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为何“不愿转”“不会转”
来源: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3-03-09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2月7日,在位于诸暨市姚江镇的浙江露通机电有限公司数字化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行中。图/新华社

本报讯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是当前的热点领域。然而,当前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些传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推进融合时还存在“不会融”“不能融”“不敢融”等问题。那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想转”、“不会转”和“不敢转”的症结到底是什么?下一步应该如何改进?
就此,新京报新京智库近日举办主题为“平台如何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讨会,来自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浙江大学等机构的嘉宾就此进行了讨论。

核心竞争力和成本压力的平衡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新社看来,我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迎来了信息化,迎来了机器的自动化和部分机器的智能化,以及智能化后的人机结合。目前,又迎来了为企业服务的平台。这时候客观上已具备了让一部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条件。
“许多中小企业之所以不愿转、不敢转,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企业来说,它的核心竞争力和成本压力能不能得到平衡。转型之后如果核心竞争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转型自然就是动力,但如果看不清楚转型之后的好处,就会缺乏动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处长于凤霞认为,“数字化转型的确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一个必答题。但在实践过程中,企业是转型的主体,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设计、具体实施和推进情况,则是企业基于自身发展战略和阶段性目标、市场竞争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是一个商业化、市场化的选择。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许多中小企业首先考虑的是生存下去,然后才是做大做强。”
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是特别长。数字化的初始投入是真金白银,但是回报期长、不确定性大。 “所以我认为目前最大的症结不在于这些企业不知道数字化的重要性,而是在于投入、产出、成本、生存、做大做强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平衡问题。” 于凤霞说。
数字基础设施的提供是根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尚希则表示,不反对给予数字化转型企业一些定向支持,帮助分担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能简单套用扶贫的思路,那么搞,成本极高,效果也难以持续,更多还是要从培育市场生态入手,让市场逐步形成,产生内在动力,壮大SaaS市场,从而为中小企业转型提供低成本的数字服务。只有这样,我们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才能够加快进程。”
在刘尚希看来,现在很多中小企业连信息化都没有做到,更谈不上数字化。“首先要让这些中小企业做到信息化,有了信息化基础,再进行数字化的转型。数字化转型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方兴东表示,身处数字时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数字基础设施的提供问题。工业时代的工业园区,有哪些基础设施我们都比较清楚,做得也非常好。数字时代,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提供基础设施层面,政府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方兴东认为,目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公共物品仍然不够。“可以围绕数字时代中小企业的需求,完善基础设施体系,从这个角度入手就是抓住了牛鼻子。” (记者 柯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