论是从硬件、软件还是网站方面的投入均明显下降。专家由此得出我国企业信息化到了一个拐点,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和趋势?

郭旭: 这是我们本周报纸刚刚发表的一篇评论,这个我们认为你说他到了一个拐点,我认为也确实有一个拐点的迹象,并不是信息化发展到了今天,它的增长速度就往下走了,其实我觉得恰恰说明了我们国家的信息化应该说更加的走向理性和务实,当然这个数据也存在代表的样本不足等等的问题,但是它还是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现在用户以前在选择信息化产品的时候,仅仅是有一定的盲目性,现在在考虑信息化产品的时候,更加的考虑到它是否适合自己,该到什么样的时机上,该选择什么样的服务和产品,就是更切合自己企业的利益。所以比较以前来讲更加的有的放矢了,所以表现出来好像是有所下降了,其实它可能是撇了一些泡沫而已,它会更加的务实,更加自觉地去行动,会有更大的提高。企业对培训和服务还有一些认识的不足,这些方面还需要进行市场的宣传教育,进一步让企业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可以进一步关注信息化的效果和成功率。我认为这是正常的现象,体现出我们信息化市场越来越走向成熟,因为我们跟国外相比,比国外发展晚了很多年,而且中国的情况也是非常的复杂,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确实企业自身的发展也非常快,表现出来的形态是多种多样,各种企业的形式都在同步发展,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选择自己信息化产品的时候参差不齐。我们这个报纸还有一篇文章是“谁在逼你信息化”,政府原来是号召企业搞信息化,你上了IT我就给你什么样的支持,企业在这种动力之下就搞了,但是这种搞不是发自内心地去搞。现在还有很多因素也在逼着企业信息化,比如你不上网络采购系统,那么好多厂商就不去采购你,我们有很多中小企业,他们是沃尔玛的供应商,但是沃尔玛说了你要不上信息化我就不供你货。还有集群化,比如你搞家电的,这有一个集群的配套,这样也逼着你搞信息化。所以在各种环节的逼迫之下,对他们企业发展来讲有好处,但是被逼的信息化还是有一点仓促,我们作为环境的创造者来讲,我们作为媒体还是呼吁企业来提高自己的认识,主动地应对大的环境,肯定来讲自己越早提升自己的认识,越早融入信息化的浪潮之中,你更赢得主动的发展空间。

曹丽辉: 从创新的角度,您怎么样理解信息化创新这个概念,因为这在“十一五”规划中是一个特殊的关键词。

郭旭: 我们也关注到“十一五”规划中特别关注到创新这个概念,中国发展到今天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中间有很多的问题,比如我们到今天为止87%的外贸信息化,对一个国家来讲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正常值,这种也是有风险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了用创新去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也是国家领导人非常英明的决策。对于信息化来讲,信息化与创新的关系,我们目前也在搞这方面问题的研究,从创新来讲,信息化自己的内部来讲,你的软件和硬件,本身也是在不断地创新,信息化创新的总的拥有成本,从信息化本身已经推进了企业的创新,比如说很多的企业在搞自主创新,比如说汽车厂搞一个创新要开发他的新车型,他现在要是没有一个设计,没有企业正确的信息化平台怎么支撑创新,这是非常难的,它就没有办法竞争。

郭旭: 我们现在把信息化创新分为五个方面可以谈,一个就是技术本身的创新,比如说软件这方面,软件产业自身也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比如说他的开发方法,刚才说谈到效益的问题,现在大家都说你赢得了这个标你可能就输了,因为你报价太低,但是从我们自身角度来讲,我们能不能生产出成本又低,又适合用户使用的产品呢,现在很多大企业改进了自己的生产工艺,它越来越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包括我们的PC,现在实践证明,尤其近几年可以看得到这些已经呈现了一种趋势,软件本身需要创新,都为软件创新提供了一种思路,所以我们软件自身去改变它的生产工艺,改变它的开发方法都是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的。我们软件本身也是有它的开发方法的,有创新空间的。第二点是从产品创新来讲,就是生产一个新的产品,有一个新的思路。第三个方面是模式创新,比如软件,其实我现在认为,从世界的角度来讲软件产业到了一个生大变革的前夕,因为我们卖给用户的软件安装,然后提供一些服务,但是现在这种模式受到了挑战,产品是定制和非定制的考验,普及是什么意义,普及是人人都得使,作为生产厂商来讲,我生产的东西是标准化的东西,这样对于厂商来讲可以带来大的收益。但是对于用户来讲,它不是一个电视机,不是一个手机,不是可以标准化的产品,因为每家企业在用信息化产品的时候都不一样,每家企业自身的产品形态和企业理念文化完全不一样,你给一个大家都一样的产品给它那可以吗?现在的信息化实施的失败率相对比较高的局面很大,这种问题怎么解决,就是定制化生产,这个比较合适,但是这个成本就非常高了,我专门配备一套人马给你开发,你后期还得专门去招人,专门为信息化的体系去服务和维护,那你想这个成本得多高。有一些大型的企业,比如钢铁厂他们有自己的信息中心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广大的中小企业你让他这么做显然不太现实。所以这就是定制化和非定制化,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矛盾,这些矛盾影响我们的信息化普及,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现在来讲怎么样去进行突破,已经到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去思索,怎么去进行模式的创新,现在国外也有一些好的探索,比如说国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司,它采取的模式基本上是类似ASP的模式,我们国家也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探索,但是应用不是特别多,它的模式非常成功,好多大型企业也在用它的方式,大企业有能力去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相比之下用它的便宜,这种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还是用它的模式。我们回过头来说,我们国家也进入了很多这方面的试点,以前是采取的政府主导性,比如说某个城市我们的市政府去发展一个联盟主导ASP,但是不是特别成功。所以现在到了进一步思考我们怎么去发展软件应用,现在各种情况表明IT技术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下一步在线的软件有可能会成为更广泛应用的方式。它其实是一种结合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在内的提供应用的模式,而且它会改革整个软件产业发展形态。

曹丽辉: 这样一个趋势到现在为止有没有一个迹象表明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去走了。

郭旭: 我觉得可以一点一点感觉出来,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讲,包括我们接触用户的需求和一些软件的厂商,我觉得这个趋势可能会越来越明显。因为现在提这个的人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很可能会引领这个趋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起非常大作用的很可能是运营商,我觉得他们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春节前很多同事放假回家,到了县城信息化的运作都是电信来做的,因为这样的企业,你再小的企业也要用电信服务,你也要接根电话线来做,现在电信运营商已经在向综合业务转型的阶段,它要不断地提高增值服务,以前是提供面向个人的增值服务比较多,下一步他还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就是企业应用这块。企业运营商非常有必要跟我们国家的软件厂商达成默契,软件厂商生产出来的非常好的产品提供给企业,让这些企业再做一些个性化的定制,这样对企业来讲第一不需要做有专门的人去招高薪的人员去搞信息化,第二可以非常适合它。我今天需要这个东西,需要到这个程度我就用到这个程度,如果需要扩大就可以扩大,可以灵活到这个程度,现在还有很多技术手段的问题,包括技术手段的问题,包括认识问题,包括推广的市场手段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但是我们刚才提到的个性化和标准化的矛盾问题,如果有一些手段可能就会有好的方法,当然这个可能不是绝对的,但是我们从模式创新,也可以从服务创新方面,有待于我们产业界进行不断地思考和创新,这个我觉得才能真正带领企业不断地发展。

郭旭: 第四点现在来讲不光是用了之后我的管理理念能够得到创新,其实信息化本身也可以得到创新,比如我们这期报纸发了一篇“电子政务引入供应链管理”,原来都是采用到了制造业,指的是制造业一般会引入这个概念,但是从我们电子政务政府来讲基本上用不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但是可以借鉴过去,就是类似这样的问题在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有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可以考虑在信息化的过程中运用进去,所以作为管理学家,作为企业的经营者来讲就是应该不断地思考,我的管理理念怎么跟信息化结合,这些方面也是值得我们管理者去思考的问题。最后一个我觉得可以叫做应用创新,应用创新其实也是思想的创新,我这个思维的整理也不能说非常的系统,应用创新有深度和广度的概念,现在我们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互联网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快,有很多的应用不断地涌现出来,比如现在的移动商务,移动景务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新的应用方式,互联网营销也是非常新的应用方式,以前在无线技术发展的不是那么充分之前还要有移动商务,但是其实非常必要,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他们就是一个民营企业老板说了算了,他出差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得等他做决策,那么有一个移动的商务手段来讲对他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大型的企业也是这样的,为了提高他们的企业运作效率,这几年最重要的进步,对于企业来讲效益也是最重要的,效益是前提,所以他要不断地深入有一些领域出现。另外应用的创新还有一个方面是广度,就是应用的领域在不断地铺开,我们以前讲的比较多的是企业的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现在其实来讲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一定要让最广泛的人享受普遍服务,我们下一步重点的领域是农业信息化,可能广大的农村地区八亿农民能不能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这一点就是非常重视。再有像我们现在提到的社区信息化,社区这块也是以前比较忽略的一点,它涉及的范围也非常的广泛,它会把很多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再不断地扩大,它就会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我们这次“十一五”规划中提到的三项融合,就是把电信、广信、互联网全部融合在一起,信息化就是一张大网铺到每一个角落,让所有人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这一点也是一种创新。总的来讲,我觉得信息化的创新分为了刚才我说的那几个方面,我觉得它可以说是融入到信息化IT产业的方方面面,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生活和生产都是要不断地去进行创新,当然我们说起来创新有精益求精创新,也有破坏性创新,我们现在市场需要精益求精,有一些ERP发展到一定程度就需要精益求精,不断地开发和创新,但是更重要的是所谓的破坏性创新,破坏性创新是需要原始性的创新,需要开发新市场,我们现在的市场环境非常好,所以需要我们在信息产业的这些人,包括在应用领域的这些人不断地去考虑信息化与创新是怎样的创新,怎么样去实现信息化创新。

曹丽辉: 我们再谈一下2006年软件业的发展。

郭旭: 软件业对于信息化来讲确实是一个核心的地位。我觉得软件本身的应用还是非常重要的空间,我们刚才也提到创新,我们在操作系统,在一些核心的操作方面有了一些创新,但是核心的地方还是应用,这方面对软件业发展还有很大的作为,从我们国家的软件公司也可以看出来,真正做得好的软件公司包括用友、东软,他们大部分都是做软件的。这个方面也是大家这么多年来比较认可的发展方向。还有一点我们这些年也一直在鼓励软件外包,我们对于软件外包这块成长也是比较快的,有好几个集群地,比如北京、大连、上海、西安等等,他们的成长是比较快的。这块一个是能够对于我们的软件来讲带来增值效应,另外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学习的机会,我们自身可以得到提升,再加上我们的劳动力相对于比较充裕,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这些年软件学院的发展比较快,包括我们的软件管理也是比较多,这样带来了软件外包方面比较大的增长。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向欧美市场方面软件外包的进展不是非常快,这一点跟我们软件的管理水平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包括文化等等也有一定的局限,所以在这方面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这块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软件外包这块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郭旭: 还有软件服务这一块,因为大型软件需要有软件服务,不是卖给你就完了,我们在软件服务方面还有很多的路可以走,我们在大型的软件服务方面经验还不是特别的充足,比起外国的大型服务公司,我们还有一些差距可以继续去弥补和提升,所以服务这一块也是我们提升的空间。总体来讲我们国家软件业走的路来讲是综合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分为印度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印度模式是走的外向性的,外包比较多,日本模式是软件企业基本上是给应用企业定制性开发,美国模式走的是生产一些软件产品销往全球,走的是这种模式。我们国家的环境比较复杂,多种多样,基本上几条路子都在探索,都在发展,几个方面都在走,但是我认为下一步的重点我个人认为在应用方面是值得我们继续加强的空间。我们确确实实可以在这方面有待于加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我们软件产品的生产能力,这样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

曹丽辉: 像用友这样大型的企业他们在去年的年会上也谈到,他们的产品已经正式地走出国门了,对于这样的企业你有什么建议吗?

郭旭: 中国的软件市场实际上就是国际市场,它面临的竞争实际上是国际的竞争,所以如果能在中国市场胜出的企业也完全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胜出,当然他需要学习一些国际经验,学习一些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这是必须的。它应该是立足于中国的市场,比如说用友它为什么能走出国门,首先它是中国市场做得好,然后增加了它的产品规模,这样对于它走向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国际规模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鼓励软件企业走向国际,你只要能在国内市场真正站得稳,能够显现出优势来,不光是用友,现在有很多企业在走这条路子了。

曹丽辉: 他们是在追赶这个过程。

郭旭: 不太一样,你刚才谈到的还是直接销售产品。印度的模式基本是外包模式,它自身的产品方面不是特别的强,这也是跟印度的市场形态有关系,印度本身的环境应用发展得不好,中国借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市场环境发展比较快,所以企业有一个生长的空间得以发展,印度市场的自有产品没有优势,它跟产品的出口不是一回事。

曹丽辉: 谈到媒体的发展,有一个网友提问,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发展有哪些互补和合作?对于网站内容或者是经营模式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郭旭: 应该说现在网络媒体互联网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谁也不能忽略网络媒体的发展空间,尤其是现在2.0的时代也扑面而来了,网络作为媒体的作用显现得越来越明显,包括越来越多的人自身可以参与到媒体的运作过程中,这个趋势非常明显,网络具有非常好的互动性,这也是纸媒不具备的优点,但是纸媒的优点是保存比较方便,现在的监管比较严格,所以信息的可信度也非常高,这两个媒体形成互补的局面去发展是大势所趋,我们《中国计算机报》也是搞立体式的方向去发展,你不能做纸媒的就觉得网媒不好,不是这样的,你可以针对自己的发展,比如我们也有网络平台,当然我们的平台是服务型的,为我们的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做为支撑,包括我们的纸媒平台、网络平台、培训平台、短信平台,我们的《中国计算机报》会往综合的立体的平台发展,这个可能是从整个媒体来讲是一个趋势,这个只不过我们《中国计算机报》走得比较早一点而已,我想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媒体往这个方向走。

郭旭: 总的来讲是往服务的角度去做,单纯地发布信息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时代发展了,将来两方面的互动显得非常重要,而且随时随地的互动更加的重要,所以你就要提供多种的方式去进行信息的交流以及服务。所以我想这个是媒体将来发展的方向。

曹丽辉: 据我了解,信息化大会的举办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您能不能谈一谈今年的打算?

郭旭: 其实我们在信息化的领域方面耕耘是非常深入的,我们有专门的信息化的版面去咨询内容,我们有专门的记者去跟踪自身领域的发展,因为信息化的发展是涉及到行业自身的状态以及我们的经济形势,国家的政治形势都要了解,因为它跟你信息化的应用是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在大的形势之下,我们在04年在国务院信息办的委托之下我们举办了中国第一届信息化大会,那一年我们请了10多位顶级的经济学家去谈信息化与经济的问题。从信息化的角度发展,它真的关系到国家的竞争力和整体的发展方向,所以我们不断地把脉国家大的发展环境,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一些借鉴,提供一些参考,这是第一年。第二年我们的主题是推进农业信息化构建和谐社会,今年一号文件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把农业问题放到越来越重视的高度,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针政策,就是要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的环境,和谐的人文这些都是和谐社会的构成,所以如果我们农村老是发展不起来那不是和谐社会,所以我们在农业信息化这块进行了大力的推广研究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到今年这块我们觉得是受益匪浅。今年在国家大的主题下,我们国家提倡自主创新,所以今天聊天的主题信息化与创新这个主题就非常符合国家的发展,这个也是我们今年正在研究的命题,今年信息化大会的主题还没有确定下来,正在等待领导的审批和认可。我们最近一直在思考信息化与创新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信息化给创新带来的东西是什么这个也是我们今年信息化大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也非常欢迎业界的人士来参与。

曹丽辉: 今天直播的时间也不多了,下面请郭总最后能不能用一句话对我们赛迪网的网友和信息化的用户做一个寄语。

郭旭: 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我们IT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应用的环境也越来越成熟,所以我想在2006年国家发布了“十一五”规划,又在不断鼓励创新的环境之下,我们作为IT产业内的人士应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祝愿IT产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也祝愿我们信息化的用户在应用了信息化之后他的效率会有更大的提升。

曹丽辉: 感谢郭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