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智慧政务建设贡献中行力量
来源:金融电子化杂志 更新时间:2023-03-22

马龙:数字赋能,开放融合,场景创新——为智慧政务建设贡献中行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对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做出了明确部署。一直以来,中国银行始终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主动融入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积极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加快全面数字化转型,同时充分发挥中行金融科技实力和丰富多元的金融服务场景优势,连接和融入“智慧政务”生态,助力数字政府建设,为提升智慧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民生水平贡献中行智慧和力量。
数字化时代,

金融科技赋能智慧政务大有可为
百年变局之下,产业经济发展加速向线上聚拢,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政务数字化和数字化治理齐头并进、纵深发展,我国数字经济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银行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柱性行业,依托“金融+科技+场景”,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有可为,在合作共赢中实现自我进化提升。

数字化成为智慧政务建设的重要契机。国家高度重视以数字化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信息化、透明化、高效化水平。以此为契机,中国银行充分利用自身金融科技优势,解决政府治理难点、社会发展堵点、百姓关注热点问题,助力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民生水平。

合作共建成为智慧政务的重要抓手。目前,各地政府大力建设本地智慧政务系统,集成了众多不同类型的刚需场景,包括面向个人的生活缴费、文教医疗、医保社保等场景,以及面向企业的工商税务、招商引资等场景。开放融合的银政合作是“金融+政务”场景生态建设的关键,中国银行携手各级政府部门,深度参与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让金融服务“走出去”,将政务服务“引进来”,共建金融与政务紧密融合的“数字共同体”。

金融科技能力成为智慧政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中国银行将金融科技能力运用到智慧政务建设中,提升政务服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聚焦开放融合,

助力智慧政务提质增效
中国银行依托自身金融科技优势和深厚的客户基础,围绕渠道、平台建设和垂直领域产品建设,打造全方位的智慧政务产品体系,提升政务运转和社会治理的整体效率。

发挥平台优势,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银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自主研发了“惠如愿·中银e企赢”全球企业生态系统。通过深度分析和整合政府、市场需求,利用场景自建、整合、融入等方式,构建了“线上+线下”的银政企生态圈,积极服务历届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国家重大活动,在助力政府招商引资,协助全球企业供需对接,担当服务桥梁和纽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近年来,平台为来自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万家企业提供了“融资+融智”的综合服务,协助企业提升资金链、产业链、价值链的融合,在经贸与投资合作领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收获了良好的国际反响。作为进博会战略合作伙伴,在近三年的进博会中,中国银行连续举办了三届供需对接会,为客户提供了云发布、云撮合、云金融等综合化服务,累计服务了上万家中小企业,助力达成了近4000项合作意向。
2022年11月6日,“中银e企赢”平台推出的可视化投屏3.0版,支持多种活动类型下洽谈成果的统计及投放,提升现场数字化体验,为全球进博展商客商打造对接盛会

聚力开放共享,延伸政务服务半径。在全面推广“一网通办”的过程中,中国银行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金融服务”创新模式,通过提升渠道共享开放和银政数据融合水平,在服务端融合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方面是金融服务“走出去”,积极与各地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合作,依托开放银行OpenAPI技术,将行内银行卡查询、外币预约、存款证明、便民缴费等金融业务嵌入至各地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化金融服务。另一方面是通过接入当地政务服务平台,把政务服务“引进来”,拓展手机银行政务场景,丰富了社保缴费、实时纳税、非税收入缴款、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便民服务。同步打造智慧柜台政务服务专区,涵盖了人社、医保、卫健、司法、税务、公安、残联等政务领域,方便广大群众查询、申请各类高频政务服务。同时,强化“一网通办”服务事项与银行跨境、体育、教育、养老、文旅等场景融合,把金融网络平台变成城市治理、民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力支持并推广长三角“跨区域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依托数字智柜实现长三角区域内近480余项政务服务异地可办、区域通办,融入百姓生活,打造暖心体验。

打通信息孤岛,提高法务行政效率。中国银行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应用区块链、云计算、私有云、云会议等技术,创新研发破产案件管理平台和微信小程序移动端,实现了案件公示公告、债权申报审核、资产询价拍卖、财产分配等破产案件业务线上化改造,通过对接资产处置和第三方询价平台,搭建了债权人、破产管理人与法官之间即时沟通的线上渠道,提升了服务群众和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落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民生服务要求,为参与案件办理的主体(债权人、债务人、破产管理人、法官)提供了“一趟不用跑”“一分不用花”的一站式、全流程的极致体验,极大提升了法院执法效率和服务水平。截至2022年12月末,破产案件管理系统已在全国18个省份的百余家法院和多家破产管理人协会上线。
2023年1月12日,破产案件管理系统在广元市破产管理人协会上线培训
打造多元场景,

提升社会民生服务水平
在主动担当稳定经济运行责任的同时,中国银行勇于布局行业新赛道,主动下沉服务重心,依托开放银行平台,以非金融场景生态圈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党建、医疗、文旅、住建等场景生态,构建全生态、全链条的智慧政务金融服务体系,在助力纾解社会痛点过程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推广“复兴壹号”,成为智慧党建新起点。中国银行秉持“共享共建共担当”的理念,于2019年推出互联网智慧党建平台“复兴壹号”。推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党建传统优势的深度融合,“靶向”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协助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党组织信息、党员信息、组织生活信息”三本明白账,在线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员组织关系接转;提供多种线上支付方式,实现一键党费收缴,自动归集和划拨党费;提供自由灵活的在线学习方式。经多年持续打磨,用户体验持续优化,成为互联网党建“利器”,目前已有包括各层级政府机关单位在内,共近9000家共建合作伙伴入驻平台,服务全国党团员人数超过300万。

深耕“智慧医疗”,促进医疗产业新发展。针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痛点,中国银行打破传统的银医合作理念,构建智慧医疗支付对账、清算体系,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打造中银“智医惠民”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医院财务一账通,形成多院区一体化管理、全场景业务升级、多渠道支付服务、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整体解决方案。加强“医—药—险”全链条场景建设,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医采链”平台,提供定制化账户结算、线上支付等金融服务,推动解决医药货款结算周期长、医保局监督管控难、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大和医药企业融资门槛高等问题,促进医保、医疗、医药产业链协同发展。截至2022年12月末,“智医惠民”平台已在宁夏、四川、山西、海南、广东等9省(自治区)落地;“医采链”平台已在9省(自治区)、65地市达成合作。

依托“中银文旅”,探索旅游振兴新渠道。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冲击是暂时的,后疫情时代“提振经济”已成为大势所趋。中国银行通过整合景区景点、文博场馆、上下游生态等文旅资源,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打造“中银文旅”综合化智慧景区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全网络、多渠道、分时段实名预约服务和多方式灵活检票体验,为文旅单位提供“游前、游中、游后”全流程解决方案,纵深拓展“智慧文化场馆”场景建设,构建“智慧文旅”场景生态体系,成为旅游经济振兴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12月末,“中银文旅”平台已接入42家景区,覆盖湖南、广东、广西、江苏、天津、四川、安徽、山西等8省(直辖市)。
2019年3月11日,中国银行与文化和旅游部在京签署《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

打造“智慧住建”,拓展政务便民新体验。中国银行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住建综合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了房屋交易、住房保障、维修资金、物业管理等业务场景全覆盖、业务周期全管控、业务数据全共享,灵活满足各地各级住建局“一城一策”要求,丰富完善住建领域“一网通办”服务,打造规范、高效、便民、灵活、安全的住建生态圈,为住建客户提供全天候、无边界、全渠道便民服务,大大简化与缩短群众办理房屋交易、物业管理等业务流程和办理时间。截至2022年12月末,已与上百家住建客户达成智慧住建平台合作。
2022年7月27日,在第二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期间,中国银行智慧海南建设成果发布会在海口成功举行。围绕智慧海南建设目标和金融服务需求,中国银行正式推出“数字中银+”系列产品

此外,中国银行还在智慧校园、智慧社区、智慧交通等领域持续深耕,持续助力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未来,中国银行将继续践行“卓越服务、稳健创造、开放包容、协同共赢”的价值观,持续履行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开展政务服务与金融服务的深度创新融合,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助力智慧政务建设的各个领域,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中行力量!

作者系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